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实施路径探究
2023-02-13刘娜
刘 娜
河北农业大学学生处,河北 保定 071000
作为在校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社会需求的层次也有了很大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变,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变化,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就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越来越多,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甚或是严重障碍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和调适,就会使自己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甚至还会导致不良后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1]。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对众多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要想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己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更加全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自我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不仅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四)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较大,一些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最终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将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化。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克服自卑、自傲等不良情绪,提高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心理预防等方面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清,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来。再加上目前一些高校还不太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是在普通课程中穿插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二)教学形式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首先,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导致了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较单一。最后,一些高校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好课上教学就可以了,而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够重视。这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2]。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现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而学生参与度不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四)专业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现象。虽然大部分高校中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基本上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缺少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导致他们对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科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应该从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科学指导;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参与热情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科学指导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指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校要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其次,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咨询队伍、开设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服务[3]。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以及科学指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工作模式
高校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专职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开设网络课程。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网络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领导机制。高校应该明确一名副校长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高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还要建立健全宣传机制。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开展工作时,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高校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媒介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第一,严格准入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进行严格考核,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第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制定《心理咨询员守则》《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等,让学生对心理咨询员的职责、服务对象、工作程序、保密原则等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咨询服务。第三,建立健全培训体系。通过系统培训和岗位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定期举办校内和校外培训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培训,促进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业务技能。第四,完善激励机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开展各项业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的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计划中,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首先,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高校应在本科生阶段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保证一定的课时数量。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最后,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此外,高校也应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其正确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科学指导;丰富教学形式、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参与热情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们将获得更多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