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实思考与实践研究

2023-02-13

山西青年 2023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案例

周 勤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高质量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抗压能力,进入社会后很难灵活应对各种挑战,无法肩负起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为了应对时代对人才的诸多要求,高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积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原则

(一)满足学生实际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人际关系、学业问题、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困扰,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缓解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困扰,以提高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1]。

(二)立足于心理学理论

从学科划分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心理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立足学生实际能力培养

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但单纯的理论“灌输”难以实现这一目的。对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积极运用视频、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自身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2]。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际策略

(一)心理测试法,掌握学生心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心理测量表,指导学生填写后利用专业知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再结合学生心理状态设计后续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贴合学生真实心理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填写测量表时,过于重视正误之分,教师应在测量前说明测试结果没有对错、好坏之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真实情况作答,在解释结果时,教师也应尽量使用心理学专业语言,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测量结果,以免学生受到生活观念影响而产生误解[3]。

例如,在讲解“自我意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测试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先编写题目后上传到校园网站或其他网络学习平台中,将网址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登录网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测活动。心理测试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答题中保持真实性,并言明人的心态具有复杂性,测试结果需要专业分析,不要随意在自己身上贴标签。随后,教师应利用教师端的数据分析功能,监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初步分析其心理健康情况,例如,测试中有一道题目为:经常与他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很多学生都在这一题目后划了√号,说明这一问题具有群体性,教师应分析学生这种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心理问题,发现大部分学生行为背后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潜意识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有效的,另一方面是尽管学生认为这种解决方式是错误的,但仍采取这种解决方式,因为这是从小到大学会的经验。对此,教师应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基于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并借助测试内容进行自我认识和问题评估,教师再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语,让学生摒弃传统的对错观念,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二)案例教学法,培养抗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抗压能力,教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筛选相关真实案例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决,并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来说,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结合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开初步分析,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得经验内化为自身能力,以便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理性面对[4]。

例如,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徐心仁”的案例,学生通过观看认识到徐心仁一岁多患有小儿麻痹症,致使其双脚残疾,行走困难,医生诊断后下结论说这是无法治疗的顽疾。可是他却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遭遇困难后却仍具有顽强的意志,在成长过程中勤奋学习、不畏艰难,先后阅读了上百本医学著作,并通过自学记录了上百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后,以较高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目前已诊治多名病人,在医学领域获得了较多的荣誉。徐心仁的成长经历与很多大学生都完全不同,通过案例呈现能为学生营造更真实的学习氛围。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可谓是挫折重重,对于一个双脚残疾,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困难,还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而当今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老师想知道大家在面临挫折时,是如何处理的呢?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最后,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还可以围绕案例设计辩论活动,按照学生的观点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每组选出4 名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论点为“挫折是成功的前提”,反方论点为“挫折会让人走向失败”,各小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整理资料佐证自身的观点。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前提下,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挫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

(三)学做合一法,提高实践能力

当前,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型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了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究型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亲身探究中进行学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学习经验。学生在课堂中总结所面临着的疑难情绪,在反思中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较为理智地对各种假设进行推敲,用行动进行实践,这种教学形式下,将理论与活动相结合,以活动为学习的载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训练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取学做合一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社交能力自测表”,在课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测初步了解自身的社交能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随后,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呈现“公共汽车售票员利用微笑化解车上危机”的案例,并组织学生分角色对案例进行改编,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受,体会到利用微笑赢得朋友、协调人际关系的益处。然后,教师还可以借助郊游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野餐环节将班级中的男生和女生划分为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午餐的烹饪,让学生尝试与异性一起合作、进餐,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认识到学生在与异性相处中,哪些行为可以有,哪些行为不该有,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社交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在与长辈沟通时存在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所得经验,设计并表演小品,在实践中寻找与长辈沟通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主题:1.父母对子女生活过多干涉;2.父母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为子女成长带来了过高的压力;3.子女合理要求被父母驳回,得不到父母的支持;4.子女不合理要求被父母拒绝。学生可以任选主题设计小品脚本,每次表演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心得,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并在交流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网络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法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后衍生出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在信息时代,优质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应懂得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网络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先明确教学主题,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启发下解决疑惑,并在练习中加以总结。由此,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练习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

例如,创造心理与创造人格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应向学生公布本课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与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内容,并以“创造性思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与“科技”“商业”“文艺”“生活”等领域发展的关系。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课堂学习方向。随后,当学生对课堂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搜集相关的主题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整理和筛选,保存下来后设计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并对本课所学知识产生较高的兴趣。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完善成果,对问题形成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并探索出完善的解决策略,最终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搜索一些锻炼创意思维的题目,如古时候一个老汉拿着一个空瓶去酒铺买5 两酒,但酒铺中只有3 两和7 两的容器,掌柜略微思索后,用这两个容器称出了5 两酒卖给了老汉,请问,掌柜是如何量出这5 两酒的?学生通过训练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

(五)体验教学法,培养良好习惯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当带有感情色彩回味和体会经验时,则可以形成相应的体验[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或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和实践中,掌握调节自身心态,保持健康心理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在练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创设导入问题,组织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和反思,进而通过总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某学校有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歌声动听、专业能力强,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同组教师及领导的一致赞许。某次,学校让其准备一个优质课参与省级评比,但在距离评比开始前3 ~4 天时,这名教师的嗓子却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演唱歌曲,也无法自如面对学生,继而只能遗憾推辞学校布置的这项任务,但在学校确定了其他参与评选的人选后,这名教师的病情却突然好转。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案例组织学生展开分析,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该名音乐教师为何无法参与优质课评选”的原因。学生应先自主进行思考,再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因素才是导致这位教师产生该情形的主要因素。随后,教师模拟“紧张情境”,拿出事前准备好的试卷,突然宣布进行随堂测验,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会立马产生紧张情绪,教师再有意缩短测验的时间,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压力,使其产生紧张、压抑、恐惧等负面心理。当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到紧张状态后,教师宣布这只是一次练习,测试结果无效,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松弛训练的音频,指导学生调整呼吸、平稳心态,进而实现精神和心理上的放松。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以学生为本位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得经验转化为日常行为,进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值得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优化教学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