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高职院校国学经典诵读的现实选择

2023-02-13孙雪莹

山西青年 2023年23期
关键词:国学师资课程体系

孙雪莹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国学经典诵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正确认识国学经典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厘清国学经典诵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创新融合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思想塑造:高职院校国学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培养学生首先成人,不断增强其文化底蕴,培养其文化创新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文化基础相对不高的高职大学生而言显得格外重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国学经典诵读在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人文知识传授和道德品质培养,国学经典教育鼓励学习者坚持不懈地习得人文知识,把学习人文知识当作一种崇高追求,努力造就品德高尚的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如孔子强调人要“博学于文”,王充认为“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成饭也。”总之,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知识内涵极其丰富、道理极其深刻,高职大学生诵读并用心悉心理解国学经典,可以进一步丰富文化知识内涵、拓宽文化知识广度、筑牢文化知识基础、提升文化知识水平,进而增加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的核心和特点是强调尊重人性,教化人性,着重点在聚焦于人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3],国学经典注重人之修养提升、关注人之道德培养的教育主导理念,理所当然应该纳入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体系,成为高职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充分体现其道德修养培养的理念,始终把大学生学会做人、能够成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放在最根本的位置,在当今高职院校国学经典诵读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契合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经典中,《礼记· 大学》云“德者,本也。”同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大学》中提出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将修身置于治理家国之先的理念,也可看出国学经典对学习者包括高职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高度追求,有效助力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之人才培养理念。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型品质,例如自信心、意志力、探索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学经典十分注重人的自信心培养,其作用在先明其义,然后探究“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极力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诚如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4],鼓励自信,激励人们成人成才。国学经典格外注重培养人的意志力,鼓励人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人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坚持不懈,勇往前行,不断培养创新的意志力。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品质,国学经典特别注重培养人的探索力,如朱熹提倡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强调“读书六法”,主张读书不仅要纸上求文理,还要“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一味在纸上寻求义理,需要注重联系自身来推寻探究,勇于探索。《礼记· 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要鼓励人们广泛获取各种知识,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认真分析仔细考察探究,对所学加以区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坚定地将真理付诸实践。国学经典强调实践的教育主张,能有效促进国学经典诵读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品质培养两者之间的高度衔接与相互融合,从而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品质养成,不断促进大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二、问题审视:高职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缺失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国学经典诵读中依然存在着某种缺失,影响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学生个人层面,尚未对国学经典诵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如何学好国学。”这“三问”理解不深、认识不明、回答不清,尤其是对“为什么要学国学”认识有偏差,存在着认识不清和不同程度的疑惑。受传统单一实践技能培养观念的影响,国学经典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往往被作为旁类,对其知识传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其重要的价值观念较为淡薄,远未认识到国学经典的深刻价值和重要影响,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普遍性还需加强。

(二)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系统性安排不够

在国学经典知识的系统性安排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学经典列入相关的专业培养计划,或者仅列入了少数专业如文秘类、史学类专业培养计划,国学经典知识较为零散,教材建设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弱化了其他专业教育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需求,国学经典教育覆盖面明显不足,缺乏科学系统性安排。在已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也还存在着教学过于简单,过于强调古汉语释义、篇章结构、文学价值等知识点的传授和灌输,缺少对国学经典文化意蕴深入挖掘的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师资培养不力

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实践情况来看,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一些高职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国学师资;一些教师尽管在对国学经典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对国学课程设置的整体谋划,在教学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使得内容安排不尽科学,讲课吸引力也还不够;还有一些老师自身对于国学经典内容就缺乏深入的理解,知识掌握不够,立意不深,讲解不透,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讲课效果不佳,这些都影响了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质量和实施效果,使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融合创新:高职院校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

充分发挥国学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高质量培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办学目标,大胆融合创新。

(一)培养过程创新:做好培养目标内容的有机融合

要将国学经典诵读有效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做到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融合,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防止片面强调培养学生技能而忽视学生人文知识、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第一,国学经典诵读要注重与思政类课程的教学相融合,侧重点是要在思想政治类课程中有机融入国学经典知识,体现国学经典诵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第二,国学经典诵读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目标要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做到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第三,国学经典诵读要与大学生相关活动相融合,在大学生相关活动中有机融入国学经典诵读知识,通过积极举办以国学经典知识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创设国学经典文化环境,注重体现国学经典诵读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相关活动相融合;第四,国学经典诵读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瞄准“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兴趣点,积极营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环境氛围。

(二)课程体系创新:做好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国学经典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但当前国学经典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诸多如目标不够科学、内容不够完善、形式较为单一、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国学经典的系统性较强,必须着力做好系统性建设。课程体系究竟要怎么建?目标、内容、形式、保障是一个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抓手,对于国学经典课程体系建设来说,要按照自身课程体系特点抓实抓好。

一是确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目标要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相融合,以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选择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国学经典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编排上,高职院校应认真进行国学经典课程教育内容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到教育内容选择科学、知识结构合理、教材建设规范、教材衔接有效、教材延续有序,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契合,保持其国学经典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为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三是采取灵活的课程教学形式,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特点,大胆改革课程教学形式,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最佳效果;四是提供有力的课程教学保障,要把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教学计划,做好培养计划,建立相应课程考评机制,为其提供可靠的教学保障。

(三)教学师资创新:做好教学师资的建设工作

国学经典诵读,师资队伍建设是可靠的保证,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的教学师资队伍。为此,在教学师资建设方面,一是要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要不断增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自觉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注重增强专业师资数量。要加强国学经典诵读师资培养,相关高校要增加国学经典师资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切实担负起培养国学经典教学师资的神圣使命,努力为国学经典诵读提供充足的师资来源;三是要持续加强现有国学经典诵读师资培训与提高,高职院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纳入师资培训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校外专门研修,不断提高国学教师水平和能力;四是要努力创新师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加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元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探讨“微时代”背景下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式,正确充分运用“微时代”传播的瞬时性和高效性带来的便利,采取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不断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要求,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国学师资课程体系
“垂”改成“掉”,好不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