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现实之难与破解之道
2023-02-13赵迎春
赵迎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1]2022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版)总则第一条指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第十三条提出:“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2]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的关键词,对高职教育而言,提升质量是一个整体性要求,涵盖各个领域,国际化是其中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和表征之一。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形成了中国影响力,必然会走向国际舞台。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现实之难
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正处于提质培优的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
(一)国际化发展构建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难
线性思维,即一种直线的、单向的、缺乏整体的思维方式,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难在需要摒弃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而是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构建国际化发展体系。“走出去”模式需要睿智的国际化视野、强大的国际化师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内涵建设基础,从上到下的整体策划、完整的国际化发展机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走出去”谈何容易。
从宏观而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系统思维,从国家、地方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协调发展,产业、行业、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协同发展。但是,从每一个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完全具备此种思维方式来开展国际化项目的数量不多。第一,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项目,依然是具备线性思维显著特征的“引进来”模式;第二,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从对接国际化标准,打造专业标准,打造高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完善国际化内涵建设,加强国际化项目管理及监督等流程上实施国际化项目,但每一个环节尚未深入发展,且具体国际化项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及监督措施;第三,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合作对象、合作方式、合作模式上呈盲目性、无序性及同质化发展趋势。
(二)国际化发展构建从规模发展到优质发展难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形成规模、类型定位到优质发展四个阶段。从本质上来说,优质发展阶段即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3]。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结果。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经历从数量、规模、形式等量变积累到内涵建设质变的完美变身,才能完成高质量发展历程。当前,中国职教体系已完成了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职业教育已与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4]。2019 年“双高计划”实施、“国际化建设”硬性规定为十大建设板块之一,客观上有效推动了“双高”院校及其专业群的国际化发展,各种类型的国际化办学项目以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海外技术培训、来华留学生、互访互学等形式在中国职教领域落地开花,在发展模式上,也完成了从“单向引进借鉴”向“双向共建共享”的转变。
可以说,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属于“签订协议”式表层交往,高质量的国际化项目屈指可数。因为第一,近几年,大部分国际化项目的开展仅限于线上,质量难以保证;第二,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上未能有效突破;第三,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其经济发展特点的国际化特色项目更是屈指可数,“鲁班工坊”“丝路学堂”“孔子学院”等具有影响力的职教品牌为数不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期待质的提升,量的突破,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有效突破。
(三)企业真正成为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难
2022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5]。“制造强国”“开放崛起”战略的提出推动了大量企业“走出去”,也产生了大量满足企业海外生产、经营、设备管理等需求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这种人才培养需要企业作为培养主体,全程融入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与激励全过程。然而实际状态是,部分高职院校尽管实行了“校中企”“企中校”等校企合作项目,但是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方法与一般校企合作毫无区别,企业成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在普及性方面依然存在难度。
(四)中国职业教育参与全球职教市场竞争难
中国职业教育从出现到发展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进入全球职教市场竞争,打入全球职教市场中心不容易。之前多是西方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老牌职教强国一直占据全球职教市场的舞台中心,他们把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拥有全球职教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打破藩篱冲入中心占有一席之地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这些职教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办学优势,很久以来与全球相当一部分国家进行国际化合作,历史悠久,地位稳固很难动摇;另一方面,中国职业教育在内涵建设及影响力方面依然不够,中国职教“请进来”“走出去”国际化项目很多仅停留在“学分互认”“互访交流”等形式上,“走出去”就业能够大力满足当地企业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学生数量微乎其微。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破解之道
(一)理顺机制,全要素融入,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框架
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国际化发展框架,全面贯彻国际化发展理念,建立从制度到各要素融入的理论框架,以创新思维稳步推进国际化实践。第一,搭建从上到下的机制框架,整体性建立从“教育部—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职院校”的金字塔框架体系,从上到下进行分级统筹管理,上层规范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整体设计,发挥政策引领、社会及层级协调和监督作用,底层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大力加强专业群的内涵建设,对外形成影响力,开展符合自身发展特色及需求的国际化活动,形成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的良性互动,保障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稳步推进。第二,理顺各层面相关要素的协同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涉及观念、环境、制度与实践等多维因子,融合了人员、资金、信息和组织等要素,只有实现了多维因子的同频共振,才能够取得良性循环,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对接国际标准 狠抓国际化发展内涵建设
狠抓国际化发展内涵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是否高质量的重要参数。第一,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增强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第二,以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专业背景,建立“双语双能”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完成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中的各种资料翻译、现场翻译、双语教学、双语资源制作等任务;第三,以国际通用职教标准建设为抓手,突破“标准对接、国际影响”的现实瓶颈。借鉴国际标准体系,全面推进符合国际化企业要求的专业建设及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国际影响力;第四,借助各种数字方法,有效利用行业协会国际化平台,对冲各种突发事件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造成的影响,大力推进在地国际化,打造国际化氛围,降低和消除负面影响、尽快恢复国际化发展正常节奏。
(三)完善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对接的“五业”培养链条
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全程融入“国际化发展机制形成—国际化师资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标准及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岗位就业”链条,参与到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有效联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国家“走出去”产业发展的国际化需求及行业要求,联手国际化企业,开发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国际化课程体系,开展境外办学及技术培训等国际化项目,并招聘国际化高素养的学生到国际化企业就职。
(四)加强与友好国家“定点”“定向”发展合作范式
要想让中国职教品牌“走出去”,有必要换一种发展思路,与其与英美等国进行面对面刚性竞争,不如实施迂回策略,避重就轻,转向欧美尚未重视、对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友好国家进行合作。因此,一方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紧跟我国开放崛起政策动态,随时关注国家布局的对外重点产业,重点产业走到哪,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合作项目就办到哪,2023 年召开的两会再次强调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友好国家的深入合作。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合作项目应政策而动,相应建立与这些友好国家的“定点合作”“定向合作”范式,继续依托传统产业如农业、中药、茶叶,新兴领域如智能制造、航空产业、轨道交通等的对外产业优势和需求,设计中国方案,展示中国良好形象,通过招收外国留学生,境外定点办学及培训,为我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基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大力促进当地产能发展。
三、结语
为完成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开放办学,改变只看规模不求质量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向做精做强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现实难点,直击现实痛点,理顺机制,对接国际标准,完善“五业”培养链条,加大与友好国家“定点”“定向”合作范式,走出中国,冲向世界,服务全球经济发展,服务国际产能,创新探索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加强国际化办学内涵,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及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