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2023-02-13韩昌坤

河南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延安市集约土地利用

韩昌坤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言

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的历史阶段[1],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粗放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并不适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合理配置土地,是当前发展中面对的难题。基于此,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指导作用。

当前,延安市处在经济繁荣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通过研究延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对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粗放利用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延安市的土地集约水平进行评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补充意义。

1 研究基础

土地集约利用既是一种相对概念又是一种动态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土地的承载力也随之提高,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也是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目前尚未形成固定评价标准,集约利用土地寻找最优集约度是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的有机统一。总的来说就是在城市发展背景下,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来满足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布局的最优化,推动城镇健康发展。具体含义包括:土地投入、产出率、使用强度与利用率提高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优化。换句话说是指使土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率在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能力时达到最优[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包括前期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测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判断土地利用潜力[3]。评价过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指标,经过数据计算得到客观结果。在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因此,评价指标选取要具有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独立性的特点。

2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概况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经济统计数据来自《延安市统计年鉴2018》和延安市各县区政府经济统计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和《延安市统计年鉴2018》;土地利用各项数据来自延安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延安市建设用地面积类型汇总表及《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2 研究区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北邻榆林,南抵咸阳、铜川、渭南,东部连接黄河,西部与甘肃庆阳毗邻,全市面积约3.7万km2,占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8%,下辖2区11县。

3 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定性分析

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从延安市2015—2018年土地数据来看,全市整体土地利用结构较为稳定,农用地面积占比较高,其次为建设用地。从建设用地现状看:延安市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最多的区县为宝塔区、安塞区和富县;交通水利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最多的区县是宝塔区、安塞区和富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较多的区县是宝塔区、延长县、黄陵县和吴起县。

从历年变化情况上看:延安市建设用地面积在逐渐增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尤为明显,宝塔区建设用地的增长量最大,黄龙县最小,其余各县区建设用地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发现宝塔区近年来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同时,宝塔区作为延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更高,因此建设用地增量明显。黄龙县作为生态特区有“国家森林公园”的美称,当地十分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对建设用地的增长严格控制,导致增长幅度最小。

从延安市下辖各区县建设用地结构来看,各区县建设用地的结构存在差异:宝塔区、吴起县以城镇工矿用地为主,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市、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以村庄用地为主。延安市土地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819.23 km2、662.5 km2、275.54 km2以内,均未突破规划目标,仍要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

通过对延安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延安市受地形地貌影响,耕地地块小,分布较为零散。根据延安市2018年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全市耕 地 面 积0.37万km2,分239 897块分布,平均每块耕地面积仅为1.55 m2,最大地块面积0.96 km2,最小地块仅为0.1 m2。②农村居民点在建设用地中占比高,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数据显示,2018年延安市农村居民点约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一半,人均居民点用地264 m2,远高于人均140 m2的全国标准上限。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延安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②未利用地面积不足,占补平衡落实难度逐年加大。延安市其他土地比重较小,后备资源缺乏,又加上土地复垦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成本逐渐提高,占补平衡的难度在持续增大。③耕地质量不高。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结果,延安市耕地质量等别主要介于12等~14等。

3.2 人口增长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通过选择人口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4],分别测算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弹性系数来反映延安市建设用地与人口、社会演变的匹配程度、变化趋势。指标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数据分析得到延安市PEI1=0.52,表明延安市常住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同时增长,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比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慢,PEI1小于1,用地趋于粗放。PEI2=1.60,说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城镇工矿用地增长速度快。PEI2大于1,用地趋于集约。PEI3=-7.29,说明常住农村人口减少,村庄用地面积增大,用地趋于粗放。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延安市城镇建设用地趋于集约,农村建设用地趋于粗放。

延安市各县区匹配程度分析:志丹县PEI1=1.03,吴起县PEI1=1.39,洛川县PEI1=1.76,宜川县PEI1=1.82,这4个县用地趋于集约,土地用地利用效率较高;其余9个县区PEI1均小于1,用地趋于粗放,土地利用效率略低,需要提高利用水平。各县区的城乡建设用地集约情况也有所不同。PEI2大于1的有:志丹县、黄陵县、甘泉县、吴起县、延川县、延长县、子长市、黄龙县8个县区,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速度,这8个县区城市建设用地趋于集约。宝塔区、安塞区、洛川县、富县、宜川县PEI2小于1,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速度,城镇建设用地趋于粗放。洛川县、富县、宜川县PEI3大于1,农村人口增长幅度大于村庄用地增长幅度,农村建设用地趋于集约。吴起县PEI3=17.06,农村人口减少幅度大于村庄用减少幅度,吴起县农村土地趋于粗放。其余9个县区用地趋于粗放。

3.3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本研究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和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EEI1)作为指标[5],反映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消耗的协调程度,EEI1为延安市2015—2018年延安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与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比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计算得到延安市的EEI1为-1.16,表明延安市建设用地的消耗速度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用地趋于粗放,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集约化要求不高。各区县匹配程度分析:宝塔区、延长县、子长市、甘泉县、富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8个县区EEI1均大于1,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建设用地增长的速度,表明经济增长不仅仅依赖于建设用地的扩张来实现,用地趋于集约,其中,子长市、黄龙县、富县EEI1在延安市各区县中最大,表明这三个县区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视度更高。其余各县区土地趋于粗放,其中,洛川县EEI1与其余区县相比最小,在后面的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水平。

表2 延安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消耗的协调程度计算

4 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

4.1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反映延安市人口、经济与建设用地增长的关系,本次通过选取3个指数、6个分指数、8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延安市相关指标的计算,定量评价土地集约状况,如表3所示。

表3 延安市用地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4.2 评价指标权重

本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选取德尔菲法[6],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打分并按照式(1)计算权重值,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延安市建设用地状况评价指标权重

式中: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Eij为专家j对第i个指标的评分;n为人数。

4.3 分指数指标标准化

根据前期基础调查获得的数据,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与过程,计算延安市及辖区各指标的现状值。因指标数值的取值范围、计量单位存在一定差异,本次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让不同层次、不同分类的指标数值都在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内。本次评价选取了极值标准化方法[7]。计算方法如式(2)。

式中:Si0为第i项分指数指标的标准化初始值;ɑ为第i项指标代表的评价对象的实际值;ti为第i项指标代表的评价对象的平均值;ɑmax为第i项指标代表的评价对象的最大值;ɑmin为第i项指标代表的评价对象的最小值。

4.4 分指评价结果

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计算方法如式(3)。

式中:wk为第k项指数的权重;βk为第k项指数的值;n为总指数下的分指数个数。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总指数计算结果

4.5 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类型

土地集约度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可分为集约型(Ⅰ)、一般型(Ⅱ)、粗放型(Ⅲ)3类[8]。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采用数轴法确定各类指数土地集约利用类型(见图1)。

图1 土地集约状况总指数

通过上表根据延安市各区县的土地集约度的比较得到土地集约利用类型,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总指数计算结果

5 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得到:①延安市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不匹配,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②延安市经济发展较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慢,地区差异大。

通过定量评价得到:①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一般型。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洛川县、富县用地趋于集约,甘泉县、宜川县、黄龙县用地趋于粗放,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市、安塞区、黄陵县为一般型。②延安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地区差异大,呈现出北部和最南边集约度较高,中部集约度一般,向中心城区—宝塔区集聚的趋势。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延安市在今后健全土地利用的相关制度,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多种方式,盘活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猜你喜欢

延安市集约土地利用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