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胃管留置在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3-02-13翟红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耳郭封口止血带

王 虹 翟红丽 程 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咽喉头颈外科 2 肿瘤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变化,喉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1]。行根治术是保留患者的发声功能、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治疗方式[2]。因手术会切除部分或全部咽喉组织,导致患者的吞咽功能被破坏,无法经口进食,另外多数喉癌患者术前即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术后通过胃管的方式为患者供给营养很有必要。但留置胃管常会发生导管滑脱、鼻部皮肤受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固定导管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留置胃管及封口的方式是将胃管贴在鼻部后将其固定在面部耳屏处,将胃管反折后使用无菌纱布包好固定。但在长期应用中发现,由于此种方式主要应用胶布固定,而鼻面部油脂分泌较多,胶布黏性降低导致导管移位、滑脱等情况发生较多,导管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损伤皮肤及黏膜,增加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故探寻一种能有效固定胃管的方式很有必要。应用止血带、扁绳等工具设计一种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利用耳郭固定胃管,并在胃肠减压后胃管末端连接三通以封口。这种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及封口法可能会有助于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的导管固定效果,减少导管移位及皮肤不良反应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胃管留置在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9月期间91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纳入标准:(1)喉癌行手术治疗患者[4];(2)护理依从性良好;(3)首次留置胃管。排除标准:(1)合并口咽部感染患者;(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急腹症、肠梗阻、胃穿孔等疾病。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5.37±4.43)岁;手术类型:喉部分切除30例,全喉切除15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1例,高中/高职23例,大专/大学1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20±4.72)岁;手术类型:喉部分切除33例,全喉切除13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11例,高中/高职20例,大专/大学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及麻醉团队执行。常规留置胃管:测定胃管[型号:5.3mm(F16)×1 000mm]所需长度,再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中,留置胃管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照组:给予传统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留置胃管后,取5cm长的3M胶布,将一端约2.5cm长的贴在鼻部,再将另一端2.5cm的纵行剪开,交替贴于胃管上,在取适量长度的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面部耳屏处。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手术24h后将胃管尾端剪去,用注射器给予鼻饲饮食,反折胃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好,使用夹子固定。观察组:给予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进行胃管留置。留置胃管后,用剪刀在止血带(长3cm左右)中间上下面各剪一个直径0.2mm~0.5mm 的小孔,用小钳子将白扁绳(长80cm,宽1.3cm)穿入止血带中,用小钳子穿入小孔夹住胃管末端,穿入止血带的小孔,拉至鼻孔前。将白扁绳经耳郭上、桡骨结节绕至侧耳郭上缘,固定在耳郭后。用短胶布将胃管固定在一侧面部白扁绳上。在术后第1天进行常规胃肠减压,手术24h后将胃管尾端剪去,接三通,用50ml注射器给予鼻饲饮食后妥善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基础护理,包括清理口腔、胃管润滑等,留置胃管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胃管固定情况,均观察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固定效果:记录两组在观察期间发生的胃管移位、胃管脱出、不易封口、非计划拔管情况(如患者自行拔管、食物或胃酸反流引起的拔管)、72h内更换胃管>1次的发生率。其中胃管移位需先记录患者所需留置刻度为标准刻度,并在标准刻度处划线,胃管出鼻孔处与划线超过1cm为胃管移位,超过10cm为脱管。(2)焦虑情况:于术后第1天、第5天,应用焦虑自评量表[5]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量表总分<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分别记录患者发生的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的情况。(3)皮肤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在观察期间发生的皮肤异常(包括压力性损伤、红肿、过敏、溃破)、皮肤不舒适(偶尔或频繁感到不适)、皮肤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肤损伤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固定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脱出率、72h内更换胃管>1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固定效果对比[n(%)]

2.2 两组焦虑情况对比 术后第1天,两组焦虑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情况对比[n(%)]

2.3 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皮肤异常、不舒适、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根治术是目前改善喉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方法,部分或全部喉部切除均会破坏咽喉结构与功能,患者术后需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和补充营养物质[6]。因鼻胃管的材质通常为PVC管,材质较硬,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若未进行有效固定,可引发一定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还会使患者感到不适,降低其留置胃管的耐受度,甚至出现自拔鼻胃管的现象。相关研究报道胃管意外脱落的发生率高达20.51%[7],故胃管固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留置胃管及封口法应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面部耳屏处,而胶布的黏性受气候、温度、患者的活动度影响,胶布黏性下降后容易导致胃管移位或脱出,可增加患者鼻部皮肤和黏膜的损伤,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另外不适感觉会增加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情况,影响其留置胃管的依从性,增加非计划拔管风险[8-9]。本文将传统留置胃管及封口法改良,应用止血带和白扁绳将胃管固定在耳郭后,这种新型留置胃管及封口法可能会有效减少胃管移位和脱出的情况,进而减少鼻部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留置胃管及鼻部不适引起的焦虑情绪。

胃管脱出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导管拔出,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和患者因素导致。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管移位率、胃管脱出率、72h内更换胃管>1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不易封口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异常、不舒适、不易清洗、鼻翼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有助于减少皮肤不良反应。传统方法应用3M胶布固定鼻胃管,而鼻部一般油脂分泌物较多、容易出汗,胶布会随着分泌物的增多黏性下降,导致固定的胃管松脱或移位,患者翻身或呛咳时胃管会随之移动,也可能导致胃管胶贴松弛,出现管道脱管现象。另外,胶布长时间粘贴会在面部留下胶痕,皮肤难以清洗,而胶布粘贴胃管过紧又会导致鼻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情况。观察组将白扁绳、胃管穿入止血带中,拉至鼻孔前,并将白扁绳经耳郭上、桡骨结节绕至侧耳郭上缘,固定在耳郭后,减少管道移位等情况。且应用的止血带是由高分子天然橡胶制成,无需频繁更换胶布,避免撕拉动作,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和皮肤不易清洗情况。传统封口方法是反折胃管末端并用纱布包好,这种封口方法应用的一次性纱布容易滋生细菌,需频繁更换,如胃管未反折好,可能导致食物、胃液反流[10]。新型封口法在胃肠减压后剪去胃管尾端,再接三通、固定,此种封口的效果较纱布封口好,可减少食物、胃液的反流,也有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亦有蔡慧等[11]在喉癌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发生胃管脱管、移位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与之相似。

蔡雁等[12]使用新型经鼻导管固定装置的研究显示,其可降低胃管移位及滑脱率,改善患者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的舒适度。本文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两组的焦虑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说明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通过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减轻留置胃管不适引起的焦虑。因人体鼻腔和咽喉分布着丰富的三叉神经,而胃管作为一种异物在置入的过程中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可引起患者焦虑情绪。常规应用的胶布固定胃管在鼻翼位置处,胶带与皮肤接触面积小,固定效果不佳,易引起胃管移动或滑脱,刺激鼻腔及咽喉部,同时这种固定方法在患者活动的情况下会使粘贴处张力增加,引起粘贴处皮肤不适,不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新型胃管固定方法将白扁绳、胃管穿入止血带中,拉至鼻孔前,并利用耳郭固定白扁绳,可提高胃管的固定效果,减少胃管移动对鼻腔及咽喉部刺激引起的不适。同时这种方法可减少皮肤不适,从而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新型胃管固定及封口法可提高喉癌患者围术期中的胃管固定效果,有助于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继而减少留置胃管不适引起的焦虑。

猜你喜欢

耳郭封口止血带
新生儿耳郭畸形发生率调查及表型分析
为什么食品袋封口设计成锯齿状就容易撕开
孩子长“猿耳”,千万别等自己恢复
“先天性耳郭形态异常的分类及治疗现状”点评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可以封口的纸杯
耳朵特征与寿命的关系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