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2023-02-12李静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漳州红色旅游景区

李静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孕育并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遗存是红色旅游必备的资源条件。发展红色旅游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应,造福老区人民。漳州是近代重大革命事件发生地及中央苏区重要革命根据地,有着雄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山海风光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近年,漳州市全力打造“花样漳州.滨海城市”全域旅游目的地,作为文旅资源大市,漳州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绝佳基础。随着红色旅游市场的日益旺盛,红色旅游产业地位明朗,因此,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是极重要的课题。

一、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与开发概况

1.漳州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及其特点

漳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山海风光优美,文化源远流长,境内下辖11 个县(区),包括1 个革命老区县和8 个原中央苏区县[1],为巩固和促进中央苏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漳州曾多次发生对中国革命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如1927 年12 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市振成巷32 号(原16 号)的小楼里成立,第一次统一了全省党的组织系统;1928 年3 月,平和暴动打响“八闽第一枪”,拉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1932 年4 月,红军东征取得漳州战役的重大胜利,使红军在战争中赢得主动,有效地保卫了苏区根据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熠熠生辉;1934 年5 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成立等由桩桩重大历史事件可见漳州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历程的光荣见证,承载着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价值。红色文化学者张泰城按照主题分类为主,兼顾学科的原则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红色旧址、红色器物、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艺、红色建筑、红色精神、红色研究、红色创作等10 大类[2]。漳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以上分类,其物质形态资源包括著名战争遗址、革命事件及活动遗址、红色根据地、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以及数以万计的文献、手稿、图片、武器、衣物、钱币等红色实物。此外,还有革命历史、歌谣、事迹、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及优良传统等宝贵的非物质形态资源。漳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集中成片,地域特点强、时间跨度长、类别形式多、历史地位突出的特点。

2.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概况

为进一步摸清红色家底,从2019 年3 月起,漳州市老区办发动各县(区)老区办进行为期两年的全市范围的革命遗址普查,截至2021 年6 月,新挖掘老区革命遗址343 处;目前全市现有660 个老区革命基点村,已认定老区革命遗址603 个,其中文物115 个、非文物488 个[3]。为了更好地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漳州对全市几十处重要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包括华安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云霄县秋瑾故居、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朱德和陈毅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纪念馆、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尽管有一些革命遗址因地处偏远,维护不足,在自然环境或生产、生活活动中受到破坏等原因导致损毁严重,不具备开发条件,不太为人所知,漳州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仍取得显著成效,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明确重要资源的保护主体,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使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部分县级革命遗址和文物得到维护和修缮,保存现状较好;同时兼顾开发利用,将革命遗址、重要人物的故居、旧址等革命文物资源建成纪念馆和展览馆,其中一部分开发成红色教育基地,包括8 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谷文昌纪念馆和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2 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禀赋独特,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大,不仅发挥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也为漳州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旅游吸引物的资源支撑。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4]。如今,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平和暴动纪念馆、三平红军会师纪念馆、云霄乌山革命纪念馆、东山战斗烈士陵园、谷文昌纪念馆等已成为漳州乃至福建红色文化的标志性地点,集瞻仰纪念、培训教育、文化旅游、学术研讨等功能为一体,释放出红色文化市场效应。漳州大部分县(区)已完成红色旅游规划,加快利用与活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步伐,伴随着红色文化衍生品、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和一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漳州红色旅游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二)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基本发展现状

1.开发经典红色景区,打好红色旅游产业基础

几年来,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漳州充分挖掘各类红色遗址、旧址,向社会各界征集革命文物,加大资金和土地政策扶持力度,开发了数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区项目。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以及谷文昌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谷文昌纪念园、福建土楼旅游区(云水谣景区)、被誉为“闽南井冈山”的乌山风景区等红色景点或景区在全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建设带动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扩充和质量提升,周边餐饮、住宿条件良好,景区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配置充裕,沿途交通线路畅通,交通运输工具供给充足,网络覆盖面广,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关系到游客承载量,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2.打造精品线路,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2021 年,在“5·19”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漳州发布红色经典之旅、世遗文化之旅、不忘初心之旅、传承文化之旅、拼搏腾飞之旅、柚海茶香之旅、致敬谷公之旅、革命烽火之旅、红色康养之旅、家国情怀之旅共1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供广大游客选择,以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为主线,串联红色景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让游客感悟传统文化精华,探寻红色印记。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仅有利于保护与开发沿线大量革命文物资源,有利于整合核心资源,通过灵活拆装组合旅游产品来适应各种游客团体需要,提升游客体验,还有助于沿线公路的畅通、升级,提升核心景区软硬件建设,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带来文化和经济双重效益,串点连线,加快构建区域产业体系,使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二、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学中,产业是指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5]。旅游产业是旅游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完善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发展,产业化才能实现。红色旅游产业是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推广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消费服务的产业[6]。漳州红色旅游由粗放发展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后,产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各区域追求量的扩张,不注重整体发展,在区域协同形成规模经济、产业结构、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推进全市红色旅游产业化进程。

(一)区域间资源整合率不高,协同发展能力弱

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极依赖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合作。漳州虽开辟了多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各区域纷纷探讨红色加绿色生态、红色加民俗旅游,红色加休闲娱乐等开发模式,力图使红色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同一线路上的大小景区在资源开发、建设规划上缺乏空间系统性和协同性,忽视功能的融合性,管理上各自为政,未能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没有真正联动发展。主要表现为:大景区没有与周边景区形成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格局,未能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大景区人流如织,游客扎堆,小景区却游客稀少;有的景区建成后,配套设施不足,景点单一,对游客吸引力低;有的小景区位置偏僻,尽管交通条件尚好,但因景区体量小,旅游产品少,难以持续发展。例如,科岭红色景区是漳州市首个以红色资源打造的国家3A 级旅游景区,虽已被纳入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区至云水谣旅游线路中,但客流量却上不去。除了该景区基础设施不齐全,宣传不足,特色体验性项目较少的原因以外,主要原因在于该景区未能和“云水谣”5A 景区协同发展,没有形成资源、资金、人才、品牌,客流要素的联动与共享。大部分游客趋向于选择到更有名的“顶流”旅游地“云水谣”旅游,而忽略了知名度较低的科岭景区。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

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和作用[7]。漳州红色旅游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具体表现为相关行业比例不协调,专业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生产部门比例较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少;一产延伸不长,二三产拓展不足,未能更好地推动当地乡村产业经济兴旺;旅游企业关联度不高,企业规模小,旅游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托,关系到产品的品种和技术含量,但是部分景区缺乏市场化思维,市场定位不清晰,景观打造不精细,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产品开发能力弱,具有高辨识度和鲜明特点的红色旅游产品少,市场推广不足。

(三)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特色不足,营销与服务水平待提升

漳州红色旅游目前仍以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建设为主,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有的景区开发形式粗放、单一,相当一部分景区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状态;部分红色景区遗址周围的风景单调,却盲目跟风开发,项目无特色吸引不来游客。有的景区内饭店和宾馆少、档次低,有些民宿卫生、安全、服务条件不达标,留不住过夜游客。漳州各县(区)红色旅游资源各异,当地生态环境、民俗文情各有魅力,本是打造旅游项目的核心依托,但是,有的景区缺乏对历史故事、革命精神、军事文化、战争艺术、地域文化的深层挖掘,一味移植模仿其他景区的模式,简单化、标准化地开发纪念馆、纪念堂、纪念园、蜡像、图片展等,进行静态展示,导致场景雷同化。还有,红色旅游活动面窄,体验性不强。不少红色景区的参与性体验项目,多是穿红军服拍照,吃红军饭等相同的活动;旅游商品开发层次低、文创产品品牌缺失;营销方式依然是宣传册、广告牌、优惠促销等,手段陈旧。这些原因都导致客源市场狭窄,市场拓展潜力弱,游客重游率低。

三、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提升对策

2023 年春节假期,漳州市累计接待游客213.03 万人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超2019 年同期[8]。旅游经济强势复苏,政策的扶持、市场需求都为漳州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漳州红色旅游起步晚,需要针对产业发展短板,通过合理布局,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多元化开发、细分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来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化进程。

(一)促进红色景区互联互通,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漳州各红色景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及资源价值各异,开发和利用水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相邻景区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互补,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区域的游玩时间,形成正的近邻效应[9]。因此,可以整合相邻景区的资源,提升资源开发空间,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旅游产业经济。区域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既包括区域内不同旅游地之间的横向协同,也包括构成旅游产业的各产业要素之间的纵向协同[10]。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可促使区域红色旅游产业健康有序的协同发展。首先,成立跨景区的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科学分析各景区的优势与劣势、要素禀赋和相互影响程度,以市场为主要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价值,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建设智慧路网,连通相关景区,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其次,加强各红色景区产品市场竞争力,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资源、乡村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整合开发,突出体验类产品的差异性。中、小型景区建设要从观光旅游地向休闲旅游地转变,做到“小而精”和“小而特”,密切与住宿、餐饮、购物、文化、交通、医疗等行业的联系,拓展赢利空间,让游客从“逗留”式旅游转变为“度假”式休闲游。

(二)优化产业结构,细分市场,扩大产业规模

漳州红色旅游由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过渡,产业结构处于演变阶段中,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解决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建筑、生产加工等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关联浅、缺乏分工细化、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能够延长产业链,提升生产率和生产技术,促使相关行业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状态。旅游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客源市场。1956 年,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首次提出“市场细分”概念[11]。市场细分将游客按年龄结构,职业和身份、家庭生命周期、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等分类划分成不同群体[12],能区分出各个小市场的特殊性,并且构成总体需求多样性。漳州红色旅游景区应开展市场调研,细分旅游受众市场,掌握产品供求状况,破解产业定位同质化和游客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在资源开发中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创新表现手法,凸显文化厚度和艺术高度,通过提供个性、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开拓更多客源,还可因地制宜拓展花卉种植,瓜果采摘、手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研学旅游、健康养生、户外探险等各类消费者向往的业态,创造更多消费市场,延伸产业价值链,占据更多类型的细分市场,扩大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规模。

(三)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推动社区参与

长期以来,漳州红色旅游开发主要依靠政府主导驱动,由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推动、规划、管理和监督,规范各旅游市场的行为,在扫除各种发展障碍上效率较高,该模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驱动效应。但是,目前漳州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地的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程度不深,无法分享更多的旅游发展红利。因此,红色旅游开发要逐渐过渡为由政府引导,大企业和民间主导,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的投资,推动社区参与。支持有条件的革命老区村集体、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经济决策、旅游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文化进步等全方位的内容[13]。地方政府在引进旅游投资时,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对当地居民进行从业培训,使他们具备从事旅游经营、产品开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居民就地就业。

(四)数字赋能资源保护,网络营销推广引流

2020 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导向。旅游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漳州红色旅游产业要迎上文旅数字化发展浪潮,运用科技赋能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景区数字化转型升级。首先,建立配套的资源保护开发投入机制,对各景区的革命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建设,并打造三维体感交互、裸眼3D、虚拟直播等数字化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在红色历史情景中。其次,利用各种数字工具带动产业与外界的互动,提升服务能力。再者,可采用红色文化的“云”传播,助力景区的保护与宣传,进驻新媒体平台,汇聚目标客户流量,将游客吸引到景区。

(五)培育红色文旅创意团队,开发红色文创产品

目前,带有漳州印记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较少,因此,推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研发,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价值,加强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很有必要。首先,培育红色文旅科研创意设计团队,团队成员要对红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善于从馆藏文物、历史资料、红色故事中提炼灵感,能创新材料与工艺来打造红色文创产品,以多样化的形式活用资源。其次,景区可打造红色ⅠP 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当地革命历史故事,精心创作成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以舞台剧、音乐剧、小品等形式呈现;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活动,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拉近游客与革命历史岁月的距离;再者,增强文创产品的实用价值,开发红色纪念品、伴手礼和日常实用品,让红色文化摸得着、带得走。这些举措将推动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漳州作为福建省红色旅游后起之秀,通过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借助全域旅游发展东风,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调整红色旅游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打造新业态,提高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借助数字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漳州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使红色旅游成为富民产业,将漳州建设成为红色经典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漳州红色旅游景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南康漳州龙
某景区留念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