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建设研究

2023-02-12李秀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政治

李秀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到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1]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紧迫性和长远性。本文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的现状入手,分析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的着力点,探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高校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激励保障等措施,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切实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道德使命感,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0 年1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对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举措。但纵观全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各地区各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教师认知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体制深刻调整时期,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不利影响,认知能力出现一定偏差,思政课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例如,有的教师虽能旗帜鲜明坚定理想信念,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底气略显不足;虽能坚定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坚决反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但对某些现象分析不够深入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教师虽能坚守职业情操,但也有“只教书不育人”“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形,奉行功利主义,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教师缺乏师生良性互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不够关切,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部分教师理论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个性化、随性化的特征,部分老师不能有效回应学生的个性化关切。例如,有的教师理论功底虽然深厚,但缺乏社会实践,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不够到位,受众的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教师知识面不够广和深,虽然专注于某一专业领域,眼界和视野受到限制,教学时不能有效拓展,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不到位,难以有效应对大学生的需求。

(三)部分教师创新活力需进一步增强

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受到个人家庭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部分教师的进取变革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明显不足。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教材内容有余,阐释不足,没有将理论结合实际启迪学生,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吸收并转化为能力;部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不够,不能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向学生充分展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无法举一反三;部分教师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对实践育人认知不足,将各项教学资源进行融合能力不足。同时,教师自身创新能力不强也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教学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重点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能力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能做到用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和用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部分老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动向和认知特征缺乏认知,导致教学方法不符合课堂实际,课堂上不能有效互动。在面对新媒体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不足,难以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信息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开展思政第二课堂,拓展思政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五)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平台不够多样化

当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业务能力水平的发展平台不够多样化,载体传统,赋能形式不足,不能有效激发思政课教师的自主性。在提高科研能力上,回应社会关切不够及时全面,思政课教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渠道受阻。教师与教学技能比赛的赛道太窄,内卷严重。由于实际上的安全与管理方面的考虑,思政课教师对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切身感受难以及时体验,从而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能力和动力不足。与基层互动的平台和机制存在难点堵点,不能有效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二、高校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着力点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3]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增强政治认同感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政治要强是由思政课特殊性体现的,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感,能在国外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下站稳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世界格局变化和国内政策调整,引导学生敢于明辨是非曲直,勇于扛起新时代的责任。

(二)提高职业素养

思政课不仅是一门具有理论深度的课程,更是一门需要人文关怀的课程。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是要做到以情感人、用情促学。首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伟大实践使思政课成为一门真实且具体的课程,每一个鲜活的伟大实践就是教学最好的案例,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刻地蕴含在思政课教学的每个过程中。其次,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都是鲜活的个体,是祖国的未来,教师需要厚植家国情怀和教育初心使命,对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负责,以饱满的情感引领学生,提升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祖国的感知力。

(三)提升业务能力

思政课思维要新是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要求。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硬件给学生的提供了自主学习条件,信息时代学生能够运用智能工具接收广泛的信息,思维活跃多变、追求标新立异是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征。思政课是学生了解学习世情、国情、党情的重要平台。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呼唤,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步伐,把握好唯物辩证法,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讲好思政课。

(四)拓展理论视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结构不断深化调整,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思政课教学应立足于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有渊博的学识理论,能对国际动态、社会热点及时作出回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整体上和动态上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将抽象和宏大的理论,转化为灵活和具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

(五)严于修身自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学识修养,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学识而没有道德,不足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道德而没有学识,则难以使学生信服。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坚定政治立场,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行如一,做到言传和身教高度统一,在生活学习中做学生成长成才的表率;严谨治学,加强自我管理,不断钻研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授课的水平。

(六)加强品德修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榜样。任何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展现的过程。讲台上的教师是一个“鲜活”的人,完备的教育人格是思政课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思政课教师的“人格”融合了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家国情怀等方方面面。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了思想理性的光辉和成熟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航员”角色。

三、高校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立足于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既要求思政课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素质,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障支持。要在不断完善选聘思政课教师机制的基础上,创新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教师培养体制和激发教师成长活力,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结合实践,建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应着眼于下列几个方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自信

思政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保持头脑清醒,在应对各种思潮时站稳立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坚定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清醒;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拧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螺丝钉”;要加强核心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对学生教育的部署,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要树立看齐意识,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四个自信”。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更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要加强:“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充分发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华孝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环节,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汇聚强大力量。广泛开展爱国精神教育,将爱国精神厚植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是先行者和引领者,要选树为国家奋斗、为学生奉献的育人楷模,积极培育思政课教师的爱国爱生、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和使命精神。

(二)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

教师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师德必须作为评价考核教师的底线标准,防止师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加强党建引领。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决落实上级决策,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建引领,落实思政课教师“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保证思政课教师在基层党支部的学习中,充分领会党的决策和部署,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把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前进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安排集体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和理论素养,积极将新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选聘制度。严把选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关和师德关,让政治立场坚定,师德行为高尚的人上思政课,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作风考察,建立具体细化的评定体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评定的第一要素,对少数出现错误苗头的思政课教师及时劝阻,对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调离或退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5],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坚守课堂阵地,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重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能力,努力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

坚守课堂主阵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动向和认知特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思政教师以专题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增强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培养教师更为扎实严谨的理论素养,切实提升自身理论阐释水平,为思政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厚实的学理支撑。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动能,强化师生互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在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党史知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法治观教育,使学生加深对于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解。

创新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方式,发挥从网络领域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保证整体教学体系不变的前提下,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数字化视域下红色文化主题网络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推动学生在身临其境体验的过程中汲取红色文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课堂”,组织学生用鲜活生动的形式演绎精彩的党史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实践教学等“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搭建多方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视野广阔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需要从全方位宽领域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找准载体,多样赋能,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

着力完善学科建设。注重激发思政课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夯实党的最新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领会国家大政方针,在积极探索思政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科研能力,回应社会关切,推动思政课教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着力健全学习和交流平台。做实做好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学习工作,借助专家理论讲座、跨校联合培养、区域社会调研等形式,拓宽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视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技能比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党建、科研、教改课题和项目申报,凝练实践和研究成果,将论文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

着力深化实践平台建设。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堂上,更要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要积极鼓励思政课教师投身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为思政课教学注入实践的“活水”。立足思政课教师岗位优势,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宣讲,致力于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着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入乡镇、社区和企业,深化群众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着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借助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构建思政课多媒体资源示范库,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师参与思政课程的开发和新教学手段的学习,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

高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重塑教师队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推动教师队伍管理高质量发展,更好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活力。

完善领导管理体制。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思政课教学课堂,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科研立项、评优表彰等方面适当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出台落实各项具体实施方案,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提供组织保障。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制定与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将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与育人效果作为考核的指标,突出立德树人的重要导向,充分落实思政课教师的待遇保障,使思政课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最令人羡慕的崇高职业;另一方面,健全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完善教学工作的其他相关制度。思政课教师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对第二课堂、学生管理、社团活动等的指导和参与,建立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建立专业教师联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专业课教师主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听课助讲制度。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