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02-1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小学 刘 昕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在思考解决各种疑问时,能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迅速开启思维的金钥匙,快速且创造性地获得问题的答案,或者出色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是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表现。拥有这样的思维能力,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更加多元、更加高效。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意义及课堂教学特点
对学习主体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引导其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辨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而这些目标的达成,为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学习主体对所教学的知识的理解与感受,为学习主体创造多样化的思维实践情境,发展其思维能力;教师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出发设计教学,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的情境、开放的问题等,引导学习主体凭借自己的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释放智慧,发展思维。
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探索
(一)以合理目标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设置目标。这样的目标对小学生来说应该具有挑战性、层次性、切实性,处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能引导学生以较高水平的思维去探究问题,主动建构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荡、智慧闪光的乐园。
例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深入解读其教学内容、意义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分析: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熟悉陌生的词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帮助学生积累词句。教师结合分析设置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知阅读“单元导语”后,明白这一单元学习什么、怎么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2)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认识了生字生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文朗读练习,达到读准字词、读得流畅的要求;(3)在熟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划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并说出自己这样划的原因是什么;(4)将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串联起来,明确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学校的独特之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这些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同时教师还通过课件呈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动力积极面对这些学习目标的挑战,在经过进一步探究,达成一个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后,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历练与发展。
(二)以恰当情境为依托
当学生置身于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时,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就为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注入了力量。通过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我们获得了这样的启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等,让学生从中获得新发现、新知识,让高阶思维在教学情境中生长。
例如,在《小真的长头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走在路上看到来来往往的人,每一个人的发型又是各具特色的。有长发、短发、卷发、黑发、白发、黄发等,这些是否引起过你的关注呢?假如你有一头黑瀑布一样美丽的长发,你会做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由此导入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想象小真头发的长度、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发挥想象,创意无限”的教学环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哪些事情?小真是如何介绍自己的长头发的呢?”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引擎,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去联想、思考,促进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思维导图为载体
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是一种创新型、高效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学情以及课文内容等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以思维导图为载体进行思考学习,启动思维、锻炼思维、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系统、严密、创造性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以填鸭式为主,教师主要围绕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流程,一步步完成课文的阅读、思考题的解答等,这样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肤浅,教学的重点问题很难得到关注,难点问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无法触摸课文的灵魂、理解课文的脉络,与作者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思维导图这一辅助教学工具的应运而生,为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定位重难点问题、梳理知识的关联点等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帮助,同时也发挥出了助力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作用。
语文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的优势还表现为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思维导图可对学生产生视觉效应,学生可以借助其中具有提示功能的语句、图形符号等,去想象、理解课文,为形象思维的发展找到抓手。思维导图还可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思维导图实质上就是给学习者呈现了知识的逻辑结构图,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在这一阶段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如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他们画出思维导图,他们的解读课文能力、提取关键词语能力、把握重难点问题能力、分类分层能力等都会得到强化训练,久而久之,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观潮》这篇课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了观潮的情境以及整个过程。教师在给学生呈现的思维导图中,清楚地列出了观潮的不同环节,并利用课件展示与每一个环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得到了相应的训练。
(四)以串联问题为牵引
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主要工具,串联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思考、分析,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在《麻雀》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相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贴近课文。如猎狗发现的麻雀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哪一句描述了麻雀的样子?在学生通过范读,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引读新的内容,又提出新问题:“老麻雀是以什么方式来保护小麻雀的?”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老麻雀行为的词句,并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感受老麻雀的护子心切……教师应用问题串的形式,一方面可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母爱的力量,那么强大、高尚、无私;另一方面,又启发学生重点解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描写精彩的句子,感受写作的特点,并学习作者把自己眼看到的、耳听到的、思考出来的清晰表达出来的写作技巧。
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应该像穿珠子一样,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联结起来。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问题的充足时间,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积极思考,开阔视野,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
(五)以合作学习为抓手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需要让学生从要我思考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思考的主动状态,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分享思考探究语文知识的快乐。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了这一追求,教师可以结合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按照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事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善于用激励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中畅所欲言,每一个思考点,都可能引起头脑风暴,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绽放出火花。
例如,在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时,教师设计了“细读古诗,体会诗情”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通过自己阅读古诗,并根据课文的插图、注释,找到古诗的重点词语,体会诗意;通过反复品读,想象诗中呈现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小组交流中,学生纷纷畅谈自己的观点,在热烈的互动碰撞中,让思维的火花精彩闪耀。
再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这一课文片段,并提出问题:“壮士们是如何确定前进之路的?”要求各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要求小组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交流结论,并进行了汇总评价,这样的学习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助推之力。
(六)以分层作业为助力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是基于学情设计的作业,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标,同时获得了思维的训练,以及成功的愉悦感。
比如,以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为目标的作业,需要遵循举一反三的原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思考,使他们真正走进语文,感受语文之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教师应学会应用的技巧。小学语文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教师要在确保学生较好地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分析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牧场之国》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的基础性作业包含两部分:一是读拼音填汉字;二是词语积累方面的,要求学生做好两个内容的作业,补充四字词语,选择一个四字词语描写景物、人等。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开头的描写顺序是否可以调整。课文中四次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卡雷尔·恰佩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最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仿写课文中对动物的描写。
这样的作业突出了分层、举一反三等特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能拥有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学生在思考完成作业的同时,分析思维得到了训练。
(七)以信息技术为辅助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设计语言品析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这些练习的进行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练习,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高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要使练习获得更多收获,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必不可少。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一组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然后让大家相互交流,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的认知。随后教师出示课件、课题,并给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并标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本文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的‘可爱’?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了冲击,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再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很多琥珀的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上是什么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知道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用处、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经过了“初读课文,理解生字生词”“再读课文,厘清课文层次”的环节后,教师再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很多琥珀照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在第一课时教学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拓展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收集关于琥珀的介绍,了解琥珀知识。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有效应用,使学生从课内至课外都能思考探究相关内容,打开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以此作为长期的重要课题,立足语文要素,着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今后的学习发展,深入探索创新,努力扮演好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实践者角色。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深入思考,实现理想效果,助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