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2-12广东省深圳市水库小学
广东省深圳市水库小学 柯 菲
生活情境教学方法是将生活元素与实践内容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切入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跃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需要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把控各个环节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是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该阶段的数学知识,培养并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技能,促进自身创新意识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问题探索、讨论、实践、调查与解决,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思考,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练习,而是需要学生利用自主探索、互相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主动思考与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以低年级数学知识学习为例,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其心理与身体处于适应、习惯阶段。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的领悟能力达不到很高的层次,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影响下,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数学知识的逐渐复杂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他们会出现畏难心理,因此,联系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收与理解知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体等图形,以球体学习为例,利用生活中的篮球、足球等物体,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展示球体的特点,如从任何角度看球体,其展现的图形为圆形,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球形物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球体相关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与分析,将球体知识完全消化,降低理解与记忆难度,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二)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
以讲授法进行数学教学为例,教师使用口语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澄清规则,这一方法的弊端在于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机械性地接收教师讲述的内容,学生给教师的反馈少且存在滞后性,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的天性得不到舒展,逐渐出现懈怠、反感等情绪,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认识,没有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眼光看问题,进而使之养成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例如:“下水井的盖子为什么采用圆形而不用方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展开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当下水井的盖子翻起时永远不会掉下去。此外,列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让学生了解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四边形的推拉门,让学生了解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教师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融入数学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深度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生活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
(一)改变教师教学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会让课堂教学处于失控状态。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列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出现积极亢奋情绪,这会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因此,为了有效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提高对课程改革以及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理解,认识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学校需要提高对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重视,各个年级数学组长积极开展组会,讨论该教学方法的运用方法,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注重生活化案例以及情境营造要符合学生实际生活,避免超过学生的认知,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全部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避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意义。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长方体”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教会学生体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要求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教室高度,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计算教室的体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真实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计算结束后,向学生解释计算体积的重要性,如教室作为一个长方体,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长方体,利用除法的方式计算教室内合理的人数容量,确保学生学习环境的舒适,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情境创设,这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认识的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丰富教学重难点部分的案例,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合理把控每一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分析、动手解决与想法表达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质疑、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个体智力、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数据的表示与分析”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完善课程方案内容,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学会整理和运用两个图形,并根据图中内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图。教学重难点内容为: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本地与其他城市的最高气温走势向学生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其中包含数据的意义,提出“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两地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等类型的问题,学生在问题分析过程中仔细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内容,抓住教师问题重点并立即做出解答,促进学生自我思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组织学生自主设计调查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示范,教会学生调查图绘制的要点以及技巧,如横坐标数值设计需要避免差距过大等,避免学生在设计与绘制过程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心态带来影响。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教师将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利用在课程导入阶段,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中。教师利用动画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分数,以分割苹果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等分数的意义,利用动画内容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在动画内容变化中,学生对分苹果过程具有代入感,能够认识到“一半”与的关系,激起持续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进而激发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目光所及以及耳所能听的实物实景有着天然的兴趣与动力,与课本内容相比,学生对具体的事物形象以及熟悉的场景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实际场景图,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数学问题解决。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首先找到某馆的具体位置作为观测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观测点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他场馆的位置,并简单描述路线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学生回答:“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如果学生有疑问,如:“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再往东,怎么区分这两个地点呢?”教师在这时让学生了解到,只用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不太精确,还需要利用距离、角度等进一步确定位置,如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方向,或者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70°方向,而狮虎山的位置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50°(或东偏北40°)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向的不同会导致角度出现不同,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交流中认识方向,精确定位物体位置,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达到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将生活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融合
生活情境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场景中,但要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利用需要确保他们对基础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确保学生数学完全掌握基础知识。以活动探究法为例,该方法的运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性、自觉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乘法”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以分数乘法学习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纸张、书本等物品进行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就是求“5个的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分数相乘意义的了解。
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逐步掌握更高难度的加减法以及乘除法技巧,提高学生数字计算能力。例如,教师明确场景为超市,让班级学生在准备运动会的过程中,分别扮演采购人员与收银员。学生首先统计班级需要采购食物的种类与数量,如采购40包薯片、100块巧克力,每一块巧克力的价格为8元,薯片价格为6.5元,学生需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以及每一位学生需要均摊多少钱,通过这种实际问题的演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学生能快速掌握计算技巧,提高数字计算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并提高数学计算与思维能力。
三、结语
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了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改善思想,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能力,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智力的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