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2023-02-12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杨 娜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地理阶段性教育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在学科教学中,存在发展学科知识教育和学科育人两个教育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根据自我认知构建结构性学科知识,在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基本能力,发展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在地理创新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根据自我知识体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理区域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辩证统一认知,利用综合思维辩证地认知人与自然地理的发展关系,为学生塑“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发展学生的教育目标,从地理学科的四个维度,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理论知识体系,培养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并在内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课堂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渠道十分单一,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学依赖教材,刻板输出,缺少对教学的创新设计,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割裂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传统地理教学的结构、模式、素材都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合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教学发展目标。随着信息教学的发展,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围绕学生主体,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化的拓展整合,构建了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信息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科教学从课堂教学走向线上教学,让学生实现移动化自主学习。在教学结构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围绕学生主体,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一)课前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前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信息获取与交流,教师通过各种设备和手段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向教师反馈,而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更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具体而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前阶段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如下。
1.初步确定教学方案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详细剖析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等,确定可行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且选择的教学目标要可评估,方便后期检验教学成绩,初步确定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阶段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习得知识的内在规律等,设计灵活而又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与教学流程,并且确定每个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等,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2.发布预习资源包
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微视频、各种图片、阅读材料、导学案例、重难点知识讲解类微课等,将其整理成数字化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包,在平台中公开,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
3.收集预习反馈
教师结合现代信息化方式,如智能学习平台、智慧教学软件等,随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科学预习提供在线指导等。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预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方案的针对性。
4.准备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基于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资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课本资料、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将所收集的资源制作成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包,然后将其上传云端,后期还要根据学生预习状况、课堂教学情况等,对教学资源进行随时更新。
(二)课中
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展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发生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评价者等。教师需要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及时提出学习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答其疑问,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等。具体而言,信息化环境中,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课中阶段,教师要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
1.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确定学习目标;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乡土地理资料和经典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按照课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展开活动,以自主、探究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引导与推动,指导学生提高活动质量,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等。
2.释疑解惑,适度精讲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适度精讲;给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有不同答案的时候大胆发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教师放低姿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学要因材施教,力争让所有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3.科学评价,讲究实效
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评价要面向整个教学过程,发挥评价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对能应用科学方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行动积极、态度热情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及时纠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在各种评价中,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反省自己,采用更科学的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也可以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课后
1.合理布置作业
信息化环境中,初中地理教师要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怀,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相比,信息环境中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很多理解类、记忆类的知识学习要在课前课后进行。在课后阶段,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应基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来确定基础作业;通过人工智能教师、智能学伴,指导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另外,教师还需要设置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参观、实验、调查、考察、设计制作等方式完成。不管何种作业,均是以提升学生地理识图技能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为目的的。
2.及时评阅反馈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业批阅反馈形式是多元的。教师要应用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提高作业批阅质量,包括第一时间进行作业的批阅与反馈和基于学情差异化地对待每个学生。无论教师通过何种渠道批阅作业,均要端正态度,认真批改,认真对待每份作业,为学生的改进和提升提供针对性的建议,高质量批阅反馈。
3.发布复习资源包
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课后复习资源包且在平台中发布,供学生复习使用。复习资源包中,一般包含拓展阅读材料、课堂教学讲解记录片段、重点习题讲解类微课、复习方法指导等内容。教师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复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后复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