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标准出发,助力跨学科学习高效落地

2023-02-11李倩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

李倩倩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学科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学段定位、内涵定位,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明晰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目标,确定跨学科学习的实施原则,开辟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构建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高效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6-0005-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正逐渐走向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提出了“全科育人”理念,学科之间的融通成为一种必然。2022版课标将跨学科学习列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范畴,将其视作转换和提升学生学习质态的重要载体。下面,笔者从2022版课标出发,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这一综合性学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学段定位,明晰实施目标

对照阅读2022版课标在不同学段设置的学习内容,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学段对应的关键性目标及呈现出来的发展体系。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作为2022版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各学段中都有明确的定位:第一学段聚焦生活中常见的民俗风情;第二学段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内容拓展到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的意象层面;第三学段侧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并形成独特感受。由此形成的文化链呈现出鲜明的层级逻辑,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学生开辟出一条了解、热爱、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之路。

2.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跨学科学习的基础是信息的交融碰撞。只有学会收集和运用信息,才能搭建跨学科学习的平台。2022版课标在第一学段虽然没有提出培养信息收集能力的具体要求,但强调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质疑,这是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和方式,自主选择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分类。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拓展信息和资料的获取渠道,采取更加多样化的信息运用路径。

3.发展学生的策略设计能力

2022版课标倡导,教师要将跨学科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段关注学生活动规划与策略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做好简单的组织工作,并逐步掌握撰写方案、活动总结和报告的方法。

二、基于内涵定位,确定实施原则

1.创设真实情境,重在解决问题

2022版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情境。这对跨学科学习而言,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跨学科学习需要多维素材,如果缺乏情境的统整,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向心力;其次,跨学科学习包含的学科领域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同样需要情境作支撑,否则会显得突兀,无法与语文课程进行融合;最后,跨学科学习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有用武之地,学生的思维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2.融通多维学科,设计实践活动

跨学科学习指向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需要综合性学习资源的介入,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但这些多维学科资源不能随意调配,必须通过实践运用,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教师只有秉持语文课程之“根”,不断深入探究,才能借助其他学科资源反哺语文学科,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3.强化自主体验,设置跨界支架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领者和点拨者,需要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尤其是跨学科学习,教师要赋予学生参与者、设计者的角色定位,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罗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形成活动计划和具体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工具、资源、策略等,以推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跨学科学习成果的产生。

三、依托生活实际,开辟实施路径

1.聚焦要素,在核心概念下设置驱动任务

跨学科学习要经历一个系统化过程,需要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如何从全局把控跨学科学习呢?这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炼出最具统摄力和关联度的核心概念,进而在情境的浸润下设置驱动任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保障学生全程参与跨学科学习。

统编语文教材针对学生即将毕业这一实际情况,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难忘小学生活”主题单元,分为“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別”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回忆往事”板块侧重引导学生追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为后续落实“依依惜别”板块任务提供素材资源和情感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基于此,教师设置以下驱动性问题:“同学们即将小学毕业,对过去的小学生活可以怎样总结呢?如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告别呢?”借助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单元核心概念。为进一步丰富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鲜明的学习任务:一是追忆小学往事,即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收集并整理小学阶段经历的点滴;二是关注当下时光,即通过策划并举办一场联欢会,与老师和同学一起留下最美的回忆;三是畅谈理想未来,即尝试做好自己的成长规划,与同学交流理想和未来。

这样教学,既契合单元教学内容,又便于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团队协作和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在鲜活的情境和展示的平台中形成语文能力。

2.重组教材,在编者定位下确定跨界内容

跨学科学习涉及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既要在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要依托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重组和改造,以设计与学情更加匹配的活动。

比如,教材要求学生制作个人成长纪念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在个人成长纪念册的基础上,尝试制作班级发展纪念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一起回忆小学阶段的生活,还可以巩固制作纪念册的相关技法。在完成个人成长纪念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留心素材的归类,在班级发展纪念册中形成专项板块。这样能让更多拥有共同经历和回忆的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唤醒他们曾经的记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此可见,“追忆小学往事”“关注当下时光”“畅谈理想未来”这三个学习任务,与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相契合,是对教材编排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进行的合理划分和布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编排的“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等内容,融入个人成长纪念册和班级发展纪念册中,并在毕业联欢会上发布纪念册;“写信”这一环节,则可以划归到“畅谈理想未来”这一任务中。

3.联通时空,在任务驱动下设计实践活动

从2022版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定位来看,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在于,语文实践活动要以读写活动为载体,强化多领域、多学科在知识和方法上的高度融合,借以解决情境或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师要努力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学科的资源,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助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三个子任务的驱动,设计以下实践性活动。

一是迁移方法,在表达中绘制时间轴。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阅读材料,从《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两篇文章中,明晰时间轴素材的收集类型和范畴。同时,与劳动学科联动,掌握成长纪念册的制作方法,并将自身的真实经历进行融通、归类,尝试根据收集的资料,撰写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有照片的可以借助相关的美术技巧,绘制出更具美感的时间轴。

二是凸显人物,在描摹中绘制“英雄谱”。教师引导学生选取小学阶段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或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通过绘制“英雄谱”,以生动幽默的形式展现这些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联系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象征形象的绰号展现人物的特质;也可以联系班级中发生过的一些大事件,促进人物和事件的进一步融合,历练学生借助事件展现人物特点的写作能力。

三是情感交互,在留言中倾吐心声。教师可借助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给家乡孩子的信》,引导学生重温书信的基本格式;同时,回顾与老师、同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在学生自主阅读“毕业赠言”的相关材料,了解其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后,教师紧扣其基本形式和依托情感抒发的表达特质,将其统整为一个活动,設置“亲爱的,我想对你说……”这一主题。在学生撰写完成后,教师相机搭建朗诵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感激与不舍之情表达出来。

四是多维融通,在合作中策划联欢活动。对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而言,策划和组织联欢活动无疑是重中之重。整个活动关涉的项目多、任务重,涉及人员也相对较多,合作化学习必不可少。整个活动无论是主持词的撰写与表达,还是策划书的呈现和调整,抑或是不同的项目内容,都与语文能力息息相关;同时,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指导者,要找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点。比如,有的学生想要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现自己梳理的时间轴上的一些班级重要事件。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语文课程的视角,引导学生回忆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后编排的剧本撰写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排练进行相应的指导,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方法,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戏剧表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情感的体悟。又如,有的学生选择演唱《毕业歌》,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体悟歌词背后蕴藏的人文价值,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激发学生为祖国、为民族而读书的崇高志向。

五是展望畅享,在分享中走向广阔未来。活动末尾,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将毕业活动的视野从“过去”移至“当下”,再转向广阔的“未来”,以“时光胶囊”的形式保存在校史馆中,为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这样能使其成为小学生活的终点,更成为新旅程的起点。

这一系列任务和活动,关联美术、劳技、历史、音乐等不同的学科领域,解决了小学毕业活动的设计、规划和实施等实践性问题。整个过程都浸润在语文课程的读写活动之中,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达成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

四、拓宽视野,构建评价体系

跨学科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的过程,既不依托于某一本教材或某一门学科,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教师要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具体的跨学科学习内容,依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跨学科学习涉及的第三方,确定不同角度的评价主体。

首先,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开展生生评价。如在交流难忘的经历或绘制“英雄谱”时,就可以在班级开辟专门的区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可以邀请涉及的对象以当事人的身份和视角进行评价。其次,彰显教师的导学效能,开展教师评价。跨学科学习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退隐到后台,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是,从评价的维度来看,不管是制作成长纪念册,还是策划毕业联欢活动,都是学生的首次尝试。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放任不管,可以通过统筹调度、及时跟进等途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打造真实的跨学科学习空间。最后,依托跨界融合,开展第三方评价。由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跨学科学习存在着多重领域的交互和碰撞,课堂中师生的评价权威性降低,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机确定第三方评价主体。如在对时间轴美观性的评价中,可以邀请美术教师参与评价;撰写成长故事时,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元评价机制。这样多维化、体系化的评价体系,涉及跨学科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融合多元的评价信息,有助于及时调整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跨学科学习是当下教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学要从课程本质属性入手,借助多学科资源,在小学阶段历练学生跨界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