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分析

2023-02-11姚实彦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57020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教学做合一合一

姚实彦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570208)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认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将“做”作为核心,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做的基础上,而学生的学习也要在做上学,这种教育理论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他的教育理论强调实践,强调学生能力切切实实地成长。初中历史课程有较强实践性,探究“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有深刻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历史教师更注重教学方式

当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在教学方式方面,他们更重视自己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呈现,在表述方面力求准确,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往往是教学中强势的一方,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限制,在对有关历史材料进行分析时,学生较难展现出独特的想法。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遵循教师的固有思维,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良好、活跃的教学氛围。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他们难以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

2.学生观点难以得到表达

历史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其所引发的思考却是开放性的,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可以看到历史不同的一面,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启发性的思考。这种启发性思考对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同时他们在深入思考之后,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也将更为深刻。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很难得到主动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变得更内向,他们的思维能力会表现得更固化。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做合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历史课程属于学科知识类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实践活动,但是学生之所以学习历史,是要从历史发展中找到其客观规律,给予自己的人生以启发,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从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有趣的历史知识,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参与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感悟历史。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在之后的历史课程学习中,他们的积极性也会提升,会更自主地参与其中,对相关历史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组织相关教学活动。若学校教学资源配置较为简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影片的观看,有许多经典、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历史影片,可以结合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若学校距离博物馆、纪念馆等较近,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既促进他们学习兴趣提升,也可以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该部分历史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参观这些历史教育场所的经验,提升他们对于这些场所的兴趣,在以后他们旅游时,遇到有关场所,也会主动进行参观、学习,增长他们的历史知识,增进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学生受到我国历史上那些杰出先辈的影响,他们的爱国情怀也能得到培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让其明确自身的学习责任,提升他们的人生格局。

再进一步,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历史主题,让学生参与到板报的制作之中,板报的制作不仅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同时难度也更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制作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器具,如指南针、印刷板等,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观察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结晶,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会有更高的认同,坚定他们回馈社会的责任心。同时,学生还能了解这些古代发明的用法,可以增加他们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甚至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发明创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时更积极,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实践考察能力等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并且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不仅对他们初中阶段的学习、成长有利,他们的生活工作也将受益匪浅。

2.做学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做”并非简单的劳动或者实践,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总结,最终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实践的机会,还需要主动在该实践中进行思考,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时也明确自己实践能力的增长、思想方面的成长等。在学习时,若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那不仅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会更深刻,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获得的增长,而实践过程就可以成功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的参与,让他们能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学习,并启发他们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如对五四运动内容的教育,如果只在课堂上进行五四运动的介绍,学生很难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他们无法理解这一场运动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深刻意义,或许他们会记住这场运动很重要,但究竟为什么重要,他们却一概不知。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地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充分了解当时人们的心态,从而明确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师可以根据五四运动的真实历史,改编成舞台剧,让学生进行演绎。学生演绎的过程中需要熟读历史,并且揣摩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发展,对于启发当时国人民智的重要性,五四运动的知识点也会深刻烙印在学生心中。

学生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他们将会更深刻地理解蕴含在历史知识背后的人生道理,也能够将自己代入历史角色中,从他们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如五四运动这样的近现代革命历史知识,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先烈,是进行学生爱国教育的良好题材,让学生从先烈的角度看待当时的中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可以更爱国,并主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让他们爱上学习、工作,有责任感。学生的心理、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做学合一的教学方式得到良好培养。

3.教学做合一,传承历史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

教育、学习、实践三者是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育必定涉及学生的学习,而要想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做是统一的,三者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性。

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的收获、成长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收获。同时,学生的某些观点也可以给予教师启发,特别是一些历史知识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论不同,学生或许可以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并且该结论还可以对教师的价值观以指导,教师可以从学生处获得成长,这就是教学做合一的意义。

以张骞出使西域的知识点为例,该历史发生的原因较为明了,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可以弄清来龙去脉,教师可以将这样简单的知识点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学生在备课及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教师在学生讲课时,可以更好地观察班级里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的吸收情况等,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策略,则做到了教学做的统一。

三、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获得成长,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能够通过实践获得成长,才是“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所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初中历史课程是一门知识类课程,但是其背后蕴含的许多人生道理,甚至历史重要节点产生的原因等,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刻体验后才能领悟,否则他们也仅仅只能掌握历史知识的表面,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也有限。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教学做合一合一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人剑合一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