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可视化表征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应用
——以高职院校视觉传播设计课程为例

2024-01-04卞建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1402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可视化受众数字化

卞建英 吴 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14028)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传递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信息可视化载体的更新和迭代见证了人们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变迁。面对如今发达的数字技术和信息可视化载体市场的多元竞争环境,通过大数据的抓取,笔者关注到人们对信息传递要求不仅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信息传递过程中情感和心理的期望值得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研究证实93%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途径来传达的,数据信息向用户传递图像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二维图像,图像的设计处理方式也从静态到动态再到互动发展,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冲击。

一、数字可视化设计

在生活环境日益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与信息技术已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数据信息共享已变得愈加灵活和多样化,人们已然进入一个全民皆为媒体人的时代。如何快速地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满足个人需求的信息,是大众当下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之一。如何在数据信息中优化设计、引导信息正向传播则成为设计师当下的重要使命。

数据可视化囊括了信息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所有发展与进步。视觉传播设计的数字化促使设计师的成长需要跨学科背景,在培养设计技巧的同时更需要培养交叉学科的设计思维。培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视觉传播设计中的可视化思维包括:语言表达可视化、思想内涵表达可视化,不仅可以多形式地呈现艺术表现,还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增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1.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应用分析

信息可视化是通过视觉符号表征,将复杂难懂的数据信息整理为更有条理、更可读信息的一种方法。能够准确传达信息是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应用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也是信息传播的首要前提。信息可视化是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归纳后用于视觉传达的表现,包括文本、符号、图形和色彩等。信息可视化传递的真实性是指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是经过验证的,内容真实且具备科学性。信息可视化内容的精准性是指基于受众的需求,根据数据推算,筛选推送适合受众心理认知、审美要求的信息。这也是贯穿视觉表征设计的主线和信息视图传递信息的关键。优秀的信息可视化视图能够更加吸引受众注意力,其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和表现性趣味,能够在相同主题的信息表达中抓住受众的眼球、调节他们的情绪,因此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如图1所示,根据符合相似性原则关系的原则进行视觉设计,利用视觉设计更好地推广信息内容,给受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和接纳有效信息的精神愉悦感。

图1 相似性原则关系示意图

2.信息可视化的功能性

信息可视化能给社会创造丰富价值。从市场和商业的角度看,可以直接提高信息效益。数据可视化可以轻松发现趋势并更快地识别异常值,有助于了解业务的表现以及正在发展的机遇和风险。每个人都能够快速、轻松地解读信息。从社会问题上看,信息可视化更加准确而直观地找到事件的起因和趋势,在设计之中更好地从受众角度抓住痛点,解决问题,数据赋予可视化以价值,可视化增加数据的灵性,两者相辅相成,让设计更有逻辑可循,也更加思路清晰。

在设计准备活动中,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当下审美趋势和用户的心理期待,充分考虑是否会因视觉差异产生冲击力或是否会因审美疲劳导致受众对信息无感。设计师只有在充分调研,综合设计心理学、设计原理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将产品设计信息传达给受众。如今,人们对扁平、杂乱的信息图像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和排斥感。在设计可视化信息时应当筛选出重要信息置于人们视线最容易接受的地方,或从周围的信息中突显富有动感、色彩强烈的图像和动画,调动人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进行探索。设计师需要为受众的视觉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对受众视觉推理和生理水平的刺激水平,为图像在信息流中快速传播创造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例如,一些成功的标志设计强调形式的内在特征,重视意义的本质,激活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关键线索,自动过滤不相关、多余的图形,增强视觉传达信息的传达效率和持久性。

二、数字化视觉传播的应用

数字化的视觉传播设计流程也拥有了新的特征,数字技术赋予设计师的创新力,智能搜索的资源需求得以实现,设计者可以根据目标受众需求进行精准设计,并选择精细配置服务,精准向受众推送有效信息。

1.色彩心理的运用

设计师应利用颜色的特性和情感因素,结合用户心理学知识,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人们通过视觉接收到界面设计中的数字色彩信息,再传递给大脑,进而影响心理活动。对于主题定位不同的信息可视化载体,色彩的运用必须与主题相符。恰当的界面配色能更强烈地吸引目标用户的目光。色彩对用户的刺激和影响是一个快速发生的过程,因用户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性别、年龄而产生的影响不同。色彩搭配、色调主次以及色调亮度、色彩搭配、饱和度等色彩信息传递的形式都会对用户的感官和心理产生影响。将不同的色彩属性组合应用于设计,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心理冲击。在信息可视化载体界面设计中,如果色彩搭配不当,会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抵触,造成不适的情感提示,继而会驱使用户停止当前的信息选择。毕竟人们的多数选择是出于惯性的无意识选择。

2.图形元素的应用

在信息可视化载体界面设计的视觉元素中,图形元素可以表达信息可视化载体界面的意象。一张数据可视化图中的元素,基本可以分成第一类标记(Mark),是一张图中的基本图形元素。图标根据其维度可以细分为三种:零维的点、一维的线段、二维的面积。第二类元素是通道(Channel),是指用于控制标记如何呈现图中的变量。通道可以分为位置、颜色、形状、斜率、大小(长度、面积、体积)。不同数据类型适合的展示方式也不同。例如,一维数据只有一组连续值,在展示这组数据的分布情况时,可以考虑用直方图或密度图来展示。当面对二维连续值的情况时,可以用散点图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较多的数据量可以采用密度曲线图的变体,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文字元素的应用

文字元素可以直观地表达界面的信息内容。可通过文字组合、文字排版和特色文字,让用户感受视觉差异,使信息可视化载体界面的文字既能向用户传达内在含义,又能给用户带来新颖的视觉冲击。根据文字的不同魅力,打造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美学趣味。数据分析师在日常的图表制作时,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会使用分析工具的默认字体。比如,在Excel中,默认的字体是Calibri,该字体由微软设计,能够保证不同大小的字体在显示数字和文本时都有很好的可读性。作为新一代自助BI分析产品的Tableau 公司,在自己的产品中也内置了Tableau Regular字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读的、有意义的字体,为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4.情感元素的融合

情感诉求和信任的表达是视觉设计的首选主题,既能在情感上与用户产生共鸣,又是设计师在创作中选择主题和创作的灵感来源。在数据化切割的物理空间里,设计师结合情感元素融入数字设计创作,站在受众视角的情感设计,也是对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节奏快、压力大的一个回应,尽可能地为受众提供温情的元素。尽可能地表达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意识引导,从情感上营造宣泄之口。设计作品全方位、有效地服务人们的心理诉求,以获得更好体验感,来培养更多的目标受众。

三、数字化技术的视觉传播设计教学

教育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确保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视觉传播教育内容。视觉传播设计的数字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运用必须与现代数字技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视觉传播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跨学科的设计表达能力,还有自我学习与更新的能力,适应当下数字化技术的视觉传播设计。

首先,数字化表达使视觉传播设计的教学范围变得更为广泛。从传统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等衍射到计算机网络领域,脱离“被动”向“交互”发展。教学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课本、课堂,可能是参与一场校园的迎接新生活动,也有可能是参与组织一场严谨的学术活动。专业知识是学生深入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就业过程中必须使用到的。视觉传播的课堂教学是在不断反复地浸染学生的审美、设计思维和对美好生活的正面评价。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视角看,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讲课方式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加强师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历练。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教学、学习提供可比对、可参考的学习环境。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取他家之长,可以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案例设计模拟,通过先进的辅助设备提高视觉传播设计教学的课堂效果,以达到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教师要围绕专业知识在行业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来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借助分段培养、量化考核的企业实践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使其能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能够适应企业的技术迭代。

再次,视觉传播教学应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更新的能力。教师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从设计思维应用与设计方法构建的角度,将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的原理及技巧运用到视觉传播教育教学中。通过不断深化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培养一名视觉传播设计师,从锚定“目标受众”着手,构建教学的设计思维和教学方法,将设计原理、设计要点、设计技巧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更应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方法、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

数字化已在潜移默化中将信息表现方式的“多元化”与传达内容的“个性化”引入视觉传播设计教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的视觉传播设计人才培养,要以数字技术表达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数字化设计方法。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对视觉传播设计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并进行教学思考,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修正。

猜你喜欢

可视化受众数字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数字化制胜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