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遗傣医药的翻译及对外传播研究

2023-02-11段聪丽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药疗法傣族医药

段聪丽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

一、国家级非遗傣医药睡疗法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之魂,承载着一个民族延绵不绝、生息繁衍的基因密码。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云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与云南的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云南以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出名,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了大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23 年,云南省共有145 项国家级" 非遗" 代表性项目,其中传统医药6 项包括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傣医药(睡药疗法)等。

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与疾病不断斗争摸索总结,同时吸收印度医学、中医学的部分知识,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傣医药学理论,成为与藏医、蒙医、回医并头的中国四大名族医药之一(王萍,魏炜,何金泽,2018)。傣族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确切临床疗效,长期以来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的傣医药学体系,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傣医药对外传播的必要性

傣医药(睡药疗法)属于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是傣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的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更是傣族人民探索自然界与人体生存的实践总结,也是确保傣族人民在亚热带地区生生不息的的医药良方,是傣族人民自古以来形成的有关人的生老病死、身体健康的传统医药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成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医药(睡药疗法)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知识宝库,其独特神奇的疗效和实用的医药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造福的同时,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傣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医药精髓传播的要点,傣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将有利于世界人民的优质生存和健康发展,还能够带动傣医药的对外交流,加快傣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傣医药产业的转换、发展和创新。“一带一路”发展为傣医药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的合作交流、增进跨文化的领域认知认同提供难得机遇。

三、拉斯韦尔 5W 传播模式

跨文化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过程,是不同文化在交织、碰撞、磨合中得到认同的过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受到两种文化所在国家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关于如何在传播的过程中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美国传播学奠基人罗德·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 于 1948 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明确提出了5W 的传播模式,即:“who 谁”,“what 说什么”, “whom 对谁说”,“what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what effect 取得什么效果”, 这就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要素:“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 以及“效果分析”(熊澄宇,2003)。

四、傣医药的传播内容

傣医学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风、火、水、土是构成自然界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人体生命的构成也离不开这四种基本物质,即四塔。傣医应用“五蕴”理论解释人体的物质结构、精神现象和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人体结构以及各种组织器官所表现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活动。

(一 ) 促进傣医药精神文化传播

傣医药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地域民族文化特性,在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傣族人民共有的傣医药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傣族人民共享傣医药疗法的结果,其在思想、意识、情感、心理等不同精神层面形成特有的民族特征。在传播中,应注意傣医药文化传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由于受到佛教影响,傣医药具有强烈的自利利他精神,对病人抱有普度众生的情怀及责任感,对病患一视同仁,救死扶伤,具有医者仁心的济世情怀。在滇西南地区,傣医药发挥着联系各族人民群众,造福百姓的医者精神。傣医药术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傣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注重养生之道,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发展。傣医认为人体内风、火、水、土四种物质的相互平衡关系及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与自然界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关系。

(二)促进傣医药独特的理论文化传播

傣医药特色理论包括“四塔”“五蕴”、雅解学说、三盘学说等。

傣药的产生与印度医药学的发展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傣医学继承佛教的“四塔”、“五蕴”概念,吸收其合理成分,创建了傣医药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理论。傣医学继承佛教的“四塔”概念,吸收其合理成分,形成了自己的“四塔”理论。“四塔”是傣语“塔都档细”的简称,具体指风、火、水、土四种物质,傣医学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风、火、水、土是构成自然界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人体生命的构成也离不开这四种基本物质。五蕴”傣语称“夯塔档哈”,“蕴”有蕴积,蕴藏之意。“五蕴”是蕴藏于体内的五种内在因素。其中“色蕴”(鲁巴夯)是指人体形状、容颜、人的精神状况,是人体外在的表象;“识蕴”(维雅纳夯)是指人对外界的识别能力;“受蕴”(维达纳夯)即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耐受力等;“想蕴”(先雅纳夯)是指人的思维能力,思想和欲望;“行蕴”(山哈纳夯)则是指人自受精卵开始生长发育至衰老死亡,全部阶段的变化过程。“四塔”“五蕴”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有形、有思维能力有生命活动的完整躯体(张超,2003)。由此可见,想要身体健康需要“四塔”、“五蕴”二者平衡协调发展。

“未病先解”“先解后治”是傣医独特的治疗疾病的“解毒”理论,是历代傣医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解”即解毒或清除病毒。用于解除食物毒、药物毒、热毒、火毒、水毒、蛇毒、蜈蚣毒及各种毒素等的药物称为“解药”。是傣医治疗临床多种疾病前的常规用药,是傣族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之一,是傣族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冰,段旭龙,2012)。

“三盘”学说对人体常态、病态、治病用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人体部位所属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三盘”学说认为人体共分上、中、下“三盘”。“上盘”为心、肺、上肢、头,“中盘”为肝、胆、脾、胃、胰腺、部分肠腔,“下盘”为肾、膀胱、大小肠、子宫、下肢,等。在生理上“三盘”是互相联系的,“三盘”为“风”、“水”之通道。人体之所以生病,是外因或内因导致人体“三盘”功能失调,以致所属脏器损伤。“三盘”的病理变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若某“盘”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病变,均会导致其他“盘”的功能失调,而出现气血、“水”道受阻而发病。

这些重要的傣医药理论被记载在傣族医学文献中,是傣医典籍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内具有传承价值,对外具有传播价值,构成傣医药理论传播的主体内容。

( 三 ) 促进傣医药诊疗法的对外传播

傣医药诊疗法是无数傣医药工作者的结晶与心血。傣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诊断法及疗法。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分为短(音为dung)、访聋、探、赶四法。傣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暖雅”(睡药疗法)、“烘雅”(熏蒸疗法)、“阿雅”(洗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哺雅”(坐药疗法)、“咱雅”(擦药疗法)、 “闭”(按揉疼痛部位)、 “秧郎拥”(踩背疗法)、“拨郎多”(捶敲疗法)、放血拔罐疗法等十种,被称为傣医“十大传统特色疗法”。傣医的外治疗法已收集总结出十种大疗法,如“洪雅”“暖雅”“难雅”“沙雅”“果雅”“过”“查雅”“抱”“闭”等。

“暖雅”(睡药疗法)是傣医的代表性疗法,它实际是一种外治疗法。按病情不同配取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切碎加水或酒炒热至有药香,或拌入炒热的酒糟,将热药平摊在睡药床油布上,加傣药酒拌匀,按患者耐受的温度,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上,裹紧油布、加盖被褥,使药物之余热透周身,以达到开汗孔发汗、通血道活气血、除风湿止痛之功,治疗时间约为30 ~45 分钟。主要适用于治疗患严重心脑血管病、中风偏瘫;患病日久,体质较差而不能接受熏蒸疗法治疗之患者以及肢体、关节、肌肉筋骨酸麻胀痛的风湿等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治睡药疗法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很多疾病都可以采用睡药疗法进行治疗,只需采用对症的药物即可。

综上所述,傣医药精神文化、傣医药理论文化、傣医药诊疗法是构成傣医药对外传播的主题内容。

五、傣医药的翻译原则及策略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途径,是增进文化国际交往、促进多种文化融合的重要手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深植于语言符号。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表层转换,而应是以文化为依托的跨语际交流活动。在翻译实践中,文化翻译既包含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语言层面的翻译,如语法、词义、句式、修辞等,还包含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转换。文化层面有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习俗惯例、价值观等内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语际之间的转换,更应考量目标语文本的可接受度,实现功能对等,达到文化交流的传播的目的。由此可见,在翻译活动中,语言翻译技能是基础,文化翻译是核心,传播是目的。

傣医药(睡药疗法)及既包含傣医药理论文化知识,也包括辨病、诊断、治疗实践方法,在翻译傣医药(睡药疗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傣医药的文化转换,又要兼顾疗法上信息等功能对等转换,疗法信息转换的同时兼顾本身存在的文化内涵,这是翻译傣医药(睡药疗法)时秉持的大方向原则。

(一)傣医药(睡药疗法)的翻译原则

1.坚持以信息表达为基础,文化传播为目的的翻译原则。翻译中需要处理好跨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从中获得原文所传递的准确信息,从而起到对外宣传的目的。跨文化传播中需要解决和克服文化差异和文化陌生感而产生的理解接受障碍,主要包括非语言传播理论和、文化差异维度理论等,中西方医学文化的交流需要着眼于双方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生活习 惯等方式的差别,从语言与非语言知识、文化共性和特性认知等方面展开。文化相通有利于民心相通。因此不同文化差异和碰撞需以“心理距离”为切入点,对陌生文化的抗拒和排斥是文化交融的主要内因。“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心理”才是具体的内容(许静,2007)。因此,通过跨文化传播中的心理距离理论才能消弭文化差距带来的文化隔阂,提高认可和接受程度。

2.其次要关注受众。文化传播的成效取决于受众群体的评价和接受程度,一味从文化主体视角出发,缺乏对受众群体背景的了解将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应将受众文化认同纳入跨文化传播体系中。传播傣医药医药文化需考虑到受众接受外来文化的方式,弱化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感和排斥感。首先要理清傣医药文化的脉络和精髓,分析受众消费者对传统医药文化的感知,从文化呈现方式到传播内容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受众的可接受性应该作为傣医药对外传播的重要考虑因素。

“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辨病用药、立法组方。“四塔”是傣语“塔都档细”的简称,具体指自然界的风、火、水、土。“五蕴”傣语称“夯塔档哈”,“蕴”有蕴积,蕴藏之意。“五蕴”是蕴藏于体内的五种内在因素。如何将“四塔”“五蕴”的文化知识表达出来,在翻译时,应以准确地传递信息为基础,文化传播为目的,表达傣医药的文化内涵。可以译为:Tadu Dangxi, namely the four “Tas”(meaning category in Dai language) including wind, fire, water and earth;Hangta Dangha, the Dai phrase for Five Yuns, refers to the five innate elements stored inside the human body, with Yun referring to the storage or accumulation of a certain material or element.

又例如原文:傣族医药历史悠久,撰有大量医药典籍论著,如《档哈雅龙》《档哈雅囡》《桑松细典》《蛾细达敢双》等。形成了以“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毒论”“十大传统特色疗法”为核心。

译文: Dai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medical texts and treatises have been compiled into medical monographs such as Dang Ha Ya Long (《档哈亚龙》), Dang Ha Ya Nan (《档哈雅囡》), Sang Song Xi Dian(《桑松细典》), E Xi Da Gan Shuang (《蛾细达敢双》) and so on. It has formed the “Four Tas and Five Yuns (四塔五蕴)” theory, "wind and disease theory", "detoxification theory", "ten traditional special treatments” as the kernel of Dai medicine.

原文中涉及5 个傣医药医学理论书籍名称:Dang Ha Ya Long (《档哈亚龙》), Dang Ha Ya Nan (《档哈雅囡》), Sang Song Xi Dian (《桑松细典》), E Xi Da Gan Shuang (《蛾细达敢双》),这些书名最初是由傣族翻译过来,在翻译成英语时采用了音译+保留原文信息的方式,以实现信息上的功能对等。四塔五蕴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为了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译者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采用意译法把“风病论”、“解毒论”、“十大传统特色疗法”译为"wind and disease theory", "detoxification theory", "ten traditional special treatments”,增强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上西方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缺乏了解,不能只追求字面意义的翻译,还应把文化深层的含义表现出来,达到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音译+意译方法是兼顾传达信息及诠释文化内涵的必要手段。可见,在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的原则下,在翻译同一段文字时,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傣医药(睡药疗法)翻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用来表达某种文化当中所特有的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这些词反映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逐渐积累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一无二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包惠南,包昂(2004)认为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语词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无法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傣医药中包含很多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大部分是由傣语音译或者直译为汉语,包含了傣族先民对宇宙的认知、对自然界的理解、对亚热带地区动物、植物的利用情况,也是人类自身身体与自然界的探索,这些表达傣族医药文化信息的词、词组或者短语,通常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词。还有一类表达临床特征的词,诊断、治疗类的词语,这些词在由傣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

1.音译加注释策略。通常指音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傣医药最初是由傣文记载的,在民族志背景下,由懂汉傣的双语人翻译为汉语,傣语中某些傣文化词在汉语中无对等词,形成第一次的词义空缺,傣译汉时大部分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策略来处理词语空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傣医药的汉译英过程中,汉语中某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根本就没有对等词,形成了词义上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汉译英时常常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策略来弥补空缺。注释通常可以用来补充诸如背景材料、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便于读者理解。这种翻译方法通过直译让受众首先了解所介绍事物的字面含义,再通过注解来解释文字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方便国外受众群体更容易地认识傣医药文化。

原文1:爹卓塔过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颜面红赤,生疔长疖,口舌生疮,性爆气粗,口臭涎酸,头目眩晕,男性性欲亢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女性赤白带下,月经失调提前;皮肤生疮癍疹,疥癣病症。临床上大多与风相和而发生病变,如“拢沙龙接火”(热风火毒而致的咽喉肿痛病)、“拢麻想害巴”、“麻想菲”,由于肌体内火毒过盛,复感外界的火热毒邪,内外相和而发生的皮肤病,如蛇串疮(带状疱疹)、火丹等。

译 文1: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ezhuota(a name of disease from Dai language)overaccumulation are mainly red face, boils, sores on the mouth and tongue, bad temper, bad breath,sour saliva, dizziness, male hypersexuality, dry stool,short and red urine in men. In women, symptoms include abnormal and premature menstruation,skin sores, rashes and scabies. Most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fire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wind, such as "Longsha Longjiehuo" (core throat caused by the heat and poisonous elements related to fire),"Longma Xianghaiba(disease name of Dai language),"Ma Xiangfei(disease name of Dai language)". Those diseases are caused by the overaccumulation of fire in the body plus the infections of external heat toxins that lead to skin diseases like such as snake sores(herpes zoster) and rushes, etc.

“爹卓塔”,“拢沙龙接火”(热风火毒而致的咽喉肿痛病)、“拢麻想害巴”、“麻想菲”,都是傣语的音译,主要是傣医的临床诊断名称,且是傣族文化特有词,汉译英时先音译在进行括号注释Diezhuota(a name of disease from Dai language),"Longsha Longjiehuo" (core throat caused by the heat and poisonous elements related to fire),"Longma Xianghaiba(disease name of Dai language), "Ma Xiangfei(disease name of Dai language)"。

原文2:傣药中植物类药用种主要有:麻嘎喝罕(缅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筛(龙血树)等。

译 文2:The main medicinal plants in Dai medicine are: Ma Ga He Han (Afzelia xylocarpa), Ma Jing (Hodogsonia macrocarpa), Ma Mang (mango),Ya Yong (Digitaria sanguinalis), Ge Ma Kou La(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Go Dan (sugar palm),Ya Zhu Ma (Cordyline fruticosa), Mai Ga Shai (dragon tree) and so on.

原文主要介绍植物类傣医药,“麻嘎喝罕”、“麻景”“麻芒”等词源于傣语,考虑到受众读者能顺利理解植物药名,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策略进行翻译。

原文3:巴咱夯档哈,五蕴:色、识、受、想、行,塔都档细(简称“四塔”:风、火、水、土)。

译 文3:Bazan Hangdaha, or the five“Yun”, referring to the aggregate senses of color,consciousness, reception, thought and action; Tadu Dangxi, namely the four “Ta”(meaning category in Dai language) including wind, fire, water and earth。

“巴咱夯档哈”、“塔都档细”先用音译,接着进行解释说明,保留了原文的信息,同时解决了读者的理解障碍。

2.意译策略

意译是一种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受原文的风格和形式束缚的翻译。译者在理解了原文的内容之后,用译入语读者最容易理解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内容。

原文1:“未病先解”、“先解后治”是傣医独特的治疗疾病的“解毒”理论,是历代傣医经过长期的临床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

译 文1:The unique theory of detoxication befo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s the summ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generations of Dai doctors through long-term clin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译者在理解原文内容基础上,将“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内容合二为一,打破原句语固有的句式进行翻译。

原文2: 傣医认为,人们食用的五谷、烟、糖、茶、瓜、果、蔬菜等这些食物中除了有滋养机体的成分外,还含有许多微量的“小毒”(指有害于身体的物质)。

译文2:Dai doctors believes that when people consume grains, tobacco, sugar, tea, melons, fruits,vegetables and other such foods, some poisonous elements of small amounts are also consumed together with the nourishing ingredients.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比对民族医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通过“求同”提高译文的质量,同时可通过合理的增减或改写,实现文化交流的“双赢”。

六、结语

拉斯韦尔5W 传播模式为传播民族医药文化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为了更好的促进傣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在傣医药翻译及对外传播过程中还要考虑傣医药的对外传播渠道、分析对外传播效果等内容,同时关注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完善传播渠道,提高跨文化意识、分析受众的接受度等问题,为讲好傣医药文化故事、确立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国际地位,完善世界防病治病体系,建立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药疗法傣族医药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