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标本缓急”论治湿疹

2023-02-11鲁子涵王军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5期
关键词:亚急性外用扶正

鲁子涵,王军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急性或慢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瘙痒,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困扰。在湿疹的治疗上,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湿疹、亚急性期湿疹、慢性期湿疹,临床治疗时当明确其标本,辨别治疗的缓急。

1 “标本缓急”理论的内涵和临床意义

1.1 “标本”的含义

“标本”一词最早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指概括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的两个方面及其内在的联系。《简明中医词典》认为“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主次的关系”。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和先后关系等[3],标本关系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上,本质为本,现象为标;在邪正关系上,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的关系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位来说,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标本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通常“本”代表了主导、本质、原因,“标”代表着次要、现象、后果。掌握了疾病的标本关系,有利于分清病证的主次先后与轻重缓急,有利于抓住和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1.2 “标本缓急”理论的内涵和临床意义

“标本缓急”,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就是说在疾病危急时,先治其标;疾病缓解,再治其本,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治则。该原则在病程、病势、症状主次、治法、病的新旧等方面,有以下内涵:一是起病猝然,邪盛而未深,此时当急以祛邪,邪去则正气不伤;二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若出现某些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虽症状为标,病因为本,但病情严重危及性命,治不宜缓,故当先治标,缓解急症挽救生命,而后治本解决病因;三是症状主次,若患者发病时出现一系列症状,但以某一种或几种症状为主,如瘙痒、疼痛剧烈,此时当急以解决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再缓以解决其他次要症状或兼症;四是祛邪扶正,祛邪为标、扶正为本,邪盛且正不甚虚时当急则治标,以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安,病邪不盛时缓则治本,扶正为主。但若正气极虚,无法抗邪时,则当急以扶正,防止正气虚脱危及生命,而后再祛邪;五是新病旧病之标本,如对于慢性病患者,宿疾复感邪气发为新病,当宿疾缓和、新病较急时,应先治其标——新病,待新病缓和后再治宿疾。

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标本代表了矛盾的主次轻重。将“标本缓急”理论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分清疾病中各个要素的主次,解决疾病某一阶段的关键问题。病程、病势急时,则祛邪、救危,缓解主要症状、缩短病程;病程、病情缓时,则扶正、去因,治疗次要兼症,和缓而治。

2 湿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法

2.1 湿疹的病因病机

湿疹总体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两者共同作用故发为湿疹。湿疹的病因病机,其急性期以湿热之邪为主,多由于饮食失节、饮酒过量等原因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外在又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交争两邪相搏,湿热阻于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多为实。亚急性期湿疹多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肌肤失养,加之湿邪留恋而成,多为虚实夹杂。慢性者常因湿热蕴结日久,正气、阴血耗伤,血虚而肌肤失养、生风化燥而成,常以虚为主[4]。

从西医角度来看,湿疹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内部因素包括慢性感染、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外部因素包括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过敏原诱发或加重等[5-6]。

2.2 湿疹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可伴有糜烂渗出,患者常自觉剧烈瘙痒;若合并细菌感染而导致皮损炎症加重,则会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亚急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未处理不当而发展形成,皮损范围较前者缩小、炎症减轻,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要表现,瘙痒程度减轻,但可因受到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而导致急性发作和皮损加重;倘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也可发展为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由前两者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因素持续而发病轻微,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皮损表现为浸润肥厚、粗糙,常见抓痕、血痂、色素沉重等改变,病情时轻时重,容易复发。

2.3 湿疹的治疗

2.3.1 中医内治法 湿疹的辨证论治可分为几种:①急性湿疹多为湿热浸淫证,证候表现为起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红斑、丘疹范围大而多,瘙痒剧烈而持续,渗液较为剧烈,伴见身热口渴,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当清热利湿,可应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7-11];②亚急性湿疹多为脾虚湿蕴证[12],发病稍缓,皮损潮红瘙痒,范围较急性期局限,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可伴有鳞屑,伴纳少、便溏、神疲,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可应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13-15];③慢性湿疹多因病程日久邪气伤阴化燥,辨为血虚风燥证,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皮损颜色较暗,或粗糙肥厚,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等症状[16-17],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可选用当归饮或四物消风散等加减[18-23]。

2.3.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可选用药浴、湿敷、涂擦等方法,但其总体治法也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24,25]。急性湿疹外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26],可选用清热止痒中药如苦参、黄柏、地肤子、马齿苋等或中成药洗剂外洗[27-29]。亚急性湿疹治宜清热解毒、润燥止痒、收敛燥湿。对于慢性湿疹,外治宜清热除湿、润燥止痒。

2.3.3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湿疹以抗炎、止痒为主要原则。局部治疗是西医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来抗炎止痒;系统治疗常用抗组胺药和镇静安定剂镇静、抗敏。在湿疹急性发作的时候,首先应当远离过敏源,如若急性期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必要时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3 标本缓急理论对于湿疹治疗的意义

3.1 湿疹的“标本缓急”

3.1.1 病程和病势的“标本缓急” ①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可以体现病程的“标本”与病势“缓”“急”。急性期起病快、病势急,灼热、瘙痒来势剧烈,严重时可泛发全身,出现危重情况,既是 “标” 又是“急”;②慢性期病程长,病势不甚危急但反复发作,为“本”、为“缓”;③亚急性期居于两者之中,根据病情不同有所侧重。

3.1.2 症状的“标本缓急” 无论在湿疹的何种分期中,均有让患者明显为之苦恼的症状或体征,如瘙痒、糜烂、渗液等,以及其他如身热、口干,或乏力、神疲等伴随症状。其中让患者明显为之苦恼的症状为“标”、为“急”,其余伴随症状为“本”、为“缓”。

3.1.3 治法的“标本缓急” 湿疹的治疗总体以祛邪扶正为大法,祛邪为标、扶正为本。急性期邪盛且正不甚虚时,当以祛除湿热之邪为主,以祛邪为“标”、为“急”;慢性期邪气不甚,正虚为主,则以扶正为“本”、为“缓”;亚急性期根据具体病情的相对侧重而分“标本缓急”。

3.1.4 病新旧的“标本缓急” 湿疹的三个分期常因为致病因素或诱因而相互转变,如慢性期受到诱因刺激后,慢性湿疹出现急性发作,此为“标”、为“急”;当急性湿疹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可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则为“本”、为“缓”,同理,亚急性湿疹亦会向急性或慢性湿疹转变。

3.2 “标本缓急”在湿疹治疗中的作用

3.2.1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标本关系可以概括湿疹的病因病机、症状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的病程、病情,分清病证的主次先后与轻重缓急,抓住和解决湿疹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3.2.2 指导湿疹的治疗 可以应用“标本缓急”理论指导治疗:根据湿疹的病程不同,主要矛盾不同,急性期“急以治标”,当祛邪为主,清热利湿;慢性期“缓以治本”,扶正为主,益气滋阴养血;亚急性期“标本兼治”,祛邪扶正同施,健脾利湿,或根据邪正的相对偏颇而治疗时有所侧重。

3.2.3 指导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 中医外治法药物剂型繁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湿疹急性期以热、痒、湿为主要特点,故在选择外用药物时,可以选择药浴、溶液湿敷等方法清热利湿,或清热收湿[30-31]。慢性湿疹以干、痒、燥为主要特点,故在选择外用药物时,可以选择涂擦等方法,使用油剂、乳膏、霜剂,润肤止痒[32]。

3.2.4 西医治疗方案中“标本缓急”的体现 从治疗原则来看,西医治疗湿疹,总体以抗炎、止痒为主,用药针对了湿疹病情中的主要矛盾。从病因角度来看,西医认为湿疹急性发作多为过敏原引起,治疗时首先远离过敏原,正是“急则治标”的一种体现。从病势急缓来看,对于使用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泛发型湿疹,必要时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也体现了“治标” “治急”这一特点。在西医局部治疗时,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与中医外治法中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2.5 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本缓急”是相对和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湿疹同一时期的一系列症状,判别相对的“标”与“本”。针对患者最觉不适的症状,如急性瘙痒、渗液等,“急则治标”,选择适当的方法首先改善患者的不适[33],待主症缓解后再针对其他症状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病案举隅

4.1 病案1

患者李某,49岁,湖南湘潭人,2021-12-14初诊,主诉:阴囊及双下肢内侧起红斑、丘疹,伴瘙痒2周。病史:2周前吃火锅后出现阴囊部、双下肢内侧起红斑、丘疹,色红灼热,瘙痒剧烈,抓挠后出现破溃、渗液。刻下:阴囊部、双下肢内侧大片红斑、红色丘疹,可见破溃、渗液,局部皮肤灼热,瘙痒剧烈,纳眠一般,小便黄,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急性湿疹;治以清肝经湿热、清热燥湿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9g,浮萍9g,白蒺藜9g,山栀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6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7剂,水煎,1剂/d;外用医院自制药物三黄洗剂湿敷患处,嘱其饮食清淡,忌饮酒。

2021年12月22日二诊:服药7剂后,瘙痒有缓解,红斑、丘疹较前消减,渗液减少,纳眠一般,小便稍黄,大便基本正常,舌稍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急性湿疹;守方7剂,水煎,1剂/d;外用及饮食医嘱同前。服药后红斑、丘疹消减,瘙痒缓解。

按:本案患者发作2周,以食用辛辣滋腻之物为诱因,病程短,处于湿疹急性期。患者素体痰湿蕴而化热,加之起病前饮食不节,湿热内外交争,郁滞肌肤,发为本病。湿性趋下,阴囊及双下肢内侧为肝经循行之处,湿热下注肝经,则阴囊及下肢可见红斑、丘疹,灼热、瘙痒明显。“急则治其标”,治当清热燥湿止痒,祛邪为主,清肝经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生地黄清热凉血,柴胡疏肝解郁,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水通淋,使湿热从小便出,浮萍、白蒺藜利水、行血、止痒,生甘草清热兼调诸药。外用药物三黄洗剂选用黄柏、黄芩、大黄、苦参制成,清热燥湿,饮食上嘱其饮食清淡,忌饮酒,防止病情加重。在外用药物的选择上,亦是选择溶液湿敷的方法清热利湿。

4.2 病案2

患者陈某,72岁,湖南长沙人,2021年11月2日初诊,主诉:全身起红疹伴瘙痒3年余。病史:3年余前出现全身红疹、瘙痒,严重时有糜烂渗出,于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湿疹,螨虫过敏”,使用“卤米松乳膏”“卢帕他定”“止痒消炎水”等药物,症状反复发作,后皮损逐渐增厚、脱屑,瘙痒时轻时重。刻下:全身散在红斑、丘疹,色稍暗红,局部皮损可见增厚,无明显渗液,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时轻时重,纳眠一般,二便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慢性湿疹;治以养血润肤止痒之法,方选养血润肤汤加减:当归10g,熟地15g,赤芍10g,麦冬15g,地肤子10g,蝉蜕6g,黄芪15g,厚朴10g,马齿苋10g,甘草6g,酸枣仁15g,枸杞15g,鸡血藤10g,刺蒺藜10g,7剂,水煎,1剂/d;外用尿素乳膏以及医院自制药甘草油润肤止痒,嘱其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

2021年11月9日二诊:服药7剂后,查看皮损有消退,红斑较前减淡,诉皮肤干燥、瘙痒明显改善,近期心情紧张偶有夜间睡眠不安,夜间稍有潮热,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慢性湿疹,守方去赤芍、厚朴,加远志10g、地骨皮10g,7剂,水煎,1剂/d;外用及饮食医嘱同前。2周后家属前来回报病情,诉皮损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缓解,嘱继续使用外用药物,保持皮肤清洁滋润,勿搔抓。

按:本案患者发作3年余,病程长,处于湿疹慢性期。病势不甚危急但反复发作,阴血渐亏,血虚则肌肤失养,可见皮肤干燥、脱屑,皮损增厚,瘙痒反复。“缓则治本”,采用养血润肤止痒之法,方选养血润肤汤加减,方中当归、熟地、麦冬、枸杞、酸枣仁滋阴养血,加以黄芪、厚朴补气理气,使气血双补,增强补血养阴之功,且补而不滞。赤芍、马齿苋清热凉血,一则清素体之湿热;二则不使补益太过郁而化热。地肤子、蝉蜕、鸡血藤、刺蒺藜通络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各药相配发挥养血润燥、清热止痒之功。外用药选择了以油剂涂擦,润肤止痒。饮食上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服药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二诊时患者皮疹消退,而稍有虚热之象,减赤芍厚朴加地骨皮、远志清虚热,安心神;外用药物及饮食医嘱同前。

5 讨论

“标本缓急”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治疗原则,将其应用于湿疹的治疗,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分清湿疹各个阶段治疗的主次轻重,对于指导湿疹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疾病认识方面,标本关系可以概括湿疹的病因病机、症状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辨清病程病势、症状、病新旧的“缓”与“急”,抓住疾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在疾病治疗上,“标本缓急”理论可指导湿疹的治疗,以及指导外用药物的选择。治法上,急性期以祛邪为“标”、为“急”,治以清热利湿;慢性期以扶正为“本”、为“缓”,治以养血润肤,扶正补虚。在外用药物的选择上,急性期多选择药浴、溶液湿敷等方法清热利湿,慢性湿疹可选择涂擦等方法,使用油剂、乳膏、霜剂润肤止痒。从患者生活质量来看,根据“标本缓急”理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缓解患者最觉不适的症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起源,在指导临床疾病时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经验可以丰富理论的内涵,将经典的治疗理论应用于临床疾病,可以使经典理论不断完善,不断根据临床领域的发生发展而与时俱进。通过将中医治法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中医理论与临床治疗将不断进步,产生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亚急性外用扶正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消淋巴结核的外用有情方
如何选择家用外用消毒药水
画说中医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