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降酸五拳法
2023-02-11
受访专家
蒋峰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健康预警评测与营养干预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营养健康展览馆主要领导者。主持编撰了营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专著 ——《系统营养论》( 第一、第二版 ),主持编写了多部营养理论科普著作。先后主持完成“母乳化氨基酸谱完全蛋白质的研究”“复合蔬菜水果营养素”“真菌多糖的提取与营养”等科研项目 30 多项,获市部级重大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多项。
“高嘌呤的食物要尽量少吃”这个观点,尤其是对于尿酸高的人群,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今天的专家却连说了三句话:嘌呤是个好东西;尿酸是个好东西;给我 6 个月,还您一生美食享受!
大家都知道 ,血尿酸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饮食摄入的嘌呤影响,高嘌呤饮食是引起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可为什么专家所说的“嘌呤是个好东西”和我们的常识有这么大的不同呢?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嘌呤是我们身体中必然存在的成分,它参与了人体的能量供应、代谢调节与辅酶的生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我们代谢或营养摄入过程中,远离嘌呤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也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很多患者盲目地对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敬而远之,对健康并不有益。
专家告诉我们,嘌呤可以分为动物嘌呤和植物嘌呤,它们导致痛风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含植物嘌呤的食物远比含动物嘌呤的鱼类和肉类安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对47150位受试者进行了12年的随访研究。以每月食用1次下列食物的人群患痛风的风险为基准,1周食用下列食物1次的患者发病风险是这样的:猪牛羊肉1.5倍、一般鱼类1.55倍、啤酒1.49倍、虾1.3倍、高嘌呤蔬菜0.96倍、高蛋白植物0.73倍。这一结论说明痛风风险的增加与肉类或海鲜的摄入有关联,但与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的高摄入关联甚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嘌呤进入人体后利用率相对较低,动物嘌呤比植物嘌呤进入体内后更容易转化成尿酸而诱发痛风。因此,适度、少量进食嘌呤含量较高的蔬菜,比如香菇、黄豆等并不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但应避免大量食用。
尿酸在体内也参与多种代谢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体抗氧化,保护心脏、肝脏等器官。而较新的研究也发现,在年老的时候,尿酸相对偏高的人通常衰老得较慢,认知功能衰退发生得也相对较晚。同时,尿酸对人体抵抗多种癌症是有帮助的。
如同高血糖、低血糖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一样,嘌呤和尿酸过高、过低也都会带来危害,所以它应该被控制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内,而不是一味地减少摄入。
专家还强调,并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生痛风,甚至许多患者终身也不会出现痛风的症状;另一方面,也并不是尿酸水平超过正常才会出现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但很多时候,即使血尿酸水平正常时也会出现痛风。这是因为痛风的发生是尿酸盐在关节中堆积的结果。
血尿酸通常溶解在血液、组织液中,当血尿酸水平过高时,血液成了尿酸的过饱和溶液,血尿酸就会形成结晶析出。而人体的四肢关节相对于躯干、脏器来说温度较低,血液流过时,尿酸的溶解度就会降低,所以经常会在四肢末梢关节发生尿酸结晶析出。一般情况下,缓慢发生的尿酸盐沉积并不会刺激机体、引起炎症,但是当血尿酸水平发生波动,局部的尿酸盐沉积发生变化、波动,机体就会发现并调动免疫细胞去攻击、吞噬沉积的尿酸盐结晶。而在这过程中,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进而导致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于是痛风就发作了。不难发现,尿酸水平的迅速波动才是痛风发作的直接原因。所以,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原则是平稳降低尿酸水平,并将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并不是一味求低求快。
临床上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每月降低血尿酸水平60—80微摩/升,这一速度往往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当血尿酸水平达标后,也需要长期用药或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维持其在稳定、正常的水平,如此方可“长治久安”。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到360微摩/升以内,可以认为达标。但这一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比如存在痛风石的患者需要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240—300微摩/升,较低的血尿酸水平有助于痛风石的溶解,已经形成的痛风石溶解得越多,未来反复发作痛风的风险就越低。
由于遗传的因素,蒋主任的家族三代人都患有高尿酸血症,但他现在有着强健的体魄,痛风也没有再复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吃富含嘌呤的食物。这有赖于蒋主任长期研究、测试总结出的“科学降酸拳法”。
蔣主任告诉我们,按照他总结的 5 招降酸组合拳来操作,6 个月后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饮食,身体也能恢复健康状态。
★ 拳法一:2 个月
在初期的2个月合理用药来降低尿酸是对后期康复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疾病的前期,医生会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选择排酸药物,还有适当的生活方式、饮食的指导。痛风的急性发作期一般较短,当症状消失了,很多人便会疏忽,回到错误的生活与饮食方式中去,这就造成后期疾病易复发。如果衣食住行不能很好地配合,后面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简而言之,科学治疗、严格遵守医嘱即可。
★ 拳法二:动起来
科学的运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能帮助我们减少痛风复发的风险。人体有很多关节,关节进行活动都能构成运动,在痛风发生之时,疼痛的关节要尽量避免运动,可以做非损伤关节部位的运动,通过运动促进基础代谢。
比如发作期的时候做不到下床活动,可以做些卧床活动,比如仰卧收腿。如果脚有问题可以坐在床沿上用一些器械锻炼上肢,比如做沙包操。
沙包操
坐在床沿,两脚平放,双手各拿一个沙包,进行上下左右伸手等一些非疼痛部位的运动。
专家提示
痛风 4 天左右尽量不要下床走动,应该再休息一段时间。通常痛风的患者在 7 天左右疼痛基本上会消失,可以开展第2阶段的运动:屈腿慢跑。跑的时候不能用脚趾使劲儿,用平脚掌或脚后跟使劲儿,跑的过程其实是在缓慢的移动。刚开始一天做 2—3 次,每次 10 分钟,后面逐渐延长,坚持 2 个月。这个动作在不疼痛的时候越早进行,效果会越好。服用排酸药物会促进体内尿酸排出,如果配合运动,排酸效果会更好、更快。
★ 拳法三:加温
运动是最安全的加温方式。合适人体的加温是有限度的,我们能忍受的温度最多是 40℃。我们人体的体温加温最多是 37.5℃,溶解尿酸结晶的效果有限。我们用运动带来的温度给自己加温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式,同时又促进代谢,对康复极有帮助。当尿酸水平一致的时候,体温低的人就有可能先发痛风,这和尿酸盐的饱和浓度有关。当体温在 37℃左右的时候,体内的尿酸钠盐饱和浓度编约为 380微摩/升,当体温偏低时,饱和度就开始下降,多余的盐便形成结晶;反之,当温度高了之后,结晶的盐会溶化。
热水浴、泡脚对加温都有帮助,但是尿酸溶解不代表排出体外,泡的时候尿酸溶解,温度下降又会结晶,只要体内具备合适的浓度和温度条件的时候尿酸便会反复结晶,这就是很多人手术清除后痛风石还会再生的原因。
★ 拳法四:上厕所
痛风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大量喝水,帮助尿酸排出。经尿液排出的尿酸约占尿酸排出总量的 2/3,还有 1/3通过排便排出体外。6个月的时间内,前2个月尤为关键,不充分用好排尿、排便这两个排尿酸的通道,前 2个月不可能彻底恢复。
★ 拳法五:吃
排便问题主要与膳食纤维有关系,当膳食纤维缺乏的时候,我们很难有便意。痛风患者在前期痛風发作的时候会限制饮食,容易造成总饮食量下降,饮食量不够会缺少便意,会出现 3—4 天甚至 7—8 天不排便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尿酸会被人体重吸收,难以排出。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让排便顺畅进行,对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注意
专家告诉我们,嘌呤高的豆类主要是黄豆和黑豆,嘌呤含量在 120—150毫克/100克,大多数的豆类嘌呤含量并不高。豆腐虽然是黄豆做的,但是它含水量大而且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溶于水的嘌呤大量流失,豆腐的嘌呤含量其实较低,水豆腐嘌呤含量不到 20毫克/100克,老豆腐可能会有 40毫克/100克,豆腐干或千张可能会到 50毫克/100克。即使在急性发作期,豆腐也可以适当食用。在痛风发作期间,一要注意补充蛋白质,鸡蛋、牛奶、豆腐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二要补充膳食纤维,促进排泄;三要营造碱性环境,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胡萝卜碱等营养素的食物。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