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真假信号
2023-02-11
受訪专家
周玉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国际交流促进学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介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等。擅长冠心病的药物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射频消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王志坚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冠心病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兼任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病变、桥血管病变等复杂、高危的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心脏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它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水泵,终生运作,负责把新鲜血液通过动脉输送至全身的重要器官。以每分钟60次的心率计算,人的心脏一年内跳动的次数超过3400万次,因此心脏必须要有大量的血液供应,以支撑起这极大的能量消耗。为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叫作冠状动脉,它分布在心脏表面和心肌中,负责供应心肌营养。由于冠状动脉几乎是心脏唯一的血供来源,一旦它因为粥样硬化出现狭窄堵塞,其对应的心肌就会因为缺血缺氧立刻出现异常,甚至坏死。这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能听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呈年轻化趋势,俨然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威胁”。国家心血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39万。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由于种种原因出现损伤,脂质就会透过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中,还会伴有纤维增生和钙化,这就是斑块的形成。由于局部沉积的脂质呈现黄色粥状,所以被称作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必然会引起血管的管径变小,出现血管变窄甚至堵塞,就像高速公路上由于道路封闭引起的交通堵塞一样。当血管堵塞达到50%前,人体可以没有任何感觉;堵塞达到了50%—70%时,就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气喘等表现;超过了70%之后,就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随着医学对冠心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近年的防治重点也有明显变化,从以斑块为中心向以患者的体内环境为中心转变。结合临床经验,专家为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的3种人群,一起来看看吧。
第1种是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专家表示在看诊的冠心病群体中,有1/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而已经患了冠心病或者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肌梗死复发比正常人增加2倍。长期的高血糖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原因,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体内的脂类物质比常人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出现斑块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高于常人。而且,糖尿病所伴随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问题,也会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第2种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是重要的血管保护因子,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改善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收缩反应的作用。当身体缺乏雌性激素时,会影响到脂质的代谢,大量的脂肪在血液中沉积,从而引起血管壁增厚和粥样斑块的形成。凝血功能的改变,会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出现的风险。由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在绝经后会大大减少,所以绝经后的女性是冠心病高发人群,一定要引起注意。但是,如果雌激素的含量过高,会增加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如果想通过补充雌激素来预防冠心病的话,需要十分慎重,最好请专业医生评估后再行治疗。
第3种是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人群。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有相对明显的趋势:除了老年人发病率增加,还有年轻人发病率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很大,超负荷工作、熬夜加班都是家常便饭。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会让身体难以得到休息,从而引起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而这些都可能会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此外,情绪也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剧烈的情绪波动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造成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
现在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经常会感到一些不适,但想到自己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往往就“硬挺”过来,过后就忘了。有一些症状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例如在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颈部、上肢,或是体力活动时突然出现心慌、气短、疲劳或呼吸困难感,或是饱餐、寒冷时感到心悸、胸痛等,有的还会表现为长期原因不明的左肩疼痛。
有的冠心病患者在发作时,会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心悸、心慌、胸闷、呼吸急促、浑身冒冷汗,觉得自己身体不受控制,同时伴有强烈的恐慌感。这种濒死感只要有过一次,便终生难忘。濒死感是大脑觉得机体目前处于死亡边缘,从而让机体做出的一系列应激的反应,一般提示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如果出现了濒死感,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尽快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肌酶谱等检查。
在冠心病诸多症状中,胸痛是最常见的。但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心血管疾病,一些胸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会有胸痛的表现。那么究竟哪种胸痛才是冠心病的胸痛呢?专家告诉我们,只需要记住两个数字就够了——第1个数字是“0”。“0”代表立刻发生,没有延迟。当种种原因导致心脏的耗氧量突然增加时,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不能充分供氧,心肌就会立刻出现缺血的表现,胸痛也会立刻发生。比如在超负荷脑力工作、长时间熬夜、剧烈运动之后,或是情绪激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脏的负荷会突然加重,这种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心绞痛。
除了疼痛之外,還可能有胸口发紧、憋气等症状,或是胸口有被东西压住的感觉。而休息时,随着心脏的负荷降低,耗氧量也减少,心肌缺血的情况改善,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心绞痛的发作是阵发性的,一般发作时长为3—5分钟,鲜少超过15分钟。当胸痛发生时,通过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般很快就能够缓解。如果胸痛时长超过15分钟,或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就需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个数字是“5”。“5”代表了心绞痛的疼痛范围,差不多就是一个巴掌大小,位置正对心口。由于是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所以胸痛的范围一般局限于心前区。疼痛的范围过大或过小,冠心病的可能性都很小。比如肋间神经痛的疼痛范围是沿着神经走行分布,肌肉软组织损伤的疼痛面积一般非常大,可以和心绞痛的疼痛做鉴别。
在鉴别是否为心绞痛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症状来判断。比如肺部疾病引起的胸痛,通常会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痛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它有典型的烧心、泛酸的症状,胸骨后疼痛的感觉是烧灼样的;胸壁疾病的疼痛多数由于神经受刺激所致,表现为针刺样的疼痛,和心绞痛的那种压榨感、紧缩感是不一样的。
当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很严重时,装支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体情况不同,不是所有的狭窄都需要上支架。有的人虽然窄得厉害,但是组织供血尚足,没有缺血表现;而有的人虽然狭窄得不厉害,但是组织缺血明显。在以前,血管是否狭窄到需放支架的地步是靠医生眼睛来看,通过冠脉造影,发现冠脉狭窄超过75%就可以放支架了。但是实际上当血管造影狭窄在50%—70%的情况下,会有1/3的缺血患者被忽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在血管造影狭窄大于70%的情况下,仅凭造影结果治疗的话,会有约20%没有组织缺血的患者被过度治疗。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生的“武器库”也越来越丰富,检查与术前筛查的手段也越来越强大。专家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黑科技”,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冠脉情况做出精准的评估。它就是人工智能。
目前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医学领域正是它大显身手的好地方。现在医生只需要把冠心病患者的CT影像数据导入人工智能系统里,只需要几分钟,电脑就能精准的锁定狭窄的部位,并测量出狭窄的程度。它还能给血管目前的功能进行打分,避免往供血尚可的血管里放支架这种事情的发生。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系统,通过不断分析图像,积累数据,患者的数量越多,影像资料越多,系统的准确性就会越高,就像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停止学习的“电子教授”。
凭借人工智能软件,医生的治疗方案将不只局限于血管狭窄程度,而是更多地关注血管功能。在门诊,医生就能得到患者冠状动脉的各项信息,同时给出是否需要手术的建议,大大提高了诊疗的速度与准确性。只要冠脉功能尚可,医生就会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而不是一味地放支架。人工智能既是冠脉造影的“守门人”,也是介入手术治疗的“看门人”。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除了医学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冠心病的防控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稳定斑块、改善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一般人群也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会导致冠心病加重或是诱发冠心病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过度紧张、焦虑等)等。
尤其是吸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负面因素。燃烧的香烟可以产生200多种有害物质,经由肺进入血液后,会显著地损伤血管内皮,增快斑块的形成速度或是降低斑块的稳定性。任何时候戒烟也不晚,即使有多年吸烟史的冠心病患者,及时戒烟也能够对控制冠心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饮食方面,则需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饮食,建议减少动物油脂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地中海饮食中强调橄榄油,坚果等),减少“红肉”的摄入,增加家禽、鱼等“白肉”的摄入;含有丰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要严格控制。另外,需要适当降低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在烹饪中额外加糖,适量减少精白米面食用量,以粗杂粮代替部分精白米面食用。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