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研究

2023-02-10杨欢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马克思

【摘要】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不仅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要素,而且还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时,必须要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入手,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规律。了解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地掌握资本的运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到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双重作用。从资本与劳动各自的发展史入手,揭露了导致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并从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层面着手进一步阐明了资本的运行逻辑,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中寻求劳动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雇佣劳动|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

众所周知,伟大的马克思最初只专注研究的领域在哲学方面,但当马克思任职莱茵报主编时所发生的森林盗窃法案使其认识到自身经济学相关内容的缺乏,从此马克思展开了对经济现象长达一生的研究。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是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入手,并在一步一步的调查取证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要想搞清楚异化劳动理论就必须了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要想了解特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也必须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入手。

一、资本是异化劳动形成的根源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被迫相分离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占有他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劳动被物化为财富的代表,因而资本家就会不断地对劳动进行赤裸裸的奴役和压迫以满足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迫使劳动群体变成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的利益所服务,从而逐渐地使劳动依附于资本而存在。

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劳动是“压榨出来的资本”。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是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在这种私有制条件下,资本成为控制整个社会运行规律的事物,但资本不是物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产生的前提是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存从而使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本身相分离: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货币从而转化为资本。让资本控制了整个社会,辩证地揭示出了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权利性,在资本的支配下劳动变成了压迫自己本质的敌对力量,变成了为他人而存在的工具逐步从属于资本。资本导致异化劳动的产生,同时异化劳动也创造了资本,因此,资本既是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是劳动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二、异化劳动理论四个层面所揭露的资本本性

在資本的统治下,劳动依附于资本作为资本增殖的手段而存在。因此无论是劳动者还是劳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劳动资料以及活劳动所创造出来更大的价值都归属于资本家个人所拥有。所以资本决定着劳动的生产、决定着劳动商品的归属、决定着劳动者的命运,在资本统治下的劳动不再是为自己而存在,而是为资本增殖的需要而存在。

(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者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本应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集中显现,然而在异化劳动中,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却同劳动者相对立,成为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1]。在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为资产阶级无偿创造剩余价值,而劳动产品作为剩余价值一种具体形态的外化本应该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拥有和使用。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律的保护下,资产阶级在法律上合法地占有由工人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享有支配劳动产品的权力,工人反过来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购买由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此时劳动产品就作为敌对的、异己的存在物站在工人的对立面。但劳动产品的异化有利于资本的增殖和积累,为资本再循环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2]。资本家雇佣工人为自己无偿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静态的过程,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环境下,资本家依靠法律赋予的合同合法地占有劳动产品和工人的活劳动,使劳动产品同人自身发生异化,因此工人在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中也是同人自身发生异化的。在资本的压迫下,工人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不再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而是受制于外界环境处于强制压迫下像机器一般重复自己的工作。此时劳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就是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可能收获幸福的,相反他们只能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资本家的要求麻木地存在。但对于资本而言,其不仅有利于资本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对劳动者的控制和管理。

(三)类的异化

马克思说,如果社会不按照人的样子来建构,那么人的主体地位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因此异化的社会就是“同白己固有的本质相异化的”。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人能够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且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实现自身价值。正是因为人类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使他们更加希望可以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类本质”。但在资本的压迫下,劳动者被极大地剥削。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压制,完全丧失了自主活动的能力,只能把生存放在牺牲类本质的条件下进行。人的类生活沦为支撑生命延续的工具,人的类本质也由此变为了与自身敌对的排斥的力量。

(四)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一方面在整个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工人们都被资本家所雇佣而从事劳作。但在具体的劳作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从而消极地去对待工作。工人们之间的协作也是被强迫完成的,所有的工人都变成了被动的、失去活力的机器一般的存在,在糟糕的环境中过着恶性循环的生活,从而制造了异己的压制自我的敌人。另一方面,由于资产阶级对资本的追求,就会导致他们加剧对工人的压迫,使工人为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资产阶级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劳动阶级却变得愈加贫穷,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在这种环境下,工人们也变得更加自私和虚伪,逐渐失去了自由意志,人与人之间也变得敌对、异己。

三、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中寻求劳动解放

在长期的压迫下,劳资关系日益紧张而出现大规模的革命起义,不利于整个社会长期发展。只有正确地看待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才能推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一)资本与劳动辩证统一的关系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于劳动来说,分工的精细化使其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只能作为资本家获取利益的附属品。劳动只能在社会资本为之创造的条件和情况下才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作用。对于资本来说,如果单单只是作为生产资料、货币等具体形态而存在时它只是财富的象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只有当其占有由工人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并实现价值增殖时,它才会成为真正的资本并不断实现其资本的本性。由此可知,资本必须要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才能发挥其资本增殖的作用,同时劳动者也只有在资本所提供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自身解放。

(二)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资产阶级出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就必然会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不断引入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为精细的生产方式,培育素质更高的劳动者。这种为了应对激烈竞争而发生在企業内部以变革生产为核心的改革在客观上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为了缓和劳资关系他们会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去最大化地利用工人为其创造剩余价值,就会促使他们为了进一步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提高先进技术的开发运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来保障他们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长远的角度看,资本家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一举措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起着客观的推动作用。

(三)在资本与劳动的有机结合中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随着资本与劳动关系的不断演进,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客观地要求必须要重视劳资关系的协调,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首先,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必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利的法案,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强制性的推动作用,建立有利于兼顾国家、资本者和劳动者三方利益的监察机制。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眼前的小利,应该从整个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贡献。作为劳动关系的载体,不仅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而且还要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和权利保障,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最后对于劳动者个人而言,要树立职业平等观,要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欢,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