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疗愈服务实践研究*

2023-02-10

图书馆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疗法图书馆心理

朱 芸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高度重视,并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2015年,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2016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1]。”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4]。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我国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学习和个人成长。如何缓解其心理健康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的引领者,在发挥“知识殿堂”教育职能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去心灵的疗愈。

阅读疗愈也称“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5]。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可以帮助读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阅读促进读者健康。

2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现状

2.1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的理论研究

目前,阅读疗愈已受到图书馆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笔者以“阅读疗愈”“图书馆”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出论文656篇,经过有效筛选,发现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现已取得较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共508篇,而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尤其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多,共31篇。笔者阅读和分析这部分文献,发现研究共分为两类:一是从具体的阅读手段或阅读疗愈的方法上实现儿童心理健康的疗愈。如,徐晓晨、栗莉[6]针对情绪障碍儿童开展绘本阅读疗法和奥尔夫音乐疗法,董智慧[7]研究特殊时期的绘本阅读疗法。二是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现状,继而提出改进建议。如,叶丹[8]以杭州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实践为基础,探讨公共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创新策略,胡大翠[9]等介绍了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疗法的实践探索。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面向儿童开展阅读疗愈虽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基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和阅读状况开展的阅读疗愈探究仍有不足,需要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多加关注。

2.2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阅读状况及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实例

2.2.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恰逢各类矛盾和冲突爆发最激烈的时期。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易与老师或同学产生冲突,情绪暴躁;对于社交有一定的排斥,与人交流缺乏自信,在社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还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因此,中小学生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2.2.2 中小学生阅读状况

中小学生一旦出现上述各种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就开始四处寻找方法,但往往收效甚微。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像药一样,善于读书可以医治愚钝。所以家长和老师们与其焦虑不安,不如引导孩子通过阅读滋养心灵。然而,当下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对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兴趣不足、读物多局限为课标推荐书目、存在“应试化”现象[10]。

2.2.3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实例

面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阅读现况,公共图书馆应与学校、家庭及社会联动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疗愈实践。目前,公共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生心理需求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模式。

2.2.3.1 以中小学生心理需求为中心,汇聚资源保障

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根基。“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以中小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汇聚了馆藏、空间、人才以及社会资源。

(1)馆藏资源。阅读疗法有一个著名的公式“选择恰当的图书+心理指导+保健、治疗的目标=阅读疗法”,其中选择恰当的图书的过程就是甄选图书和开列书目。阅读疗法书目不仅包括书,还包括声、光、电、磁等各类记录知识的载体[5]。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是阅读疗法的主要治疗工具[11]。杭州图书馆是国内首家推出阅读疗愈的公共图书馆,其联合12355青少年服务台、杭州市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推出的“阅读疗愈”项目完全免费,读者只需提前预约,就可以与心理学专家进行交流,并在图书馆借阅到推荐图书[12]。

(2)空间资源。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需要优美舒适的空间,既包括各种馆内空间,又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馆外空间。在揭西县宝塔实验学校的“书香暖山区”爱心阅览室里,学生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传递了正能量[13]。重庆璧山区图书馆在璧山区东关小学校开展“少年儿童爱心接力服务”活动,在校内设立爱心图书专架,满足孩子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阅读需求,助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14]。

(3)复合型人才资源。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的人员既需要“专才”,又需要“通才”,可以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馆员,也可以是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各类专业背景志愿者、心理合作机构的咨询师等馆外成员。不仅应熟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还应熟悉图书馆资源,同时精于阅读疗愈服务的创新等。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通过调入优秀教师,使阅读疗法团队的专业水平与工作热情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运作能力较强的儿童阅读疗法团队;该馆还定期对骨干馆员进行儿童阅读疗法的系统培训[9]。

(4)社会资源。公共图书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重资源,建立中小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社会的培育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特殊儿童服务1+N”是中山纪念图书馆针对特殊儿童推出的一项阅读服务。项目切实从特殊儿童生理及心理需求出发,关爱、服务特殊儿童,满足不同儿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依托“1+N”阅读推广模式,凝聚不同人群的智慧和力量,联结各类社会资源,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和帮助[15]。

2.2.3.2 以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与中小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疗愈实践均以形式多样的交互式阅读疗法呈现。所谓“交互式阅读疗法”,是指强调接触读者,对读者的阅读进行全程干预和管理,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保证读者的领悟方向不偏离指导者设想的轨道[5]。“心理伴阅谈”是厦门市图书馆2018年启动的心理辅导活动项目,旨在以“讲座+沙龙+阅读疗愈”的综合模式开创群体性、针对性互动心理辅导,如举办“培养高情商小孩,从父母做起”“家庭教育中孩子情商培养的诀窍”心理辅导讲座和沙龙活动,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读者之间打破距离感,通过“大人小孩角色互换”“共同写下爱的语言清单”“亲子分享感受”等多个环节让现场的家庭增进亲密感[16]。

2.2.3.3 以现代技术为支撑,提升阅读疗愈服务水平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主要以数字阅读的形式呈现。公共图书馆运用微信、微博、数字移动图书馆等社交媒介与新兴媒体将健康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增强少年儿童的体验感和自助服务能力,提升阅读疗愈服务水平。苏州第二图书馆中的数字体验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率先对图书资源的整合、应用和体验做出前沿性尝试,如心理体验区运用“VR+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兼具趣味性、科普性、新颖性、科技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现象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17]。

3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成效

“健康中国”背景下,针对中小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公共图书馆积极组织开展系列阅读疗愈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引导塑造健康心理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公共图书馆根据中小学生各年龄段心理不同特点,开展适合他们的阅读疗愈服务,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体会图书文字之外的知识传递方式所带来的乐趣,逐渐缓解或纠正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心理问题和疾病,塑造健康心理。

3.2 增加对外交流机会

中小学生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础,才能带着稳定的情绪去和其他小伙伴打交道,融入集体生活,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然而由于当今多数家庭只重视孩子的课程学习,无形中忽略了孩子社会交往的心理需求,导致孩子们对外交往的机会较少。“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塑造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有效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对外交流机会,扩大了朋友圈,促进了中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个人进化。

3.3 解决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各方面沉重的压力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疲劳,也会让他们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长此以往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自暴自弃。公共图书馆面向这部分中小学生开展如文化走读、心理讲座、游戏互动等形式的疗愈服务,让中小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既放松了身体,又有助于心理疲劳的缓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3.4 助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关系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具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和养育经验,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类的家庭教育讲座,讲授系统专业的教育方法,同时让家长与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实际操练,从而增进亲子关系,使孩子们更愿意把所思所想与家长沟通交流,逐渐形成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也让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

3.5 传承阅读疗愈理念

自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再到唐宋明清,古人一直强调阅读可以治疗人类某些心理疾患。通过阅读,读者会对书中涉及的内容产生认同感,会进入到净化阶段,释放出自身被压抑的情感,继而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恢复身心健康。“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阅读服务对中小学生进行身心疗愈,这种方式是对自古以来的阅读疗愈理念的传承与弘扬。

4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存在的不足

目前,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制度保障缺乏、资源保障不充分、服务深度不足、信息技术负面冲击和中小学生主观意识淡薄等因素,使此项服务的开展面临一些困境。

4.1 制度保障缺乏

制度保障对于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效能非常重要,推动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愈服务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础。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愈服务起初成效显著,但因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使得该项服务难以长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曾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职能和相关机制,但作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之一的阅读疗愈服务目前在实施过程中,暂没有系统而具体的服务制度指引,严重制约了阅读疗愈服务的持续发展。

4.2 资源保障不充分

资源是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质量和持久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缺乏完善的资源。人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疗愈治疗师的缺乏。图书馆阅疗服务人员有的是不具备专业心理知识与技能背景的本馆馆员,有的来自馆外邀请的阅读疗愈专家,他们虽具备阅读疗愈的专业能力,但由于图书馆尚未在活动上做出长期规划,因此这部分专家尚不能持续为读者服务。物力主要是涉及阅读疗愈服务的场地隐秘性欠佳。由于阅读疗愈服务的对象是一群心理状况不佳的中小学生,需要考虑场地的隐秘性,公共图书馆还不能提供一个相对合适的环境为他们进行阅读疗愈。财力主要指活动服务资金短缺。阅读疗愈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资金保障不充足,服务往往不能持续开展。

4.3 服务深度不足

目前,公共图书馆缺少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的阅读疗愈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为开展读书交流会、讲座或者创设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空间;服务内容层次较浅且针对性不强,如开展阅读疗愈的书目推荐服务,推荐内容大都浅显且没有针对性。书目推荐内容往往不够成熟,无法满足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解决他们的个人心理障碍,未能发挥阅读治疗的作用。

4.4 信息技术的负面冲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首先,信息技术的便捷减少了中小学生到馆参加阅读疗愈活动的次数;其次,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阅读疗法让中小学生只被动地看和听,不会深入思考和表达,很容易造成脱离自身实际且没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最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依赖于数字阅读疗愈,也会让家庭亲子关系变得生疏。

4.5 中小学生主观意识薄弱

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类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面对心灵病痛,有的会选择忍耐,有的寻找专业心理机构,但很少会有意识地寻找有针对性的图书馆进行自我疗愈。因为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图书馆只是提供借阅和自习的地点。目前,公共图书馆为中小学生开展了多种阅读疗愈服务,但由于中小学生主观意识薄弱,导致阅读疗愈服务还未能真正深入开展。

5 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的策略

5.1 建立长效机制

公共图书馆建立长效的阅读疗愈服务机制就是指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阅读疗愈制度化、常规化,促进中小学生恢复健康心理,助推社会的进步。若缺乏相应的服务机制,只是随机即兴举办,不仅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也难以形成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的影响。首先,加强阅读疗愈组织机构建设。2009年国内第一个阅读疗法学术机构——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成立,利用其组织优势及专家学术力量,每年编制并面向全国发布阅读疗法书目,对国内阅读疗法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筹划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阅读疗法机构,从而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纵横交错的全国阅读疗法组织网络[18]。其次,从战略布局上,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相应政策的出台及活动章程、规则的制定,如建立读者阅读疗愈档案,研究具有评估效果的指标体系,建立长期的跟踪反馈机制,使阅读疗愈服务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最后,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医院、心理咨询机构、音乐电台、社区等开展专业阅读疗愈服务,从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并签署公共图书馆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协议,在资源供给、活动形式和内容、中小学生体验感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5.2 完善资源保障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建立阅读疗愈专家研究团队。积极构建专家人才库,通过选拔、培训、聘用、考核等方式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阅读疗愈专家队伍。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媒体上定期推送专家个人介绍、擅长领域、个案分析、推荐书目等。同时经常组织开展专家与读者的交流会。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辟新的资金支持途径。可尝试与企业合作,通过在馆内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争取企业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与投入;接受来自社会知名人士、社会团体、企业家等的自愿捐助;利用自身场地优势,开展一些产业性的经营活动,以弥补资金短缺。

最后,由于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愈服务需要一个相对安全、舒适和私密的场所,因此需要公共图书馆积极打造集阅读、疗愈、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式阅读空间。空间选择上应注意尽量避免人流量大且开放式的环境;环境布置应以色彩柔和、舒适雅致为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打造一个体验互动的阅读疗愈空间。

5.3 开展特色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在着力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需求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各类馆藏资源优势,开展个性化、系列化、多样化的特色阅读疗愈服务。可以打造特色阅读疗法室,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心理需求,开设心理健康阅读疗愈室、学习困难室、社交困难室等,让中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找到自己的治疗方向,提高阅读疗法成效;多手段、多角度让中小学生在立体化的阅读情境中得到心理疗愈,如可以借用音乐、剧本表演、绘画沙龙、馆内外研学体验、同伴共读交流等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得到精神心理的疗愈。特色阅读疗愈服务满足了中小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使其在愉悦、有趣的气氛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活动中去,体会团队合作、与人友好交流的快乐,塑造健康心理,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5.4 加强宣传推广

阅读疗愈作为读者自查自愈为主、馆员与心理咨询师引导为辅的心理疗愈方式,属于主观意识活动范畴。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阅读疗愈顺利实施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应当关注对中小学生阅读疗法意识的培养,加强宣传与推广图书馆阅读疗愈服务。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当与学校、家庭、社区、专业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同中小学生建立联系,利用自身馆藏优势举办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疗愈主题活动,宣传推广阅读疗愈理念。其次,丰富宣传手段。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愈服务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微信、微博等官方账号进行宣传,虽有一定的读者关注和点击量,但是不能满足更多的读者对于活动了解和参与的需求,影响了服务效果。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创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促进阅读疗愈实施和推广,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宣传模式,扩大阅读疗法的社会影响。最后,公共图书馆应该构建和完善阅读疗法集体意识与认知系统,面对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本着系统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原则,开设与之相对应的阅读疗愈课程,提高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效能,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5.5 扩大服务范围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愈服务大多只能服务于图书馆周边或方便到馆的孩子,而对那些距离较远、不方便参加图书馆阅读疗愈活动的孩子来说就无法获得帮助。对于这部分中小学生,公共图书馆应积极组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服务点,由图书馆提供专业服务进行点对点的阅读治疗。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流动服务车为远离图书馆的边远乡村的中小学生传送优质阅读疗愈服务,使得阅读疗愈服务均等化。另外,可以搭建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法数字共享平台。平台按照类别展示阅读疗法的成功案例,提供启示借鉴;也可以打造阅读疗法系统,有需要的中小学先进行线上心理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对一的阅读服务方案,最后对阅读疗愈效果进行检测。通过阅读疗愈数字共享平台为中小学生提供及时、安全、有效、共享的阅读疗愈服务,可扩大公共图书馆阅读疗愈覆盖面。

6 结语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和成长,就是长久保持了阅读的能力。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阅读疗愈服务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阅读疗愈师应在分析中小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疗法,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治愈。阅读疗愈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很难立竿见影,未来需要公共图书馆联合多方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开创新形式、新内容,逐步优化服务,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猜你喜欢

疗法图书馆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心理感受
图书馆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去图书馆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