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以新疆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3-02-10余晶
余 晶
(新疆大学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1 引言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大学时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最根本的就是育人[5]。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发展;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统领教师、课程、课堂等育人主体、育人渠道的具体实践。
2017年,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全力推进“新工科”建设[6]。“新工科”是指将理工、工工、工文各学科交叉融合渗透[7],“新工科”建设对支撑我国新形势下的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而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则是新时代思政育人的重要举措。可见,“新工科”和课程思政不但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启发和推动了高校教师就如何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2 图书馆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思路与举措
新疆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整体规划、教师育人能力、示范引领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以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有机融合,在“立德”中锻造人才品质,在“树人”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服务”中增强担当意识,为学生搭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实践舞台。通过“三个课堂联动”案例等,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政水平。
2.1 工作基础与工作思路
新疆大学2021年新立项课程思政标杆课36门,其中工科类标杆课17门,占比47.2%;2022年新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6门,其中工科类示范课12门,占比46.2%。同时全面修订教学大纲,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2020年底,学校获批自治区课程思政试点高校。学校有3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工科1门。“新疆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选自治区级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通过课程思政标杆课和示范课程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师从被动到主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专业课程的思政要求与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面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图书馆面向新工科从资源建设和资源服务两个层面也开始课程思政的服务探索:从不参与课程服务转变为主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与服务需求;从课程思政概念理解到课程思政服务的具体实践;从个别馆员的参与到有组织的课程思政服务团队的建立。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将课程思政服务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支部书记担任课程思政服务责任人,明确工作内容与考核目标,通过与学院党支部的共建机制,搭建系列课程思政资源共建示范平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选派优秀馆员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导师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图书馆服务机制,为更好地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提供示范和引领。
2.2 实施举措与原则
新疆大学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所有专业课程都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要求,图书馆从参与新工科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入手,采用“试点—积累—推广”的思路,选择机械工程学院和软件学院两个新工科建设基础较好的学院进行试点,根据“一课程,一方案”的原则,针对“机械制造基础”和“数据库原理”两门专业课程组织相应的课程思政资源服务。通过定期与授课教师以及学生交流沟通,对课程思政资源进行更新和调整,一方面密切跟踪专业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结合自治区和国家重大政策决策,梳理凝练蕴含其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师生反馈,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注重采用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颖的展示方式呈现课程思政内容。
3 图书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图书馆最大的优势是海量的文献资源,是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核心部门,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通过智慧校园建设,获取图书馆资源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新的独特优势。
3.1 资源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阅读需求已经逐步从纸质文献改变为电子文献,电子文献的购置数量在各个高校占比已经超过纸质文献,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全文期刊、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等传统文字内容,与课程配套的音频、视频等也作为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这是图书馆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
3.2 服务优势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是学校联系师生最为广泛的单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需求也不同,图书馆可以充分挖掘读者的需求特点,分层次、分阶段让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资源服务开发。
上述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势和专业馆员队伍优势的统筹组织。在高校图书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资源优势必须借助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专业的馆员队伍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购置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课程思政资源专题数据库,为学院的每一门专业课配置课程思政责任服务馆员,让馆藏资源活起来,增加馆员和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之间的互动,将馆员的服务和学生的需求对接起来,变等待式和储备式的服务为主动式和应用式的服务,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 图书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新疆大学图书馆面向新工科的课程思政服务是服务教学科研、拓展立德树人途径的新尝试,得到了相关学院和专业教师的支持。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服务优势经过统筹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不但丰富了教师的课程思政资源,而且提供了教师交流的平台,汇聚了师生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让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但受制于思想观念、理解能力、工作能力等因素,图书馆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4.1 馆员认识不到位
根据调研,除部属院校和部分地方重点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学科深度服务之外,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服务和资源保障服务等方面较为单一,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而言,育人的理念还局限在传统服务的范畴,尚未树立主动参与教学一线育人的意识。一方面,馆员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学范畴的工作,教学工作和图书馆工作是独立的两个工作系统,馆员参与课程思政工作属于“跨界”,不愿意投入精力;另一方面,非工科背景的馆员存在跨学科服务的畏难情绪,对新工科概念不了解,工作缺乏主动性。以上表现其本质是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职能认识不到位,把育人职能简单化为教学部门的主责主业,主观放弃了图书馆育人主阵地的地位。
4.2 课程思政资源亟待整合
课程思政资源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新的资源组织类型,面对不同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课程思政内容需要从时间轴进行梳理,还要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引。如,在讲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时需要整理出国家对制造业的规划、新疆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等相关资源信息,这些信息散布在年鉴、地方志、报纸、期刊论文、专著等各类文献中,亟待整理,以便授课教师选择使用。
4.3 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重点工作,除教学单位之外,各职能部门也出台相关支撑举措,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但是这些工作基本上各自为政,缺乏顶层设计。比如,如何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纳入专业课程思政,师生创新成果如何在课程思政中体现等,首先需要解决散布于不同部门和个体中的资源的汇集、整合、加工等问题。
4.4 课程思政形式单一,过程不连续
从育人规律出发,新工科课程思政育人应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方式以及不同时间段构成。但是,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主体是一线教师,而且主要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课程思政,这就破坏了育人的连续性,限制了育人的空间。
5 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建议
5.1 增强馆员政治意识及服务能力
高校课程思政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对馆员提出明确要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参与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图书馆要主动对接教务处和教学单位,根据职能部门要求和师生具体需求为馆员制定能力提升规划,通过集中培训、参与教学、观摩讨论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
5.2 顶层设计,统筹资源
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重在突出专业特色蕴含的丰富思政内容,需要结合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在梳理共性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课程,一特色”的原则进行资源统筹:(1)根据学校新工科建设思路,按照学院和专业对核心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整体设计,将分布于不同资源库中的共性思政内容整理出来,建立课程思政公共资源库,再针对具体课程整理补充特色资源,建立课程思政特色课程资源库。(2)深入挖掘学校思政资源和红色基因,结合学校发展历程对本专业的设立、发展过程进行回顾,让学生牢记前辈和师长的奉献付出,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3)按照课程内容涉及的技术(理论),研发人员进行资源挖掘和整合,重点突出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学习传承科学家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技术报国情怀。(4)运用好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可以针对一门课程建设一个资源微信公众号,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授课内容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完成课程思政的受教过程。
5.3 打造课程思政特色空间
图书馆作为高校核心的文化育人阵地,具备延伸育人过程、拓展育人空间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新疆大学图书馆将思政内容与阅读氛围营造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思政空间:一是将活字印刷、书法艺术相结合,从甲骨文、金文、历代书法名家中分别选出66个“学”字和66个“习”字,建成“学·习”墙,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从而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收集习近平总书记所有著作及其相关文献,设计专用书架和阅览座位,在图书馆大厅建设了“学·习苑”专题阅览区,供师生学习、交流;三是选取习近平总书记不同时期的照片和经历简介,采用立体造型,建设“学·习之路”特色阅览区,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和学习伟人的成长经历,成为图书馆“网红打卡地”;四是单独划分楼层,建设工科专业馆和卫星馆,同时嵌入思政元素,拓展思政育人空间,实现了无感式育人。
5.4 馆员服务课程思政方式
根据新工科不同专业,将馆员分成不同的服务组,每个小组支撑一门专业课的思政资源建设,将授课教师的需求转换成可见的资源,包括教参资料推荐、课程思政PPT制作、特色音视频的剪辑等,馆员深度融入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与此同时,作为服务的增值业务,馆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阶段性需求开展信息服务,如面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经典读物和畅销读物,邀约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真人图书馆,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如何撰写论文、如何使用参考文献等服务,抓住学生的需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拓展思政教育方式,尝试打造学院馆员、专业馆员和班级馆员模式。
5.5 打造课程思政系列文化品牌
新疆大学图书馆打造一系列文化品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设置文献专柜、设立红色文献馆、举办读书会等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师生头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通过建设古籍文献馆、国学堂、书法社等方式,让师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6 突出“红色文献资源”阅读推广对新工科课程思政教育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工科教育必须面向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所蕴藏的红色文献资源是最生动的思政资源,也是最能反映学校光荣传统的育人资源。教育最传统的方式是说教,通过不断地重复来灌输、固化知识和理念。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该根据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守正创新,把众多静态红色文献资源的说教转换成有温度、有深度的心灵同频共振。新工科课程思政要在系统性设计的基础上,细化红色文献资源与工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生动的融合而不是生硬的拼接,借助不同的阅读推广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升新工科课程思政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6 结语
面向新工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图书馆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方式,加强实践探索,推动新工科发展,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