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思考与设计
2023-02-10柴丹
柴丹
学科作业改革一直是“双减”的核心,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审视语文作业。下面,我从作业设计的改变趋势、作业类型的丰富和作业设计的尝试这三方面,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启示。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改变趋势
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我们对作业进行反思与变革。
一是作业目标由语文知识技能转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而非知识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知识训练的手段,放弃原来的机械训练如大量抄写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如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教师可尝试让学生结合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进行学习。这种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还给学生带来阅读熏陶。
二是作业主体由原来的被动转向了主动。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呢?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如我在教学《神州谣》时,便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有的学生说可以找到更多相关材料,仿写中国其他山川美景;有的学生说课文像以前学的《三字经》,可以打着节拍读;有的学生说可以给课文设计美丽的插图。购物式“作业超市”的选择,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三是积极构建语文“教—学—评”一体化体系。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改变了原有的单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作业自主发表意见,作业展评成为常态。
二、语文作业类型的丰富、完善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们要基于学生年龄特点,探索语文作业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发挥作业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基础作业类型
一是书写类作业。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写作、抄写生字词、摘抄都属于这一类。二是阅读类作业。培养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引导阅读过程、掌握阅读策略对学生有重要意义。交流类作业、倾听类作业也是作业的基本类型。
(二)作业类型的完善
拓展性、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们可以将其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可以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完成。如讲授《中国美食》时,我要求学生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制作一张小报。学生收集家乡美食的图片,按制作方法分类并附上美食名称,或把介绍家乡美食的文章剪贴在小报上,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道美食,说一说用上了哪些烹饪方法,认识煎、烤、煮、爆、炖、蒸等生字,培养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尝试
(一)分层作业的布置
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利用差异促使其发展。针对个别学力较弱的学生,我以激发兴趣为主,布置的作业数量少、难度低,内容是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孩子学得会、写得了,真正减轻了心理压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基础性作业上,我尝试把作业分层,先从默写做起。一星关:内容简单的基础词。以“词语表”中的词语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为主,要求每个孩子都过关,每次词语数量不超过15个。二星关:完成第一关后自由选择是否挑战。内容有二类字、短语、句子、古诗、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等,类似数学练习中常会见到的“附加题”,难度有所提升。
一周进行一次数星奖励,满5颗星得一颗“识字花”。从第一次尝试分层情况来看,学生基础词的默写情况比平时好,一大半的孩子生字抽查都对。
(二)实践作业的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的智力反映在他的指尖。布置以动手为基础的实践作业,使孩子在動手、动脑中,多种感官参与社会活动,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春天》一课时,通过“画一张简单的踏春导览图”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也为接下来的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提前铺垫。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的手动起来、脑动起来,更要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广阔天地中快乐向前。
(三)阅读作业的布置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使孩子养成爱好读书、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统编语文教材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也安排了相关板块,如《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都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搭建了支架。“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利用这些板块。这成为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的有效路径。而亲子阅读也不容忽视,它是家长给予孩子最长情的陪伴。我们一直倡导家校合作、携手育人,开展了家校共读、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
(四)学科组和年级组的教研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学讨论活动的学习、交流与讨论是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学习“双减”政策,持续分析、研讨、更新家庭作业观念,明确“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概念,了解哪种形式的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使语文作业的布置成为一种艺术,增加一些色彩。
一线教师重任在肩,如果教者有心,学者必定得益。让我们乘着“双减”的东风,认真教研,积极实践,在作业系统设计的思考中不断进步,在助力学生成长的美好幸福中不断向前。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