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规律
2023-02-10谢玉琴江倩廖佳洪婉仪贺芳资江钢辉
谢玉琴, 江倩, 廖佳, 洪婉仪, 贺芳资, 江钢辉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的一种主观的生理、情感及认知层面的疲惫感,常突然发生,与机体活动无关,不能通过睡眠及休息缓解。目前研究表明,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90%[1],且有30%~6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中重度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2]。因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临床治疗主张以非药物干预为主[3],而针灸作为补充替代医学在缓解CRF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艾灸因其治疗CRF操作方便安全、舒适度高、疗效佳、患者易于接受而临床应用范围较广[4]。本研究选取近20年来艾灸治疗CRF的相关文献,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艾灸治疗C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等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采取主题词的方式进行检索,艾灸中文以“艾灸”“灸法”等为主题词,癌因性疲乏中文以“癌因性疲乏”“癌性疲乏”“化疗后疲乏”“肿瘤相关性疲乏”“癌性疲劳”“癌因性疲劳”等为主题词,前后以“AND”相连。艾灸英文以“moxibustion”“moxabustion”等为主题词,癌因性疲乏英文以“cancer fatigue”“cancer related fatigue”“cancer-related fatigue”“cancer-induced fatigue”“chemotherapy-related fatigue”“fatigue after chemotherapy”“tumorassociated fatigue”等为主题词,前后以“AND”相连。
1.2 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文献为灸法治疗CRF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病例观察;②研究对象:成年(≥18岁)诊断为CRF的患者,除外严重并发症,不限定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第10次国际疾病分类修订会议(ICD-10)[5]提出的CRF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以灸法为主要干预方法或艾灸联用其他方法,但仍以艾灸为主。
1.3 排除标准
①文献类型为动物实验类、护理类、理论探讨类、综述类、个案报道及经验总结类文献;②同一组中干预方法包含3种及以上的文献;③艾灸处方未明确给出具体穴位的文献;④临床病例小于10例的文献;⑤多次发表的文献,只保留最新的1篇;⑥涉嫌抄袭的文献。
1.4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 2010建立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名称、艾灸种类、灸量、治疗方法及穴位处方等。录入时参照《经络腧穴学》[6]对腧穴名称及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
根据上述检索方法,由1位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2名研究者独立对所检索后的文献进行筛选,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当2名研究者意见不统一时,与第3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后决定。
1.5 统计分析
运用Excel 2010对数据库中的艾灸种类、灸量、治疗方法、穴位频次、腧穴所在部位及归经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SPSSModeler 18.0统计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频次≥7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487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相结合进行筛查,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12篇,包括:重复检出的文献218篇,文献类型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111篇,内容与主题无关的文献66篇,艾灸穴位处方不明确的文献10篇,治法为3种及以上的文献7篇,最终纳入75篇文献。其中,未区分癌症类型的文献35篇,消化道肿瘤文献15篇、肺癌文献10篇、乳腺癌文献9篇、妇科肿瘤(宫颈癌)4篇、肝癌1篇、食管癌1篇。
2.2 治疗方法分析
纳入的75篇文献中,以单纯灸法为主的文献有48篇,其次为灸法结合针刺和中药口服等治疗方法。结果见表1。本研究中灸法种类包括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艾炷灸、和其他灸法5类,其中,以艾条灸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温灸器灸。结果见表2。对纳入文献艾灸时间与频率进行分析,发现艾灸治疗时间多以21~30 min或每穴灸3壮艾炷为主,每日1次的频率进行治疗,但也有部分文献的治疗时间、频率未明确描述。结果见表3。
表1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治疗方法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moxibu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表2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艾灸种类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moxibustion typ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表3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灸量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moxibustion amount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2.3 艾灸取穴频次分析
通过对艾灸治疗CRF的75篇文献穴位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使用腧穴47个,其中,包括46个经穴和1个经外奇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320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关元,其次为气海、足三里、中脘,频次均为30次以上。将使用频次在7次以上的腧穴按降序排列,结果见表4。对区分癌症类型的文献艾灸穴位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消化道肿瘤常用腧穴为气海、关元、足三里;肺癌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气海、足三里;乳腺癌常用腧穴为关元、中脘;妇科肿瘤常用腧穴为气海、关元。结果见表5。
表4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高频穴位(频次>7次)Table 4 Analysis of high-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of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表5 不同脏腑癌因性疲乏(CRF)文献选穴使用频次统计分析Table 5 Analysis of 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2.4 腧穴的归经及部位分析
对纳入的穴位进行归经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经脉12条,以任脉频次最高,其次是胃经、督脉和膀胱经等,未涉及小肠经和三焦经。结果见表6。对选穴所在部位进行分析,主要分布于胸腹部,其次为下肢部。结果见表7。
表6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高频穴位归经Table 6 Analysis of high-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of meridian tropism in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表7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穴位分布情况Table 7 Distribution of acupoints on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2.5 腧穴特定穴频次分析
对纳入文献的穴位处方依据特定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共涉及10类特定穴,其中,募穴使用频次最高,为95次,其次为合穴(47次)和下合穴(45次)。结果见表8。
表8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的特定穴统计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specific acupoints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2.6 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对纳入文献中使用频次≥7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设置参数:最低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80%,共得出19组腧穴关联组,其中,关元-气海支持度最高。前项关元出现时,后项气海出现的概率是88.64%,支持该关联规则的处方占58.67%。结果见表9。
表9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分析Table 9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highfrequently used acupoints in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2.7 高频腧穴聚类分析
对纳入文献中频次≥7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冰柱图及树状图。冰柱图结果可得出无效聚类群5个,有效聚类群3个,分别为百会-三阴交、天枢-涌泉、中脘-气海-关元。由腧穴聚类谱系图可将腧穴分为4大群集,大椎为群集1,脾俞—肾俞为群集2,三阴交—百会—足三里为群集3,余穴为群集4。结果见图1、图2。
图1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冰柱图Figure 1 Cluster analysis column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f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图2 艾灸治疗癌因性疲乏(CRF)文献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2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f moxibustion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CRF)归属于中医学“虚劳”的范畴,多指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的一类以五脏虚损为临床表现的虚弱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可见中医学观点认为此病本虚,当责于元阳虚衰、脾肾亏虚。元阳虚衰,阳气失运,气血推动无力,则气郁血虚,神失所养,故短气乏力、精神萎靡;脾胃亏虚,后天气血无以化生,脏腑失养,筋肉失濡,故倦怠嗜卧、乏力自汗;肾虚精亏,髓海空虚,脑髓失充,故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本草从新》记载:“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理气血……透诸经而除百病。”可知艾灸的温通之性具有回阳固脱、温经通络、调补气血的作用,多用于虚劳、虚寒类疾病。同时现代研究[7-8]表明,艾灸通过神经内分泌的作用,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水平,减少局部炎性细胞数量,提高CRF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缓解疲乏的作用。因此,总结灸法治疗CRF的临床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治疗CRF选用的干预手段主要以单纯灸法为主,其次为灸法结合针刺和中药口服等治疗方法。可见,临床上采用艾灸疗法治疗CRF时,单纯艾灸法较为常用。早在《灵枢·官能》中就有记载:“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灸法具有扶正补虚、调和阴阳的作用,而艾灸是借助燃烧艾绒之后的温热药气作用直达穴位肌腠深层,能有效地调和脏腑阴阳,恢复机体机能,改善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周身疲乏的目的。对纳入文献的艾灸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临床上多选用艾条灸和温灸器灸,其中,艾条灸施灸方法多以温和灸为主。温和灸因其温度温和持久、灸而不留疤、舒适度高且操作简便而应用广泛,温灸器则在此基础上具有施灸面积大、节省人力等优势上广受临床医生的喜爱。对艾灸治疗CRF文献的艾灸时间与频率进行分析,发现艾灸治疗时间多以21~30 min或每穴灸3壮艾炷为主,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治疗。但因部分文献未明确说明治疗时间、频率等,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对选穴频次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关元,其次为气海、足三里、中脘。对部分区分肿瘤类型的文献进行分析,腧穴选用仍以上述穴位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表明,针对不同脏腑CRF的治疗,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脘仍为常用穴。同时对频次≥7次的腧穴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关元-气海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气海-中脘、关元-中脘、关元-神阙。说明以上4个穴位常在临床配合使用,且配穴以募合配穴为主。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会”。《丹溪心法》记载:“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也。”说明阴阳两虚、脏腑亏损是CRF发生的根本原因。《难经集注》又将关元称之为“丹田”,因此,艾灸关元可以健脾养肝、补肾培元,也可从阴引阳,使阳得阴助,阴得阳升,阴阳双补。《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针灸资生经》曰:“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古今医统大全》言:“诸气不足虚弱灸气海。”所以,艾灸气海可培补元气,元阳之气盛则神明安定,“懈怠”可去。《太平圣惠方》记载:“五劳羸痩,七伤虚乏……皆调三里。”《通玄指要赋》记载:“三里却五劳之羸痩。”三里指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及下合穴。艾灸足三里可补气健脾,“脾主肌肉”,脾气健运,气血充盛,四肢肌肉可濡。《素问·平人气象论》言:“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中脘为胃之募穴,灸之可有健脾和胃,理气活血[9]之效。《医宗金鉴》言:“神阙百病老虚泻。”可见一切疾病,顽疾、年老体虚者、虚证、泄泻都可灸神阙,说明艾灸神阙具有补虚扶正,强身健体的作用。
对纳入文献的腧穴进行归经分析发现,高频穴位多为任脉、胃经和督脉经穴,说明CRF的临床选穴重视辨证选穴和远部选穴的选穴规律。中医论治CRF可从虚劳辨证,治疗的关键在于补气生血、滋阴补阳。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取任督二脉的经穴可补元阴元阳之气,调和一身之阴阳,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通任脉可治愈身前诸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拓,至此可以长生矣。”胃经为阳明经,该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属胃络脾,灸之可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与任督二脉经穴相伍,可补先后天气血。《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髓海空虚会导致精神困顿、萎靡不振;“督脉者……入属于脑”,艾灸督脉可通督补益髓海。以上可体现灸法治疗CRF的选穴规律以辨证选穴为主,而下肢部腧穴则以胃经为主,体现了远部选穴的取穴规律。
对纳入文献中频次≥7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得4类结果,第1类:关元、气海、中脘、神阙、涌泉、天枢;第2类:三阴交、百会、足三里;第3类:脾俞、肾俞;第4类:大椎。第1类关元、气海、中脘、神阙为任脉穴,灸之可补虚培元。涌泉为肾经井穴,可交通阴阳气血[10]。天枢为大肠经募穴,为人体阴阳气机升降之枢纽[11],灸之可调阴阳、理气机,使脏腑经络通达,各司其职。第2类为三阴交、百会、足三里。《针灸大成》中记载:“三阴交,主脾胃虚弱……脾痛身重,四肢不举……羸瘦。”可见三阴交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与足三里配伍可健脾和胃,益气养血[12],两穴配伍体现了表里经配穴法。“百会,一名三阳五会”,灸之可升阳益气、醒脑利窍[13];第3类为脾俞和肾俞。《医宗必读·虚劳》言:“夫人之虚……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由此可知,CRF可从脾肾来治疗,脾俞和肾俞为背俞穴,两穴联用可补脾益肾。第4类为大椎穴。大椎为六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灸之可宣通阳气,与百会相伍可补脑益髓。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灸法治疗CRF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艾灸法,艾灸方式以温和灸和温灸器灸为主,高频穴位为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和神阙,选穴多以募穴和合穴居多,关联性最高的穴组为关元-气海。同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选穴规律以辨证选穴为主,且与该病的病位、病因和病机相符,在一定程度上为艾灸治疗CRF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但使用仍需结合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