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研发思路
2023-02-10黄祖儿马万民
□文/许 桢 黄祖儿 马万民
(1.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2.南京审计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江苏·南京)
[提要]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的最大难点在于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与管理活动相关的格式化数据,尤其是在审计需要评价某一时段内的管理绩效时,缺乏关联性、证明性数据的问题较为突出。立足大数据审计思维,创新基于微服务的审计数据预置、持续采集模式,通过大规模推广应用“服务+”微信小程序,使用户成为数据采集器、电子证据生成器,在提升校园服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保障审计监督向纵深、末端延伸,进一步提升管理审计功能。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因院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量的院校末端管理行为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导致政策与资金落实情况以及产生的实际绩效难以准确及时评价,审计过程中长期存在取证难、量化分析难的问题。
一、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重要意义
管理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业绩、决策所进行的审核、稽查,是就被审计单位的业绩或目标、计划、程序和方针提出意见,并对管理业绩的效果表明意见,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院校管理审计需要跳出就资金审资金的惯性思维,在核查资金收取分配、管理使用的同时,重点关注背后的政策目标实现效果,改进审计模式、创新审计手段,通过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向审计信息化要效益。
(一)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是落实科技强审的具体举措。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强化信息支撑,通过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点面结合,以点扩面,以点促面,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推动审计绩效进一步提升,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是各级审计机关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科技强审”号召,积极适应时代之变,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审计提质增效的具体举措,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时代属性和科技属性。
(二)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是助推民生审计的有力支撑。民生审计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长期性和经济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审计工作,教育审计是民生审计的重要内容,点多面广资金分散。通过研发并推广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嵌入管理链路、融入管理行为、定向采集数据、深度挖掘证据”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创新审计思路,可有效解决常规审计所面临的覆盖面广、涉及点多,以及审计时限周期长、基础数据获取难等重点难点问题,有力支撑民生类跟踪审计业务高效高质开展。
(三)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是促进院校管理的有效抓手。通过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进一步强化科技强审理念,全面提升教育审计监督的深度和精准度,助力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院校广大师生员工既是教育审计成果的受益者,又是教育审计电子证据生成的主体,他们是教育审计最广泛坚强的“同盟军”。通过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可以在更好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工作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形成广大师生员工参与院校管理的路桥、参与院校管理监督的渠道,进一步促进院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二、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研发现状
近年来,虽然各院校都十分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高等院校将信息化系统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抓手,纷纷结合院校实际,研发上线疫情防控专用App、微信小程序等软件系统,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涉及资金使用和物资分配的财经管理领域,由于长期存在的重流程轻效益、重部门轻末端、重预算轻执行等现象,院校的财经末端管理仍然停留在手工化、纸质化、经验化的传统水平上,严重制约了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研发应用。
(一)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程度不高,审计数据获取困难。长期以来,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偏重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其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以机关人员、管理人员为主,长期停留在事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层面,对于批准后的相关事项的执行情况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管理链路的开头需求“一百米”和最后绩效反馈“一百米”都没有打通。以院校校舍维修为例,信息系统内有院校后勤管理部门填报的维修需求,有领导签字的审批流程,也有结算报销的审核流程,但最初的需求数据记录不完善不科学,许多立项数据都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程序,最后的落实情况数据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反馈和绩效评估,而这两部分数据恰恰是证明项目立项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和绩效性的关键数据。类似的还有公共物资申领派发,科研教学设施设备采购,与学生相关的各类活动经费、奖励经费、补助经费支出使用等。除此之外,院校末端管理审计还面临着审计事项极其琐碎繁杂、单个事项有些涉及到的品种多资金少、相关可证明人员流动快,以及需要长期关注、终端审计数据不完善等。这些都会造成院校审计无数据可采、无数据可用,严重制约了院校审计工作审深、审透、审实的客观需求。
(二)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范围不广,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院校管理信息化高度依赖于网络互联及数据共享。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招标采购方式直接从市场上采购的商业软件,少部分定制的院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也大多以部门为单位展开信息化建设,没有从全校整体系统化需求角度考虑定制开发,而是以各个部门的具体需求为主要目标,缺乏总体的统筹规划。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各种原因,不同时期采购的不同模块内容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很难完全兼容。相对通用的院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结构模板一般也较为固定,模块功能较为单一,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模块相对独立。近几年开展的大型仪器设备绩效审计、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需要的数据无法及时提供,现有各个模块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各自独立,没有预留数据信息共享端口。各部门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数据标准不一致,无法实现有效数据获取,更无法进行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整合、对接,很多问题难以完全匹配和覆盖,不能完全满足院校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三)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的技术实现路径选择不当。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的技术实现路径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发挥。院校审计信息化是实现信息化环境下院校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没有系统完善的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做支撑,院校审计信息化工作也无从谈起。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反而面临着很大的技术实现路径的选择困难。这个技术实现路径的选择不是具体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的选择,而是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所依附的整个生态环境的选择。从系统架构上看,主要有封闭和开放两种生态环境。所谓封闭生态环境,一般以审计专业应用为主,如审计的OA、AO系统,只在专业审计人员队伍中实行“内循环”,外人进不去、用不了。而开放生态环境,一般以广泛的公共应用为主,如微信、QQ等各类社交软件,全校所有师生员工等人员都可以参与使用、参与开发。所以,选择在哪种生态环境中研发部署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将直接关系着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能否用起来、能否长期用下去,以及能否真正满足院校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研发思路和实现路径
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需要结合高校业务特点和审计目标进行定制化、个性化,这样才能实现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基于对研发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重要意义认识,以及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现状分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研发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发挥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和审计分析的功能,进一步提高院校审计的效率,增强数据审计能力,从而在院校审计工作中进一步实现科技强审的目标。
(一)系统研发的主要目标。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审计或数据式审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抓手,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使用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的积极性,增加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使用的广度和黏性,并在广泛使用中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管理的数据生态链;以模式先行为抓手,应用技术手段推动全过程全环节数据积累,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无死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以数据聚合分析为途径,集中反映制约院校政策落实和各类经费使用效益的矛盾焦点,保障院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功能,推动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系统研发的主要内容。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架构设计要基于信息化、数据再利用和内部控制等理念,通过建设多样化、集约化、交互式的"微服务"平台,实现所有业务的数字化,从而实现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托微信小程序实时采集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利用大数据平台引接相关系统数据,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生成各类数据链关系、整体成效等聚合信息,在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监督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院校内部管理和绩效专项审计,进一步提升院校系统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时效性,进一步推进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1、基础信息标准化。在设计每个业务流程步骤的字段时,要重视数据结构的标准化,比如后勤餐饮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分类编码技术对食堂摊位、校舍点位、设施部位等进行数字化标注,形成覆盖全校园的数字地图,配合二维码地理位置标注,所有审计作业在线进行,所有资料数字化,为师生员工“随手写,随时报”提供基础数据。
2、可用资源图表化。通过大数据引接的相关管理系统数据,比如可以生成餐饮品规、图书馆座位、公用洗衣机空闲时段等常用信息概览表,便于广大师生员工安排学习和生活。
3、资源探寻交互化。考虑数据的采集、转化与分析的充分融合,采取“端端互联”技术,以微信小程序发布需求,相关点位有需求的广大师生员工可以呼应需求,实时反映相关点位的现状,实现精准、客观、快速的信息交互融合。
(四)云平台构建。依托学校数据中心在校园网内的云平台上部署专用虚拟机,建立虚拟服务器集群,打通与微信小程序及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链路,形成数据汇聚点,为数据的分析利用提供支撑。
(五)大数据分析应用。梳理审计所有业务的审核流程和涉及的用户角色,实现在线交互操作,达到真正的全过程流程管理。采取主题划分、定向分析、深度挖掘等技术,集中反映矛盾焦点、难点和堵点,为院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撑。比如,后勤管理方面可以初步设计以下三个主题,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院校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丰富:
1、餐饮管理。相对于普通餐饮业来说,高校餐饮管理有其独特性,并且各高校的餐饮服务基本上鲜有让师生特别满意的。依托微信小程序所收集的价格、销量和顾客满意度数据以及质量反馈情况,可以集中反映校园食堂摊位的收入和实际经营状况,查找顾客满意度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和成本效益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为开展专项审计提供线索和审计目标。
2、校舍维修。随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多,高校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基建和修缮工程数量和规模也在逐年递增。通过对校舍维修的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突出反映维修的真实性、及时性、效率性问题,查找出校舍零星维修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的问题,揭露维修不及时、不充分,影响师生员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矛盾,为内部审计部门客观评价维修管理部门工作绩效提供支撑。
3、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近年来,工程审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造价审计,正在向管理审计转型,更加突出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内部控制审计要以风险和价值为导向,集中反映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情况,凭借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有关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及时识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方面的关键风险,及时诊断并提出内控缺陷及管理漏洞,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借助院校末端管理审计系统是提高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的管理水平,实现从单纯的造价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