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医肾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关系*

2023-02-10董重阳田广芳王雄耀师建平高小明莫日根王振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肾精肾虚素问

赵 军 董重阳 李 昕 田广芳 王雄耀 师建平 常 虹 高小明 莫日根 王振华 刘 岩

(1.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4.甘肃省中医院痹症科,甘肃 兰州 735000)

骨质疏松症之疾病名称在中医文献中虽没有明确记载,但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有“骨痿”“骨枯”之类似于本病之独到论述,且其认为肾虚同骨痿、骨枯密切相关[1-3]。本文通过对中医学“肾主骨”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并结合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以认识二者关系,以便于在科研、临床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抗骨质疏松治疗。

1 中医之肾

中医之“肾”同西医之肾既相互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中医所讲的“肾”不与西医之肾相互等同。中医之“肾”具有藏精、主生殖、主发育生长、主水液、主纳气、主气化、主骨、生髓充脑化血、开窍于耳、主二便等一系列功能,其深入涉及现代医学中的生殖、泌尿、中枢神经、内分泌、骨骼、血液系统等各个方面。所以,中医之“肾”不属于一个单纯之实质性脏器,而属于一个功能单位,即肾系统。通过大量基础实验及补肾方药疗效验证,存在“肾髓系统”“肾脑系统”“肾骨系统”“肾生殖系统”等围绕中医“肾”的一系列理论基础[4-7]。各系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以中医“肾”为主导,骨、髓、脑、生殖之间相互作用,肾精与肾阴阳内在转化。“肾主水”理论的形成使“肾主骨”结论的产生成为可能,“肾藏精”理论的发生,是“肾主骨”结论产生的基础[8,9]。

2 中医肾主骨理论

骨质疏松症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归属于医学“骨痹”“痹证”“骨枯”“骨痿”“腰痛”“虚劳”等范畴,在这当中,定性、定位较为准确者属于骨痿之说[1]。中医学存在肾主骨之基本理论,先天之本为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骨之发育、生长、强健、弱衰同肾精之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主骨”的理论是“肾-骨-髓-血-脑”一体,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灌输、濡养、滋润靶器官骨、脑。肾在体为骨,是指肾精同骨之发育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肾精之充盛与否可以明显反映于骨之生长状况。“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骨,是因为肾藏精,精能生髓。《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明确指出肾有着封藏、贮存精气之功。《灵枢·经脉》认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如《灵枢·本神》说:“肾藏精”。《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藏所主……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有:“肾主骨髓”,其“在体为骨”。《素问·五脏生成》说:“肾之合骨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骨者,髓之府”“腰者,肾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有:“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说:“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含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等。骨的强弱决定于肾之精气。充盛之肾精,源生化之骨髓,充足之骨髓,则充养了骨骼,则有力坚劲的骨骼形成,强劳作并且耐久立,形成坚固的牙齿且脱落不易。若具有不足之肾精,则产生空虚之骨髓,失养之骨骼,在小儿可见发育生长迟滞不前,无力而骨软,发病“五迟”“五软”。在成人可因骨质疏松而痿软,见腰膝酸软,甚则足痿不能行走,即“骨痿”;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症。老年则因髓减骨枯,还易发生骨折[10-12]。

3 现代医学肾与骨的关系

黄宏昌等[2]研究11岁左右尚未行经之女性儿童行骨密度(BMD)测定示:其骨密度值大约是成年女性骨峰值之75%。有研究[13]表明,男子8~24岁、女子7~21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增加迅速。研究组[14]对36 879人做了当下国内样本量最大之2~100岁人群之尺、桡骨、股骨近端、腰椎骨密度的测定,显示骨量之增长发育期(2~20岁)、峰值平衡期(20~40岁)、下降衰老期(>40岁),与《素问·上古天真论》里面记载的“肾主骨”理论同其变化之规律相互吻合。

4 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关系

近年来,对于肾虚同骨矿含量或者骨密度之密切关系,许多学者进行了若干研究,结果表明肾虚同骨矿含量或者骨密度的减少有着显著的关系。有研究[6]采用中医辨证为基础,对肾虚患者进行了骨矿化物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肾虚证各年龄组骨矿化物含量均低于非肾虚证组及对照组,与疾病的种类和病程无关,且同病种患者中肾虚证与非肾虚证患者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肾虚证患者的骨矿化物含量有特征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肾虚证在骨骼中的病理变化之一。现代研究[15,16]证实,中医的肾为一组功能单位,肾虚证是以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系统功能紊乱、全身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一种机体反应状态。肾虚证患者可能由于垂体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或雌激素、雄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钙磷代谢,从而引起骨密度降低。

5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与肾主骨理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了当处于“七七”之时,“任脉”先出现虚,后有“太冲脉”少衰,最后才有“天癸竭”的出现。这同现代医学所证实之中医“肾”之功能当中包含内分泌系统之作用可以互相印证。《灵枢·经脉》云:“足少阴气绝则骨枯”。《素问·长刺节论》记载有:“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金匮要略》在阐述骨痿之发病机制表明“味酸则伤筋,筋伤……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素问·痿论》记载有:“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记载:“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灵枢·经络》记载有:“足少阴气绝则骨枯……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发无泽者骨先死”,同样说明肾精衰少是产生骨质疏松症的基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和骨折[17]。处于更年期、绝经早期之妇女,其正处在身体机能衰退之早期,常常出现汗出潮热、失眠心烦等内热阴虚、肝肾亏损之证。所以其在治疗中当对补肾滋阴给予重视[18]。骨质疏松症,中年起病,老年成疾,正是由于“肾气衰”“天癸竭”所致,其变化规律与“肾主骨”理论是一致的。

历代医家大多数认为,本病之关键病因病机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肾虚,多属标实而本虚,其病位在于肾、肝、脾、胃。本虚则以肾、阴、气、阳为主,其涉及脾气、肝阴、不足之气血;标实多属于气郁、瘀血、胃火。在中医学中大多认为脾属后天之本,滋养百骸、主四肢。脾气健盛,则肾中精气才可盈充,可发挥出壮骨生髓之功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有云:“元气既虚,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一旦有瘀血形成,在身体的局部不但可产生疼痛之症,且可使得骨骼失于濡养,致使得骨质疏松、骨折相继发生。

6 性激素-天癸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2型,临床以腰脊疼痛、酸软少力等为主症。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Ⅰ型)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骨质形成正常而骨质吸收增多,导致高转换性骨质疏松[19];老年性骨质疏松(SOP:Ⅱ型)则是以骨质形成减少为主,患病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高[20]。无论是绝经后骨质疏松还是老年骨质疏松均有“天癸竭”(性激素降低),均在“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年龄段发生[21]。依普拉封是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异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雌激素中最重要的一种,植物雌激素是非类固醇类、具有弱雌激素样生物活性的、有的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一种物质。在较高级或较低级植物中均能合成,广泛存在于动物或人类摄入的各种植物中。由于异黄酮与17β雌二醇有相似的结构,在实验研究[22]中证明它是一种弱雌激素,能与内源性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效应,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促效剂作用;在竞争结合试验中,它对雌激素受体的表现平衡解离常数比雌二醇和己烯雌酚高100~10 000倍,因此其雌激素生物效应仅为雌二醇和己烯雌酚的10-3倍,所以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它占有雌激素受体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异黄酮这种双向生物调节作用表现为:对低雌激素水平患者,呈现促效作用,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对高雌激素水平患者,呈现抗雌激素作用,有望用于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23];但异黄酮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存在于植物蛋白中,这一类化合物中究竟是哪一个单体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依普拉封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作用,在意大利、匈牙利、日本等国开始采用依普拉封治疗骨质疏松症,并且没有发现对主要系统的危害性。有临床观察表明,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肾经组、外贴膀胱经组、依普拉封组、骨疏康组治疗后,升高雌二醇、睾酮、降钙素,降低甲状旁腺素。非经非穴位组治疗后,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从临床角度证实[24],补肾方药口服和外贴穴位均能发挥“归经”调节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有特殊选择性作用,穴位和非穴位是有明显区别的。

7 结语

骨质疏松症之中医病机主要属于肾虚。骨之发育、生长同肾精之盛衰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病采用中医药进行系统的诊治应当着重于调节整体,将内因调动,在多个环节上进行干预,以“肾藏精,主骨、生髓”当成理论之根基。在该领域今后之研究重点应当是探索采用补肾中药对于骨质疏松症防治之有效组分的分离提取、详细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肾精肾虚素问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