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乘人工智能“快车”,驶上信息技术课程“高效路”

2023-02-10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龚洁莹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快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龚洁莹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走入教育领域,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素材和辅助工具。而人工智能本身的科技色彩,也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纵观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我们能够看到,课堂教学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并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人工智能技术走入信息技术课堂,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接触人工智能技术,主动地跟上时代的潮流。

一、重视人工智能教学,引导学生认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认识人工智能技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深度发掘教材上的人工智能知识,以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知识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认识。此外,为了让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更加顺畅,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以便在有序展开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一探究竟”。这样,在完成教育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目标检验最终的教育成效,从而及时地为学生进行补充。

例如,在“初识人工智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转变自身的教育思维,主动地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为学生发掘教学的内容,并细化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结合教育大纲,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材进行解读,指出“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带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分类;感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展示等方式,体会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调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想象,发展创新意识。

随后,教师以上述内容为指南,进行教育活动的优化安排,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分类等。

教师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并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度开发,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能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接触人工智能技术。

二、巧用人工智能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陶行知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学生也会自觉地将自己的目光放在感兴趣的事物上,主动地进行对未知内容的探索。而相较于传统“照本宣科”的导入形式来说,当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时,学生会形成新鲜感,会主动地对对应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知识前,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基于智能图像识别、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调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语音识别”这节课中,为了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便可以应用生活情境和生活实物,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语音识别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直观的画面,初步感受生活中应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场景。随后,教师为学生设计“画面中呈现的场景,应用了什么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主动地提出“语音识别技术”的话题。伴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的场景呢?这些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做些什么”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回答。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听话的‘门’呢?”以便在获得学生的肯定回复中,为学生引入相应的编程知识。

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场景,为学生设计课堂上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对所学内容形成高涨的探索热情,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三、使用人工智能分层,推动学生发展

传统形式下,大多数教师直接采取相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同的学习内容,致使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一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也会形成排斥心理,降低学习兴趣。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感测识别、生成决策等功能,因此,能够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层次的精准划分,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学习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让学生基于现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做好教育的分层。

以“设置幻灯片背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逐步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根据“应用模板、配色方案美化幻灯片”“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等内容,制作电子问卷,并将制作好的电子问卷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填写。在学生填写完毕后,后台自动收集学生填写好的问卷,并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精准判断。如填写内容基本正确,且填写速度较快的学生,成为“提高层”,而填写内容有误,且填写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生,成为“基础层”。紧接着,人工智能系统定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如针对“提高层”,提供包含三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的学习资料,而针对“基础层”,则提供包含一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的学习资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

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展开教育活动,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测识别、生成决策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分层,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中增强信息素养。

四、开设人工智能项目,促进学生成长

素质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整合,让教师意识到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占据主要位置。因此,传统“师讲生听”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而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基于自主操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成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对象。对此,信息技术教师不妨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实践项目,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团队意识等。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表情识别”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操作,逐步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xDing软件表情识别控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后续的实践做铺垫。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xDing软件表情识别功能控制开关灯的编程算法,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谷歌眼镜帮助孤独症儿童恢复健康的新闻,引发学生的实践欲望。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设计“使用xDing软件表情识别控件进行编程”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硬件的搭建和程序、脚本的编写,从而完成自主操作的活动。在学生操作前,要想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快学生的操作进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立合作互动的小组。当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再创建测试环节,以便学生基于测试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在改进中真正地掌握xDing软件表情识别控件的使用方法。

教师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为学生设定学习项目,并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能够加快学生的实践操作进度,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双手逐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操作要点,从而提升计算机实操能力。

五、做好人工智能开发,助力学生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创新性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必要元素。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创新发展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挥。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时,教师能够发现,当前学生积累的人工智能知识相对薄弱,倘若教师直接引导学生以人工智能为对象展开创新设计,学生则会出现“无从入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纪录片、宣传片等,向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灵感,以便学生提出更具新颖性、实用性的创意。

比如,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设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在教学中,教师先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为学生演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行为感受生活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汽车等智能产品的宣传片,促使学生透过视频跟上时代的潮流,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提出“如果让你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你打算往哪方面开发呢”“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做出哪些改进呢”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便学生逐步提出更多富有实用性的新颖设想。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播放宣传片等视频,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人工智能知识的同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积累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逐步提出更加新颖的创意设想,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让现代科技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引导学生接触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潮流,紧紧把握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强化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快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
甜甜圈快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健康快车
健康快车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健康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