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微”入手,爱上习作

2023-02-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戴园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选材习作笔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戴园琴

多年来,笔者一直任教中高年级语文。笔者会在每个任教班级进行一个“习作小调查”,对学生的习作兴趣、习惯、品质等进行一个初步了解。从调查结果来看,习作一直是大多数学生语文学习中不能承受之重,无奈、畏惧、厌烦等情绪几乎伴随学生整个习作过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习作,近年来,笔者围绕一个“微”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微习作”“微训练”“微修改”等形式,破解学生“选材难”“构思难”“描写难”“修改难”等问题,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起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为旨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微写作——一日一记激兴趣

若问学生习作的难题有哪些,“写什么”绝对位列榜首。它要求学生具有选材的能力,能从看似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撷取各类素材。笔者的方法是运用“素材本”,让学生进行“微写作”,每天记三五行,写百来字,将每天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真实感受快速记录下来,破解学生“选材难”的痛点。关于“素材本”如何常写常新,笔者一般用以下几招:

(一)真情实感微抒发

素材本上的“微写作”,要摒弃套话、空话,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如微习作“给老师打分”:

戴老师优点不少,缺点也挺多。

以下是她的扣分点:

1.说话啰唆,整个儿一“戴三藏”(取“唐三藏”之意也),扣5分。

2.总是拖课,“拖拉机”本机,扣10分。

总分85分,马上要跌破优秀线啦!

老师老师别生气,大家心声告诉您,

等您变成100分,我来给您敬个礼!

笔者自然不会生气,面对学生的牢骚或吐槽,教师不仅要有笑纳之量,还要“怂恿”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写。唯有如此,学生的心灵之声才能汩汩流淌。

(二)热点话题微记录

学生缺乏敏锐捕捉材料的能力,要想让学生练就“千里眼”“顺风耳”,教师必须进行有意引导。

如每天早上,笔者到校第一件事便是批“素材本”。哪些学生选择了最近的热点话题、热门事件,如镇上举办京杭大集、龙舟赛等;语文课课前五分钟,请小作者上台读一读;放学前,花十分钟,请学生说说今天校园里、班级中、同学间,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有趣事、难忘事。久而久之,学生也拥有了新闻记者般的嗅觉,对各种热点、焦点“闻风而动”,谈起来头头是道,写起来源源不断。

(三)新颖文体微展示

有的材料换种新颖的文体呈现,也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小古文、小剧本、说明书、病历单……文体多样、花样百出,只有教师想不到,没有学生写不了。如有的学生将午间自习课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一幕写成小剧本;还有的学生给热衷网购的妈妈开“病历单”;更有的学生读了《世说新语》后,以小古文刻画班中同学众生相 ……

二、微训练——一练一得提能力

要把材料变成一篇具体的文章,是有难度的。“构思难”“描写难”等问题如何解决?“微训练”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摸准学情,设计训练点,进行习作“微训练”,一练一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胸有成竹练构思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没有主题意识,即使有了合适的选材,学生也抓不住关键的描写点,该重点描写的一笔带过,该略写的却废话连篇。

对于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会选择与剪裁材料,笔者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三步走”列提纲。

初学列提纲,学生可以先从三段式的“基础版”入手。

比如:“一次精彩的掰手腕比赛”

1.比赛前:这节课举行掰手腕比赛,大家激动万分。

2.比赛时:比赛异常激烈,三轮赛事过后,终于决出了冠亚军。

3.比赛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恨不得再来一次。

“基础版”熟悉之后,学生继续进行微训练,进入“进阶版”:

“一次精彩的掰手腕比赛”

本次习作主要训练点可定为: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场面描写中,对“点”的描写又是重中之重,做到详略得当。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可以详写。

1.比赛前:这节课举行掰手腕比赛,大家激动万分。(略)【神态、动作描写】

2.比赛时:比赛异常激烈,三轮赛事过后,终于决出了冠亚军。

场面一:比赛开始,首轮比赛淘汰了一半选手。(较详)【动作描写结合心理描写】

场面二:第二轮比赛,强手比拼,决出了冠亚军。(次详)【动作描写结合语言、神态等描写】

场面三:冠亚军巅峰对决,同学们纷纷站队,比赛进入白热化。(最详)【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还可以加上侧面描写】

3.比赛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恨不得再来一次。(略)【神态、语言等描写】

“进阶版”之后,学生再继续进行微训练,学会迁移,学以致用,达到“迁移版”。以“掰手腕”比赛为范例,接下来举办类似的比赛或活动时,如拔河比赛、红领巾跳蚤市场、六一游艺会等,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构思、列提纲。

当学生有了构思的意识后,习作就不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他们会在写之前,先考虑“怎么写”,如此,就有了初步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描摹入微练细节

细节描写可谓习作的“灵魂”,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待描写点”,进行一系列细节描写的“微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细节描摹能力。

如关于语言描写的“微训练”,有让“哑巴”开口说话、说话句的三种形式、提示语不要出现“说”、“说话符合人物身份”“欲言又止,留点空白”等;关于动作描写的“微训练”可以细化为让动词丰富起来,连贯性动作,带上“放大镜”,根据人物性格、心情等写动作;关于心理描写,可以分解为“内心独白式”描写,借助神态、动作、景物等进行描写。

当然,关于细节描写的训练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在找准训练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又一个“微训练”,做到一练一得。这样,学生的描写就会细腻传神,文字读来就有画面感,富有感染力。

(三)百家争鸣练思辨

学生从四年级升到五、六年级,在思维方面会有一个飞跃。他们急于对生活中看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苦于没有成熟的思辨力来支撑。进行思辨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的习作思维。

对于训练学生的思辨力,笔者一般抓两个字——“辩”和“评”。

辩论赛,是学生思辨力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每周设置一个辩论话题,如你觉得小学生需不需要课外补习?小学生是否应该拥有自己的手机?成绩有进步,父母给奖励,是利还是弊?街头遇到陌生人求助该不该帮助?……利用早读、晨会等举行“微辩论”, 然后,从“嘴上谈兵”到“纸上谈兵”,每人在素材本上写一段“微写作”,总结自己的观点。

培养思辨力,还可以让学生“评”起来。评新闻、书籍、影视,在评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如笔者经常出示一些热点新闻,让学生当堂写一段“微评论”;让学生收听、收看网络、电视新闻,写下“微看法”; 阅读后,针对某段文字或某篇文章,让学生写几句“微读后感”;观影视剧,针对印象深刻的某个画面、某段台词,让学生写一段“微影评”。

辩得多了,评得深了,学生习作的主题便有了广度,观点便有了力度,思想也有了深度。

三、微修改——一点一拨促打磨

“选材关”“构思关”“描写关”,无论哪一关,其实都离不开“打磨关”。不打磨,选材如何精益求精?不打磨,构思如何精巧新颖?不打磨,描写如何生动传神?可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学生写完习作已是大功告成,再让他们修改打磨难如登天。要想让学生主动修改,教师一要激发动力,二要授予方法。

(一)登报激励促粗改

笔者班上有一份作文周报“新苗报”,每个周末,学生整理“素材本”上的材料,完成一篇周记。周一,笔者将所有周记批阅后,初选出二十篇左右待录用文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修改,修改的质量将影响最终的录用结果。

学生看到周记本上“待录用”印章,往往比较兴奋,课间就开始修改,或去请教班级作文高手,或跑到办公室来咨询教师。

周三,笔者将最终录用的文章敲上“终录用”印章。学生将文章发到笔者的邮箱,在这期间,学生还会对错别字、标点符号,以及一些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对个别段落进行修改。

(二)教师点拨示细改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选取的一些材料虽然很有新意,但没有围绕主题写具体,或寥寥数语,草草带过;或啰唆偏题,主次不分。对这样的习作,笔者一般会结合“微训练”指导学生细改。

第一步:重列提纲,分清层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材料,重列提纲,围绕全文主题,列出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确定重点,详略得当。指点学生安排段落的详略,确定重点描写的“描写点”。第三步:当场训练,点拨方法。对重点段落进行“微修改”,师生探讨用哪些方法写会更生动、具体,学生当场动笔修改。

具体操作时,教师也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细改过后,对于具有典型性的文章,笔者会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登在“新苗报”上,还会将点评课的演示文稿、文字、视频也发在班级群里。如此,学生就有了整体细改的意识与耐性。

(三)批量出示练快改

学生习作时会经常使用“然后”“开始”“我想”“关联”“今天”“这就是”等词,笔者在平时批阅时,会用手机拍摄截图,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向学生批量展示。学生往往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哈哈笑”,笑过之后,就会琢磨自己文章里会不会有这些问题。

习作教学,从“微”入手,“微写作”容量微小,“微训练”目标明确,“微修改”指向性强,因微小而灵动,因聚焦而有效。由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写作积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便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选材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习作展示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