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检察护航自贸试验区“成效十年”
2023-02-09张宏羽
张宏羽
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烂
2013年9月,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时至今日,我国已形成拥有21个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的自贸区体系。自贸区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实践、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十年来,检察机关作为最重要的司法力量之一,深入对标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立足检察职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护航自贸区发展“成效十年”。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努力发挥“四大检察”职能,积极探索建设自贸区检察服务创新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浦东特色、适应上海自贸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成功办理了一大批疑难复杂、有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为全国提供“上海自贸检察”的实践经验。
探索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知识产权交易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尤为重要。“我们以权利人的身份参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第一时间了解公司被侵权的情况以及诉讼进度,保障了权利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办结后,被害单位的代理人向承办检察官如是说道。
十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探索制度创新,平等地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诉讼制度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创新: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全面落实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引导权利人参与诉讼、推动知产刑事案件诉前调解等具体方面,扩大权利人在诉讼中的参与程度。
在各类新兴产业聚集,各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合法合规经营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2年1月起试点实行的新入市场主体合规告知制度,就是检察机关推出的实招之一。当时,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相关部门共同探索试点该制度,已向在临港新片区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发送《企业合规管理友情提示》超2万份。
如今,新入市场主体合规告知制度在浦东全区全面实行:从临港新片区到浦东全区,从中文版提示到双语版提示,从企业注册环节的“提醒”到全流程跟踪监督,各方通力协作推动该制度从“苗圃”变“森林”,为浦东新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完善机制模式
十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完善办案机制,切实维护上海自贸试验区市场经济竞争秩序。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是绕不开的话题。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与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区金融局建立金融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数据联通共享、强化重点行业治理、畅通行刑衔接工作等凝聚共识。依托该机制与区金融局实现数据互通,接入浦东金融风险全网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相关风险预警、金融监管等信息数据,为防控金融风险奠定数据基础。
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金融检察“四合一”模式,并探索办理了上海首例金融领域行政违法监督案件。针对某单位违规使用“银行”字样的情况向行政监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以检察监督推动行政执法由末端处理向前端治理转变。
“四合一”综合履职模式,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同样奏效。
浦东知识产权检察实现了“三合一”向“四合一”的跃升:初期通过建立知产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会商合议办案,打通刑检部门与民行部门隔阂;此后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组建设,成立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三合一”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配强核心办案团队;2022年,浦东新区张江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张江院”)进行职能调整,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
自职能调整起,张江院跑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加速度”。以全新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构建“批捕、起诉、监督、研究、预防”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模式,推行“一案四查”办案机制,开展“法律监督全要素审查”,同步审查案件中是否存在刑事、民事、行政监督等问题或线索,研判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受损,探寻法律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优方案。
办好每个案件
乘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东风”,自贸检察创新成果在这片沃土上层出不穷,并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呈现出来。
办理的陈某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案等入选最高检、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洗钱犯罪典型案例,并作为中国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成功案例被人民银行提供给国际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办理的两起私募基金领域案件,被最高检列为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犯罪挂牌督办案件,开创私募基金非法集资案办案思路的先河……无需多言,一个个典型案件就是最佳佐证。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涉私募基金、场外配资、外汇等领域的新型犯罪的逐渐“冒头”,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精准“出击”,打击私募基金持牌管理人假借合法形式实施的金融犯罪;同时加强对投融资领域非法股权融资、非法经营证券期货及各类借热门概念实施的新型金融犯罪的前瞻预判研究。
案件办理的背后,离不开专业支撑、人才支撐。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设立了证券期货、银行保险、网络非接触类犯罪、虚假诉讼监督等多个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严厉打击以商业贿赂、非法经营、合同诈骗、虚假诉讼等不法手段破坏市场营商环境的犯罪案件。
身处被誉为“制度创新池”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鼓励检察干警“走出去”挂职,去感知改革创新的脉搏,并在涉及金融监管、投资安全、贸易便利等领域的专业机构或行政机关汲取更多专业知识和能量。
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定位,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还充分借助相关领域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将熟悉国际经济、新型贸易、金融创新等相关专家和资深律师充实进“自贸检察智库”,采取法律沙龙、课题合作、典型案例研讨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智力支持作用。
深耕诉源治理
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之余,深耕诉源治理,积极回应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法治需求。以个案办理为契机,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与监管部门就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研讨,督促相关行业乱象及时整治。
在办理利用虚构转口贸易进行逃汇牟利的案件中,针对银行在新型金融融资产品领域存在的管理漏洞,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邀请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及工商银行等25家银行外汇部门负责人旁听庭审,并结合该案的特点及反映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就外汇政策调整后转口贸易外汇贷款业务如何加强风险控制进行研讨,延伸办案效果。
此外,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跨境交易、金融创新、进出口贸易、高新技术、生物医疗、物流仓储等行业特点,公益检察结合新修订的单行法律新增检察公益诉讼条款的契机,积极稳妥开展检察监督,推动行业综合治理。
拓宽协同合作
十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注重拓宽协同合作,服务保障自贸区治理现代化提能升级。
在浦东辖区内,推动浦东新区大数据信息协同共享平台的建立,打通相关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发挥大数据在惩治违法犯罪、监督纠正违法、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依托长三角检察协作机制,加强临港新片区与舟山小洋山港刑事司法办案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自贸联盟”及“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联盟”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自贸试验区检察对接合作平台,与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等多家自贸区所在地检察院签订备忘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自贸检察工作新格局。
回首十年,展望未来。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努力提升履职能力,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