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充分性发展:概念、内涵及与均等化的关系辨析*

2023-02-09

图书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平衡性充分性社会公众

赵 媛 万 易 张 欢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 610065;2.南卡罗来纳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哥伦比亚 29208;3. 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成都 611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与各领域。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下文简称《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与其他领域一样,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必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应从理论上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因此,文章从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的理论阐释入手,尝试从理论上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进行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深入剖析两者之间及其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后续有效解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平衡发展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发展

1.1 平衡发展的理论阐释

从平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脉络看,朴素的平衡观可追溯到早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到近现代,虽然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与平衡相关的理论或学说众说纷纭,但从整体上看,布哈林平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平衡理论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强调“将社会视为一个‘现实的体系’,社会各要素之间处于‘动的平衡’,社会的发展遵循‘平衡—平衡的破坏—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衡’之规律”[1]。因此,平衡是物质运动达到的最终状态,也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如果发展本质上是指“某事物变得更加符合进步要求的过程和状态,既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2],也即发展规定了物质运动的方向,那么平衡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系统不断向着更加符合进步要求的方向寻求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协调、协同发展的过程和运动状态。

1.2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的理论思考

既然平衡发展是消除体系中不协调因素的过程与状态,那么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不协调因素是什么呢?这可从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找到答案。文件就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问题进行了明确部署,从五个方面提出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措施,一是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问题;二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问题;三是面向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问题;四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问题;五是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这说明,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就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不平衡因素。因此,谋求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发展实际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的三大目标与方向,而其他两项举措则是确保这三大目标得以实现的路径保障。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发展目标,亦即追求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面向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发展,其间就蕴含了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平衡发展的问题。

首先,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图书馆构成。各级人民政府均应在其辖区内建设相应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形成纵横交错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处于该网络体系中的每个图书馆都承担着为相应区域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其中任何一个图书馆发展不佳,都会导致相应区域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这就是以各图书馆为构成要素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同区域间(包括城乡之间)图书馆的平衡发展问题或不同级别图书馆之间的平衡发展问题。

其次,作为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图书馆体系由相应的人、财、物力资源及将这些资源有效联系起来的各种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员也包括社会公众(图书馆用户)。如果缺少社会公众,图书馆体系便失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因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源就是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然而由于生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方类型复杂,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基于普通群体的需求来调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而且必须充分考虑那些在生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地位上较弱势、需要得到特别关爱的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情况。缺少对这个因素的考虑会从整体上影响图书馆体系的平衡状态,从区域平衡视角看,也会影响不同区域图书馆之间的平衡。这就意味着,面向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必须是平衡的或处于不断追求平衡的进程中。

然而,目前学界从学理上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的研究还非常欠缺。在已有研究中,“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性与充分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作为一个名词短语被提及。仅有《图书馆平衡与充分发展:相关概念界定》一文的作者提出图书馆平衡发展是指特定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下的图书馆资源供给与需求均等或大致均等;图书馆相互之间在馆藏馆舍、经费、设备设施、读者、从业人员、服务产品提供等诸多方面,数量或质量均等或大致均等;图书馆整体发展无短板及局部短缺;图书馆基本公共服务人人机会均等,图书馆公平原则及效率原则均得到体现[3]53-60。该研究为我们理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是,将图书馆平衡发展视为图书馆供需平衡又过度扩大了图书馆平衡发展的内涵边界,容易把握不住平衡发展是体系内部各要素间协调、协同发展这一核心要义,且与充分性发展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判断标准的内涵交叉、边界模糊。同时,“图书馆相互之间”的提法未能展现出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平衡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的平衡方面。此外,该定义强调的是“平衡发展”的静态结果,忽略了平衡发展的动态性特征。

基于上述不同层次和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进行如下界定: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是指基于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等手段,不断追求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的相对等同以及服务的公平公正和效率,最终实现服务供给质量与供给总量在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群体间相对均等的过程和状态。

2 充分性发展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性发展

2.1 充分性发展的理论阐释

目前学界主要从供需匹配、动态发展和国际比较三个视角对充分性发展的概念进行定义。供需匹配视角中的不充分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即不充分意味着当前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4]或个性化需求[5]。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还存在总量不足[6]、短板待补[7]等问题。动态发展视角对不充分发展的衡量不仅考虑现状,还涉及发展态势是否稳固[8]。国际比较视角的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总量、发展质量和发展态势的不充分寓于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之中[9-10]。这些研究为界定充分性发展提供了三点启示。首先,充分性发展意味着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供给与需求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不充分意味着供给与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其主要原因是基于社会公众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这说明充分性发展既要有“量”的提升,以解决供给总量不足,又要有“质”的保证,以适应人民不断提高的需求层次。其次,充分性发展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概念。充分性发展不仅意味着供需匹配这一静的状态,同时亦指发展由不充分走向充分的趋势和过程。最后,充分性发展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充分性发展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发展,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2.2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理论思考

基于上述对充分性发展的理论分析,可知要把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供需匹配,二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明确地说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然而,此方面的研究同样非常欠缺,仅有的成果依然见于前文提及的研究。该研究提出图书馆充分发展是指图书馆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特定目的的需要,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求[3]53-60。该成果显然是将图书馆整体作为供给方,从其发展数量与质量上提出充分性发展要求,衡量充分的标准就是满足了特定需求。然而,何为“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这是不清晰的,“特定目的的需要”也不明确,如此定义显然不能突出供需匹配这一充分性发展核心,更没有揭示出充分性发展的相对性、动态性属性,没有从供需双方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来考虑供需问题,导致充分性发展被视为一种孤立、静态的发展结果,这与充分性发展的本质是有差异的。

据此,作者立足前述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概念与内涵的理论分析,结合充分性发展的本质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之间的关系,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如下界定: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就是指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者之间有效匹配的态势。这里需要对“服务需求”“有效匹配”“态势”作进一步阐释。

首先,“服务需求”是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及供给是否充分有效的决定性因素,故明确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要满足什么层次的公共文化需求是实现供需有效匹配的关键。十九大报告将需求端界定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必然涵盖美好文化生活,而《保障法》将其立法目的界定为“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因此需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基本文化需求与美好文化生活需求是什么关系?二是图书馆应满足的是基本文化需求还是美好文化生活需求?

美好文化生活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文化需求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层次文化需求的根基。Hart 等(2014)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信息获取这一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可以帮助公民实现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其他权利[11]。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这是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目标决定的,也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应承担的基本社会职责。然而,最基本的职责只代表部分而非全部职责。从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使命看,图书馆应以满足公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发展目标,这是新时期满足公民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原则要求。如Fujiwara 等(2019)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不仅提供传统服务,还开展大量儿童活动、培训课程、健康项目以及社区集会等,这些服务项目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12]。虽然相较于公民多元化和多层次性的文化需求而言,图书馆的公共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但图书馆不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主体。单就其所承担的那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而言,其资源又是相对最丰富的,故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只是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要求而非“上限”。据此可以明确的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应满足的需求不仅指基本文化需求,也包括更高层次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仅能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原则上说是不充分的,与用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之间必然存在巨大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保障法》的“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这一表述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民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这一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并不矛盾。原因有二:一是我国立法程序导致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3]。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性立法研究初现于2006年,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4],2016年底《保障法》出台。而十九大的召开时间晚于《保障法》的颁布时间,因此《保障法》对公民文化需求的考虑不可能充分体现十九大报告中的社会矛盾转变这一精神,而更多是基于过去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状况提出的。二是《保障法》中提到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考虑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应该注意到在《保障法》中使用了“主要目的”一词,说明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并非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目的,《保障法》实际上赋予了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和用户需求特点提供相应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相比,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更为丰富,需要承担的职责更为复杂,面对的用户需求也更为多样,因此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基于”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但不“限于”公民基本文化需求。

其次,“有效匹配”原则上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文章之所以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视为与供需同等重要的第三个匹配要素,是因为无论是图书馆公共文化供给还是需求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第一,如前所述,各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主要源自地方财政,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区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充分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状态。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以满足当地居民需求为目标,而非一味追求自身发展,而区域居民的文化需求又受制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观点可以用序数效用理论来解释。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当消费者购买商品组合的预算线与对消费者效用相同的商品组合无差异曲线相切时,该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在这一均衡点上商品供给恰好能满足用户需求[15]。因此,供需平衡既取决于区域居民的收入,又取决于区域商品的供给能力。与商品不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虽然使用者无需为其支付费用,但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仍与区域居民收入密切相关。Salka(2001)通过分析全民投票结果,揭示了高收入水平的区域更加支持公共环保服务[1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居民收入水平[17],故区域内居民的文化需求必然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可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既能影响区域内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状况,又能对区域居民的文化需求产生影响。一言以蔽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点均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与其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则会有两种表现:一是前者滞后于后者,导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前者超越后者,导致政府难以承担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本,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已成充分性发展态势,那必然意味着其既能满足区域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又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有效匹配”还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就需求方而言,用户应增强对自身文化权利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明确自身文化需求,增强利用多种途径表达文化需求的意愿和能力,积极利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并参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用户参与建设正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Thorpe(2017)认为社区参与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18]。就供给方而言,图书馆必须全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由于图书馆资金和资源相较于用户需求而言非常有限,要提高供给能力除了应从图书馆自身建设与发展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特别强调效率。效率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最有效配置的状态[19]。可见,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要求与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基于用户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相互印证。因此,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性发展强调通过改进技术、管理等方式实现既定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通过无限投入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如Bae 等(2015)就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及用户满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充实服务项目内容以及拓展数字资源服务范围等方式进行,应该将资金集中用于以上几个方面[20]。

最后,“态势”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如前所述,充分性发展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动静结合的概念,用户的文化需求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公共文化的充分性发展也只能是在特定时间段的相对状态,从长远来看没有终点,其必将随着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3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发展与充分性发展关系辨析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发展与充分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从区别上看,二者的侧重点和立足点不同。平衡发展立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身,从宏观上谋划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均衡发展,强调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各要素的结构性平衡,突出的是其内部的协调性发展。充分性发展则立足图书馆的全面建设与发展问题,其重点不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而是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容许的范围内,是否足够充分并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公共文化需求的问题。也就是说,衡量发展是否充分的标准不是单纯考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状况,而是综合考虑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社会公众文化服务需求的匹配程度,以及二者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其中,供需匹配是充分性发展的核心,供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充分性发展的条件。因此,充分性发展实际上突出的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自身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从联系上看,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首先,充分性发展是衡量平衡性发展的标准之一。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绝非追求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数量的绝对相等,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判断最终要落实到满足用户需求上来。充分性发展的核心是服务供给、服务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三个要素相互匹配的状态。即使特定区域间、特定层级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等并不绝对等同,但只要其与当地用户的文化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匹配的,便都是发展充分的表现;从平衡性发展视角看,这就是特定区域间、特定层级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平衡状态。其次,从充分性发展的内涵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发展的不充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群体差异从何而来?这种差异正是由区域和群体中相对弱势一方(如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等)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不充分所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发展要求弥补差距,其中蕴含着“补短板”的必然要求。再次,离开了平衡性发展,充分性发展必然不具备可持续性。最后,离开了充分性发展,平衡发展完全有可能陷入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发展会失去价值与意义,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求将只可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4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充分性发展与均等化的关系

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当代汉语辞典》,“均等”意为同等、平等、平均、相等[21-22]。这些释义并不完全等同,但背后都包含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基础,那就是公平、平等,只有以公平、平等为基础,才可能实现各种语境下的均等。而平等、公平皆是相对于特定主体而言的,抛开主体抽象地谈公平、平等是没有价值与意义的。因此,均等化即是追求特定主体在特定方面或事项上权利平等的过程或状态。

结合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充分性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来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即通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使社会公众获得相对平均或大致相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或状态。由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并非绝对的平均主义和单纯的等额分配,而是允许有差距存在,但应将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23],所以公众获得的服务是相对平均或大致相等的。而这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是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或手段?

4.1 均等化与平衡性发展的辩证关系

均等化与平衡性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上看,平衡发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发展立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身,强调的是该体系中作为构成要素的各图书馆间的协调与均衡发展,突出的是其内部的协调性,追求的是不同区域和面向不同群体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合理与均衡、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等同。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则立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受众即社会公众之间的分配状态,强调的是确保社会公众平等享有获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和大致相等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追求的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分配上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即公平与效率的最理想状态。从联系上看,当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平衡发展状态时,就意味着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是协调的、资源配置是均衡的,面向所有社会公众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是相对等同的。这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社会公众可以平等地享有获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获得大致相等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此意义上讲,平衡性发展是实现均等化的基础和保障,均等化则是平衡性发展的表现形式或结果,是立足于社会公众的平衡发展状态。因此,推进均等化建设可以加速平衡性发展的进程。换句话说,追求均等化发展的过程,本质上也是追求平衡性发展的过程。目前国家出台和实施各种有关促进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法律规范性文件,实质上也是在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性发展进程,因此意义重大。

4.2 均等化与充分性发展的辩证关系

均等化与充分性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上看,充分性发展的重点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允许的范围内足够充分,可有效满足区域社会公众公共文化需求,侧重体现的是效率。简言之,充分性发展实际上强调的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自身发展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即使特定区域间、特定层级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等并不绝对等同,但只要其与当地用户的文化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匹配的,那也是充分性发展的表现。而均等化侧重于公平,强调的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公众之间的分配状态,突出的是社会公众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机会、权利上的平等要求。从联系上看,充分性发展与均等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充分性发展是实现均等化的基础或条件,离开了充分性发展,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均等化,均等化就会失去价值与意义。换言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发展的不充分。同时,均等化也是充分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或重要体现,是充分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或促进因素。因为充分性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及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而均等化本身是实现此目的的重要形式或举措。还需要指出的是,从理论上讲,真正高质量的充分性发展必然带来或伴随高质量的均等化,而高质量的均等化也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充分性发展,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总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充分性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具备公平、公正、效率这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具备相对性和动态性特征,均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最为关键的是,平衡性充分性发展是保障、促进均等化实现的重要途径,而均等化也可加速平衡性充分性发展的进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追求所有社会公众服务机会获取和服务结果的相对均等,而要实现这一均等要求,不仅需要图书馆系统内部协调、平衡发展,而且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相匹配,只有这样,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才会不断提升。因此,全力推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充分性发展是保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从均等化视角解决阻碍均等化实现的一些关键问题,实质上也是在推进平衡性充分性发展。

5 结语

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J. K.)的丰裕社会思想充分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资源丰富的丰裕社会中,忽视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将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引发或加速贫富分化[24]。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揭示了我国正由贫乏社会走向丰裕社会,实现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与服务的平衡发展是时代给出的重要命题,对于外部效应显著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更应如此。因此,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其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区域平衡与群体平衡、实现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及服务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的题中之义,而这无疑需要政府、图书馆、用户及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作出努力。

(来稿时间:2023年6月)

猜你喜欢

平衡性充分性社会公众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这个动作坚持二十秒预示寿命长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