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系统思维促进通航维修工作的全周期管理
2023-02-09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蔡立军
□ 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蔡立军/文
2022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发生了多起通航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通航行业的安全现状再次引起局方高度关注。在民航局2022年8月安委会上,宋志勇局长再次强调,要针对通航事故多发态势,深入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强化分类管理,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业务领域的通航运行监管力度。同感于“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笔者作为通航从业人员,倍感责任在肩、任重道远。结合长期在通航公司的维修单位和安全管理部门任职经历,笔者认为通航维修管理工作要利用系统思维,统筹“盯人盯事”与“盯组织盯系统”,强化对通航维修工作的全周期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通航维修安全,从本质上提升通航行业安全水平。
通航行业安全现状与维修工作的重要性
据统计,2018~2020年国内通航行业共发生事故48起,其中亡人事故20起,造成36人死亡,包括较大事故6起。更令人痛心的是,2021年通航业发生16起事故,造成18人死亡,而截至2022年8月份,已经发生10起通航事故,造成9 人死亡。所以说通航行业的安全形势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持续提升其安全管理能力和运行水平,是全体通航人的责任。从“人—机—环”安全管理角度来分析,飞机维修工作直接影响飞机的本质安全;适航可靠的飞机,是保障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是通航运行的最基本“工具”。为此,通航的飞机维修工作对保障通航行业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航飞机与运输飞机相比,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航维修工作与运输航空维修工作一样是系统工程。通航维修工作的安全标准与要求,与运输飞机相比基本没有区别。因此对“载客载人的直升机飞行”,必须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确保维修工作的绝对安全、确保维修工作的全周期安全。
通航维修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对工作制度、训练培训、检查督导等流程进行管理。工作制度流程包括各类与维修工作相关的工作手册、工作程序、工作规章、工作制度、工作标准等;训练培训流程包括各项与维修工作有关的初训、复训、考核、模拟、演练等;检查督导流程主要包括各类维修安全巡查、检查、督查、审计和安全评估等工作。从管理角度来细分,又可以把通航维修管理工作分为安全管理、质量可靠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和其他综合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全周期管理。安全管理,包含安全政策、安全监察、风险评估、事件调查、安全内审、整改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等工作;质量可靠性管理,包含对法规规章、程序手册、时控件、重要参数监控、质量内审等工作的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则是指维修方案编写、工卡编制与发布、技术通告的处理与评估、技术支援等工作;生产运行管理则是包含直接的航班保障、定检计划与实施、基地运行等工作;其他综合管理就是工具管理、设备管理、航材管理、危化品管理、耗材管理、现场管理、(电脑)系统管理等管理工作的统称。可见,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的流程长、范围广,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才能有效实施全周期管理,更好地确保维修安全。
系统思维在维修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系统思维是一种常用思维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用整体观、全局观来思考问题,而不只是就事论事。系统思维要求把要想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与研究。而安全工作以及维修管理工作本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上述机务维修工作流程与管理内容来看,将系统思维运用到机务维修管理工作中去,也就是对前述五项管理工作分别利用系统思维来细化、完善全流程、全周期的“管理”,以期更好地预防控制各环节风险,更好地保障维修安全。下面结合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实际,重点分析南航“安全七大体系”这一安全管理的系统思维在通航公司维修工作中的运用实践。
南航“安全七大体系”最早于2019年提出,由国际民航组织广泛推广的SMS(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SMS的四大支柱,即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促进、安全保证等内容,细分成7个方面,即安全责任、规章手册、风险管控、训练培训、过程控制、安全文化与科技创新,并运用系统思维不断丰富七项内容,最终形成安全七大体系,成为具有南航特色的安全管理方法与工具。目前,还在持续优化完善当中。
维修系统要运用SMS以及“安全七大体系”来管控维修全过程、全周期,确保维修安全。
(一)质量可靠性管理(风险控制体系)
对通航维修系统而言,保证飞机的质量(适航)可靠性是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与工作,所以对通航维修的管理必须把“质量可靠性”放在突出位置。这方面主要包含维修资质与维修能力的管理、维修质量的监控等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防控风险,确保飞机适航与安全。
1.维修资质与维修能力的管理(安全责任体系)。维修厂要落实责任体系的要求,健全厂安委会、技术委员会,厂安委会负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主抓安全责任的落实,规范系列安全制度;技术委员会负责落实技术管理责任,制定维修厂维修资质与维修能力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日常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强化个人能力与集体能力的共同促进与提升。
2.维修质量的监控(过程控制体系)。出于提高飞机航后维护质量、减轻航前工作量、节省飞机准备时间、提高航线保障效率等目的,维修厂制定《航后维护标准》与《航后维护质量抽查制度》,使工作标准量化、明确,并运用过程控制体系来管控日常工作。同时,还需通过下载飞机HUMS数据、建立故障数据库、安全内审等制度、措施,强化飞机可靠性以及预防性维修的管理工作,把安全关口前移,将维修过程与质量分析等工作前置化,充分运用过程控制体系的系统思维不断强化维修质量可靠性管理。
(二)工程技术管理(规章手册体系)
工程技术管理主要内容包含各类技术信件(含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等)评估、维修工卡编写、重要故障管控以及培训管理等,其首要目的与职责就是要保证工程技术相关文件、规范与通告内容的全面、准确性,所以工程技术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讲属于规章手册体系范畴。
1.技术信件的管控(过程控制体系)。维修厂要制定制度与管控程序,对航空器、发动机厂家发出的服务通告、服务信函或适航当局的适航指令等,进行专业分析评估;经评估后,一部分要转化成技术/专业指导类参考类文件,由培训室负责组织宣贯、培训;一部分要转化成工程指令,下发到外场车间实施。
2.维修工卡的编制(风险管控体系)。为了更好地落实“盯组织盯系统”,维修厂需充分利用GME(通航维修工程管理系统)来录入日常各类故障数据,建立“故障大数据”库,通过对日常典型故障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制定更科学的“事前保养”与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并结合各项工作背后的“风险识别”与“经验积累”编制各机型对应的SWO(shop work order)工卡,有效降低飞机故障率,减少重大及重复性故障的产生,进一步提高飞机完好率。
3.重要故障的管控(过程控制体系)。为了切实保障飞行安全,维修厂要特别关注涉及发动机、流体系统(含燃油、滑油、液压系统)、操纵系统(钢索结构)、齿轮箱、火警警告等的重要故障。一是要制定重要故障管控程序,发挥“盯组织”的作用,在审批环节多一层组织(领导)审批流程,提高放行把关力度;二是要对排故人员资质、排故过程以及故障原因等进行审核,确保排故彻底,保证飞机不带故障上天;三是要对重要故障,维修厂还要与飞行部(机组)建立联系沟通与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沟通、定期反馈、相互交底,共同保障安全。
4.维修培训管理(训练培训体系)。安全质量来自于培训,维修单位更要重视、管理好培训。一般维修厂的培训包含个人技能、资质能力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也包含安全素质、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因此,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注重其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教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与安全文化理念。南航通航维修厂为了提高大家参与培训以及授课的积极性,创新制定了“培训积分制”,对培训与参训工作都进行系统管理、考核,促进培训工作有序、有质量地推进。
(三)生产运行管理(过程控制体系)
对维修单位而言,生产运行管理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即日常航班的保障、大型定检工作的开展、作业基地的正常运行等。
1.日常航班的保障——拆装风险的防控(风险管控体系、过程控制体系)。作为维修人员都知道,在日常航班保障过程中,飞机排故和部件的拆装过程最容易出现“错忘漏”等不安全行为。从“盯人盯事”的角度,为了将飞机排故和部件拆装的风险显性化,南航通航维修厂建立了“飞机故障及部件拆装汇报”微信群,要求负责人/放行人员在飞机出现故障后或执行部件拆装前,需在群内第一时间报告故障情况,以及此次拆装工作的风险与注意事项,由群内技术高工、车间主任以及安全室人员对风险提示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核、抽查,并对“疑难”故障提供技术支援,确保全面识别风险并有可控措施;同时,还必须强调具体工作负责人要在现场与同小组人员进行风险“交底”,现场解释说明风险与预防措施;其次是涉及重要系统的拆装工作,均需按照《操纵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流体系统维护检查程序》要求,将重要工作环节的影像记录和填写完成的单卡及时反馈至群内,由技术高工、车间主任对相应检查单及工作影像进行审核放行,严把放行关。
2.定检工作的实施(过程控制体系)。通过经验积累,南航通航维修厂对大型定检工作APS流程进行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分解成15个步骤,分别是:A工作有准备(包含工作明确、人员安排、资质审核、工具航材准备、手册预习、责任划分、开工布置/领导要求),P工作有程序(手册在现场、风险有说明、防范有措施),S工作有标准(开工会议制度、工作现场6S标准、检验记录要求、收工现场整理制度、收工讲评制度),做到APS理念在定检工作中项项有落实,步步有验证。
3.作业基地的正常运行——远程监控(过程控制体系)。对通航行业而言,通航公司的临时作业点、外作业基地都很多,所以维修工作的全周期管理还必须考虑对作业基地(作业点)的管理。由于一个作业点,往往就是一架直升机,7~8人小团队,维修人员也就2~3人。因此,其监管工作只能想办法用远程监控手段来实现。一方面飞机的看护,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来实现;另一方面维护工作与安全把关,可借助微信群与影像资料来管控。比如南航通航的巡线业务,公司运安部就制作了“航前协作单”,每次飞行前,必须由机长带领机务、第三方作业人员一起进行班前会,不仅要识别风险,还要对飞机状况进行“交底”了解,相当于监管机务维修工作。同时,飞行、机务、航务、电力公司作业人员等四方人员充分识别风险、充分了解飞机状况、充分准备所飞计划航线(电网路线)之后,才能共同签署“航前协作单”,并必须即时拍照在微信群中上报,相关部门、人员要进行抽查和检查,共同保证外基地(作业点)的安全飞行。
(四)其他综合管理(科技创新体系)
维修厂的综合管理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现场管理、工具管理、设备管理、航材(含航化品)管理、耗材管理等。为了有序管理、规范管理,通过多年摸索,南航通航目前主要采用以下科技手段(管理系统)来支撑对维修综合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
1.维修现场管理—6S管理的推广(安全文化体系)。南航通航维修厂于2012年实施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六大方面的管理),旨在通过现场各要素的标准化建立与应用、规范维修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规范维修现场管理,逐步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提升员工的作风纪律与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支撑维修标准化管理,更好地践行APS理论,有效防范“错忘漏”性质的维修差错。
2.维修科技运用—维修工程管理系统(科技创新体系)。GME系统(通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系统),涵盖工程管理、资质管理、生产计划、时控件监控、安全管理、航材管理、工具管理等七大版块,用于支撑维修工作的系统化、电脑流程化的自动管理。目前,南航通航正在开发适用的“工卡管理系统”,准备逐步把重要定检工卡“数字化”,以进一步提高人工效率,向“数字化”维修迈出第一步。
3.维修科技运用—VIT视讯系统(科技创新体系)。VIT可视化视讯系统拥有人员资质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维修工时管理、风险识别与提示、视听系统、(工作)防中断等六大功能,用于支撑维修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用科技手段把风险防控落实到岗位,相当于用科技手段让“盯人盯事”与“盯组织盯系统”协同发力,共同促推维修安全。
图1:通航维修工作全周期管理示意图
综上所述,通航维修工作的全周期管理如图1,就是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以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安全七大体系为手段,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目的,将风险管理渗透到“质量可靠性、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其他综合”等四个方面的管理活动中去,充分统筹“盯人盯事”与“盯组织盯系统”,对飞机维修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唯有如此,通航维修工作的安全才有本质保障,通航行业的飞行安全才能平稳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