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对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体质转化的影响*
2023-02-09谢艺卓赵蕾朱玉琼蔡禹婕闵洁郭荣娟叶敏谭琳月姜荣荣
谢艺卓,赵蕾,朱玉琼,蔡禹婕,闵洁,郭荣娟,叶敏,谭琳月,姜荣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体育锻炼少的人群增多,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增多。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达到健康标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疾病的临床诊断[1]。如果积极防治,亚健康就会转化为健康,否则容易导致疾病发生[2]。有研究报道,全球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3],我国也有超过7亿的亚健康人群[4]。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5],其中,平和质为健康体质,其余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目前,我国约有2/3的人群为偏颇体质,且偏颇体质会增加亚健康状态的风险[6]。
刮痧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不同刮痧器具在体表进行刮拭,具有活血通络、调畅气血、养生保健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7]。研究表明,刮痧可以改善痰湿体质[8]和阴虚体质[9]。因此,为探索背部刮痧对不同体质人群体质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体质人群6次背部刮痧前后的体质评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在校本科生24例,脱落2例,年龄(19.41±1.182)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平和质1例,基本是平和质2例,有1种偏颇体质7例,有2种偏颇体质4例,有3种偏颇体质4例,有4种偏颇体质3例,有6种偏颇体质1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体质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年龄18~25岁;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1.3 病例排除标准存在刮痧禁忌症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背部皮肤破损等。
1.4 病例脱落标准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研究观察者,观察记录不完整者,资料不全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刮痧者;不予合作,自行退出者。
1.5 研究方法对22例大学生进行6次背部刮痧。刮痧操作流程:暴露背部,涂抹刮痧油后行刮痧治疗,以出痧为度,不强求出痧。用铜砭刮痧板从督脉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刮拭到腰俞穴,按此法反复刮拭多次,并以刮痧板一角点刮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再刮拭背部两条足太阳膀胱经,先内侧后外侧,自上而下,后同样以刮痧板一角点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每隔 5~7 d刮痧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刮痧注意事项:刮痧治疗时研究对象忌过饥、过饱;刮痧过程中密切观察,防止出现晕刮,并注意保暖、避风;刮痧结束后,嘱多饮温开水,至少间隔3 h后方可洗澡。
1.6 观察指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共9个部分,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八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平和质”;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不满足以上条件者,判定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
痧象: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研究对象刮痧后背部痧象的照片。研究对象端正坐位,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不要耸肩;研究者拍摄研究对象的整个背部(上至发际线,下至臀部坐在凳子上的那条线,脊柱在正中间,左至左手臂,右至右手臂),平视拍摄,避免逆光拍摄,确保图片清晰,放大能够看到毛孔。若使用手机拍摄,则需关掉美颜功能。
2 结果
2.1 刮痧前后体质评分比较经过6次刮痧,平和质10例,基本是平和质8例,有1种偏颇体质2例,有3种偏颇体质1例,有4种偏颇体质1例。
如表1所示,平和质评分总体上随刮痧次数的增多而升高,偏颇体质评分总体上随刮痧次数的增多而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刮痧前后九种体质评分对比
①平和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3、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不断升高;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2、第3、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不断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阴虚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痰湿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2次刮痧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3次刮痧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⑤湿热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3、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2次刮痧相比较,第5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⑥气郁质评分:与刮痧前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4、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与第2次刮痧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⑦特禀质评分: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5、第6次刮痧的评分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痧象①研究对象A刮痧前体质为气虚质、湿热质,倾向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68分,气虚质40分,阳虚质28分,阴虚质34分,痰湿质34分,湿热质54分,血瘀质32分,气郁质28分,特禀质25分。第1次刮痧后皮肤出现紫红色片状瘀斑,瘀斑较周围皮肤稍高;第4次刮痧后体质为平和质,平和质84分,气虚质6分,阳虚质14分,阴虚质13分,痰湿质16分,湿热质13分,血瘀质7分,气郁质7分,特禀质11分,皮肤出痧减少,颜色变淡;第6次刮痧后体质为平和质,平和质88分,气虚质6分,阳虚质11分,阴虚质16分,痰湿质9分,湿热质13分,血瘀质11分,气郁质7分,特禀质11分,皮肤仅出现点状浅红色痧斑。
②研究对象B刮痧前体质为气虚质,倾向阳虚质,平和质53分,气虚质41分,阳虚质36分,阴虚质28分,痰湿质25分,湿热质17分,血瘀质14分,气郁质29分,特禀质21分。第1次刮痧后皮肤出现紫红色的片状瘀斑,瘀斑较周围皮肤稍高,出现条索状物;第4次刮痧后体质为平和质,平和质81分,气虚质9分,阳虚质0分,阴虚质6分,痰湿质19分,湿热质13分,血瘀质7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0分,出痧明显减少,颜色变浅,仍存在明显的条索状物;第6次刮痧后体质为平和质,平和质84分,气虚质21分,阳虚质10分,阴虚质6分,痰湿质9分,湿热质12分,血瘀质3分,气郁质21分,特禀质7分,出痧散在,颜色浅淡,条索状物减少。
3 讨论
刮痧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排毒解毒的功效[10]。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六次刮痧后平和质评分有所升高,偏颇体质评分有所降低。经体质辨识后,平和质人数增多,偏颇体质人数减少。因此,刮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偏颇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背部刮痧对平和质评分的影响:第2次刮痧后,随着刮痧次数的增加,平和质评分不断升高,升高幅度不断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背部刮痧可调畅气血、调整阴阳。
背部刮痧对气虚质评分的影响:气虚质评分随刮痧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第6次刮痧后评分有轻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尹艳等[11]认为刮痧可以改善气虚质的结论一致。刮痧可以刺激局部毛细血管与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环[11]。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可为气的载体,正气可随血液布行全身[12]。因此,背部刮痧可以改善气虚症状。
背部刮痧对阳虚质评分的影响:阳虚质评分随刮痧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行于身后正中线,总督全身阳经经气,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古称“巨阳”,为诸阳气之宗属,通过刮拭督脉和膀胱经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振奋阳气[13-14]。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分布有五脏六腑之背俞穴,背俞穴为脏腑气血输注汇集于腰背部的穴位[15],在背部刮痧过程中,可刺激背俞穴,调节脏腑气血,促进阳气升发,温经散寒。也有研究表明,刮痧可以改变皮下微血管压力,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流灌注量,而血流灌注量与皮肤温度存在正相关,可使刮拭部位的皮肤温度升高[16]。因此,背部刮痧可改善阳虚症状。
背部刮痧对阴虚质评分的影响:第2次刮痧后,随着刮痧次数的增加,阴虚质评分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龙娇[9]认为刮痧能改善阴虚体质相关症状的结论一致。阴虚质是由于体内阴液亏少导致阴虚火旺的一种体质类型[17],以肾阴虚为本,心、肺、肝、胃虚火为标,涉及上、中、下三焦[9],樊新荣等[18]的研究表明,阴虚人群多表现为背俞穴温度稍高的虚热状态。本研究刮拭背部膀胱经及背俞穴,范围涉及上、中、下三焦,可清泻心、肺、肝、胃、肾之火,改善阴虚火旺的症状。
背部刮痧对痰湿质评分的影响:第2次刮痧后,随着刮痧次数的增加,痰湿质评分不断降低,降低幅度不断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小媛等[19]关于刮痧能促进痰湿质转化为平和质的结论一致。脾不健运,湿聚成痰,痰湿质与脾胃关系密切,背部刮痧涉及脾之背俞穴——脾俞、胃之背俞穴——胃俞、脾胃背部反射区,可升清降浊、涤痰化湿。
背部刮痧对湿热质评分的影响:第2次刮痧后,随着刮痧次数的增加,湿热质评分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宋箱[20]采用刮痧治疗湿热型痤疮的研究结果一致。背部刮痧不仅可以调理脾胃、涤痰化湿,而且可以增加皮肤表面的微灌注,通过行气、活血、打开毛孔的方式,促进体内的湿热之邪向外渗透,达到泻热的目的[21]。因此,背部刮痧可疏通经络、清热排毒、疏散风热瘀毒、改善湿热体质[20]。
背部刮痧对血瘀质评分的影响:血瘀质评分随刮痧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第5次刮痧后评分较前次有轻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烨群等[22]关于循经刮痧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结论一致。研究表明,刮痧可反射性调节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直接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毛细血管开放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6]。因此,背部刮痧可激发经络之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23],对血瘀质的改善效果较好。
背部刮痧对气郁质评分的影响:气郁质评分随刮痧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淑芳等[24]关于铜砭刮痧可降低气郁血瘀证候积分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精神压力增大,抑郁焦虑导致肝失疏泄,背部刮痧可疏通经络,且本研究的刮拭范围涉及肝之背俞穴——肝俞、肝胆背部反射区,能调畅气机,改善气郁质的症状。
背部刮痧对特禀质评分的影响:特禀质评分随刮痧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降低幅度减小。在9种体质中,特禀质刮痧前后的改变最小,仅与第1次刮痧相比较,第5次、第6次刮痧后的特禀质评分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禀质是先天禀赋异于常人,不同于其他偏颇体质的特异性体质[25-26],与先天性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过敏体质的人群多为特禀质[27]。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刮痧对不同证型的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28],而本研究中刮痧对特禀质的改善与其他体质相比较所需时间更长,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的特禀质人群较少,且单纯背部刮痧与辨证循经选穴刮痧相比缺乏针对性,改善特禀质的作用小。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平和质评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偏颇体质评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9种体质均发生显著改变。说明背部刮痧对偏颇体质人群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影响显著,可促进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偏颇体质向平和质转化。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第一,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样本均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本科生,年龄分布集中;第二,部分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受到感冒、期末考试、气温降低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体质评分出现极端值。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并控制研究期间的其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