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视域下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3-02-08吴星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联会队伍

吴星辰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天津 南开 300193)

无党派人士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政党协商。”[1]12-13无党派人士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所在,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始终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力量。在其他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并不存在像中国这样的无党派人士这么一个群体。我国的无党派人士,是一个含有特定政治色彩的名词,无党派人士存在的前提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既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励精图治的一百年,更是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伟大贡献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革命重任,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是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历程,同时也是与党外代表人士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历程。“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各政党的共同目标。”[2]3新中国成立以来,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特殊优势作用,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无党派人士队伍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无党派人士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无党派人士队伍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无党派人士队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本文坚持正确党史观,试图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视角,聚焦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认真分析和总结无党派人士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对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影响无党派代表人士作用发挥的要素,以及加强和改进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策略等方面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发展历程

无党派人士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普遍拥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在各自专业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必将一以贯之地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建设一支能打硬仗,能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可堪重用的无党派人士队伍,是我国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努力方向。无党派人士固然有着参政议政能力强、专业素养水平高等天然优势,但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已成为制约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瓶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用历史的维度分析、发掘、整理和研究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持续发挥党在同心圆中居于圆心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众星拱月”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无党派人士历来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怀,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达成了情感上的共识,也奠定了携手前进的基础。回顾无党派人士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统一战线在中国存在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

(一)无党派人士的萌芽阶段

无党派是相对党派而言的存在,没有政党就没有无党派,无党派是现代政治的产物,是伴随着政党在我国逐渐兴起而诞生的。可以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帝王统治,带来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曙光,政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萌芽,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就是具有政党性质的组织,随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因而可以说,推翻满清王朝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个阶段,是无党派人士的发展萌芽阶段。

(二)无党派人士发展初期

如果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觉醒,那么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的蹂躏践踏,则让所有不甘忍受主权被侵犯、生命被威胁的人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这条统一战线发挥最大群体效能的体现。那时以郭沫若、马寅初、李达为代表的一批不满国民党统治的爱国民主人士就开始在国统区单枪匹马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由于很难结成组织,在孤军奋战中,他们中有的牺牲,有的被迫害,但这种不畏生死的民族大义却感召着一大批仁人志士。也正是那时,他们开始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思想上的认可。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尝试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探索出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政权中合作的内容、形式、原则等,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这一阶段,由于大部分民主党派还没有建立,所以无党派人士就成为党外人士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的认可发展为达成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共识,开始了革命合作。

(三)无党派人士登上历史舞台

解放战争时期,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参与中国革命的顶峰阶段。这时,无党派人士被冠以“社会贤达”的称谓,他们具有爱国热情,并且超然于政治,不愿加入任何党派。1946年由国民政府召开的旧政协会议,“社会贤达”以独立身份被邀请参加,可见无党派人士在国民党看来已成为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这个时期,虽然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仍属于社会名流,不具有党派属性。

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爱国民主人士倾尽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热切期望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郭沫若等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响应“五一口号”,在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周恩来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议上发言指出,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在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首次界定了无党派人士具有党派属性的实质。

(四)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政权

新中国成立以后,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党外人士中汇集了一大批具有很高科学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其在国家政权中任职的庞大阵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求贤若渴,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强烈诉求。至改革开放前的这一阶段,无党派人士以老一辈参加过民主革命为主要构成,因而其称谓还是“无党派民主人士”。

改革开放后,无党派人士出现了新老交替,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群体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斗争。中共中央统战部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中,正式规范了“无党派人士”这个称谓,且沿用至今。无党派人士称谓的沿革,体现了其在中国革命及建设各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可忽视和替代。

二、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在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涌现了一部分先进典型,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无党派代表人士自身的独立性、个体性、无组织性和多元化对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提出了极大挑战。目前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还有问题和不足,发展也不平衡。从数量上看,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无党派人士中组织观念较强和较差的约占30%,一般的约占70%,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形态;从类型上看,规模较大的知联会发挥作用普遍较好,而规模较小的知联会发挥作用总体一般或较差;从活动形式上看,统战部门直接抓的各专委会主任参加活动的,组织发挥作用一般较好,其他的发挥作用则相对较弱。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结构、基础保障等方面查找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统战部门的重视程度、知联会专委会主任和无党派人士自身的状况影响着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知联会理事的理解和支持是影响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独特的外部关键因素,如若这些组织和人员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就会成为影响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根源性因素。

在整体环境上,各级统战部门给予了无党派人士的发展极大关注,但仍有少数统战干部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这种现象在以往表现得较为明显,部分统战干部、知联会专委会主任、理事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这些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或民主党派成员不一样,没有独立的组织体系实施影响,认为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没有切实有力的抓手和组织平台。这些认识使得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有效进行。

(二)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既依赖于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也依赖于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从外部来考察,改进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理顺隶属关系、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营造舆论环境等都是进一步优化组织发挥作用环境的重要方面;从内部考察,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赢得无党派人士支持和配合、强化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无党派人士管理、重视基础条件建设等都是进一步优化组织发挥作用环境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是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内在性因素,也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委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具体执行机构、督促检查机构,承担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责”[1]9。其中第四条主要职责是“联系民主党派,牵头协调无党派人士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1]9从外部环境看,统战部门牵头抓总,知联会发挥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主阵地作用,共同推进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格局还只是初步形成,要真正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还需要时间和努力。知联会联谊交友、团结进步、政治引导、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方面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制度还需要认真执行、严格贯彻和落实到位。知联会工作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模糊、交叉重叠、“空白”“盲点”的现象,对无党派人士的管理工作作用发挥不到位,对其实施组织管理大多通过单位和部门进行带有个人管理性质的个体管理,造成无党派人士缺少归属感,进而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和服务培养效果甚微。对于一些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重要社会职务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过于注重发挥其专业特长,忽略其统战法宝作用的发挥。

同时,新修订《条例》贯彻落实,也给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带来了新要求、新遵循,需要及时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等进行调整和适应。

从知联会内部看,定期例会、定期调度、定期通报、教育培训、责任考评、投入保障、典型宣传等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组织平台缺乏吸引力,通过何种方法、运用什么方式、在哪些工作事项中发挥作用等内容缺少制度规定。

(三)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队伍建设也是知联会中的根本性内容,是统战工作的内在动力,各专委会主委力量不足,方法不多,理事作用薄弱,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使得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知联会作为党和政府与无党派人士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其组织过于松散,统战工作开展就非常不利。专委会主任的选择面比较窄,选择政治强、业务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统战、会管理的人才难度比较大,从而导致一些专委会主任、理事没有统战工作经验,并且大部分都是兼职,没有时间和精力全面、系统地开展统战工作。专委会主任、理事一般均不是专职人员,他们大多是知联会内部选拔产生的,缺乏统战工作知识和实践经验,影响了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基础保障不够到位

除了体制机制保障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的人员保障之外,活动经费保障和场所保障对于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也必不可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制度层面的活动经费和组织活动场所缺少保证,知联会内部成员之间开展活动就会非常困难,无党派人士也很难真正找到“家”的感觉。虽然一些地方初步建立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但是还有一些知联会面临着活动经费、场所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团结教育引导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单单依靠社会主义学院短期培训无法达到真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功效。

(五)方式方法不够创新

知联会发挥作用不够理想,往往与其工作方式、工作手段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无党派人士特点和会员需求有关,活动载体不够创新,党委统战部门只注重知联会服务和奉献功能,导致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没有强有力的平台,提供服务不足,对无党派人士工作与生活关心爱护相对不足。活动比较单一、活动手段不新、活动效果有限等成为影响知联会发挥实质作用的重要因素。无党派代表人士普遍对提升自身业务素质需求强烈,希望得到党委统战部门的帮助,但一些知联会开展工作时没有把知联会的活动与组织、会员、理事的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生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知联会,组织活动多满足于开会、读报、学文件,会员常常处于不积极状态。一些知联会照搬套用其他领域社会团体的传统模式,没有从知联会是中国共产党对无党派知识分子进行政治引导的重要平台的高度把握和认知,没有从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利益协调、运作模式等特点和规律上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存在会内活动与政治引导脱节的现象,无法适应无党派人士政治思想观点多元复杂化的新特点。

(六)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在调研中,很多知联会反映当前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研究不到位、不深入的问题,对知联会具有政治性和统战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作用发挥不到位。同时,也存在着对新时代无党派人士界定标准不一致,对无党派人士自身特点调查研究和科学总结不够,调查研究和科学总结缺少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公开媒体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理论性文章报道和研究不多,对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典型性做法和经验宣传不够等问题。

三、制约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因素

回顾无党派人士发展历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伟大之处,也能更加坚定地维护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伟大创举。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正因为有党外人士的通力合作和理解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3]352新形势下,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党的中心任务也由民族独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新任务,无党派人士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制约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因素不容忽视。需从当前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现状、影响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总结无党派人士在个体和群体作用发挥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从而为进一步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加强队伍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建议做现实构建和理论破题。

(一)组织形式的松散状态使参与政治协商的平台受限

政协会议中专门设立了无党派人士界别,可以使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会议平台,如提出提案、建议,或者在政协中任职进行政治参与。但是在政协大会闭会期间,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治的平台就受到限制了。

虽然无党派人士具有参政党性质,但与八个参政党这种有专门党组织、专门章程、专门的经费支持和专门的党务工作者不同。无党派人士现阶段还是以统战部门某处室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形式,不能形成独立的提案报送单位,不能进行有效教育和管理,基本还是以个人名义参加政治活动的单兵作战状态。所以说,组织形式的松散,甚至可以说无组织形式,成为无党派人士不仅是参加政治协商,更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最大瓶颈。

(二)不同界别导致内部联结力较弱

无党派人士被赋予了参政党属性,且在政治协商中被视为一个群体。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群体的构成有几方面的特点,即群体内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共同的价值观、群体内有一定结构等。由于没有固定的组织载体,再加上无党派人士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很难形成一定的联结性,教育背景的不同,会对成员价值观、认同感有一定的影响,很难像民主党派成员一样对组织有归属感。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形式,也无法形成严密的组织结构,从而发挥联结作用。在无党派人士之间,即使在政协会议上被归属为同一界别,也经常会出现政治主张和观点不一样的情况。

(三)无党派人士工作载体比较单一

开展无党派人士的活动,各地统战部门大多采取联谊会的形式,活动方式大多还是开会研讨、座谈交流等,内容比较单一,达不到凝聚的效果。而且这种联谊会没有统一的组织规范,在人员构成和组织形式上都存在不同差异,有的以无党派代表人士为主,有的则是党外知识分子人数占优。无党派人士本来进行参政的渠道就比较少,在政协会议闭会期间更加突出,这样松散的联谊会则起不到组织无党派人士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作用。

(四)无党派人士政治诉求多元化带来新挑战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面对新发展阶段,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诉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成长经历来看,新一代无党派人士与经历过民主革命洗礼的老一辈无党派人士差异较大。其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更加活跃,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在面临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有些思想信念薄弱的无党派人士可能会产生动摇。甚至当政治活动影响到个人工作时,会有一些无党派人士放弃参政职能,选择一心发展个人事业。

四、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现在,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觉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工作。”[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3]33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要从创新工作思路出发,着眼于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无党派人士干部培养纳入到组织部门的整体干部培养和任用的长远规划之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养、选拔使用、挂职锻炼等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有战略规划,克服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要按照“使用一批、备选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扎实做好无党派人士队伍培养使用工作。知联会是无党派人士联谊交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平台,承担着联系、引领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责任。党和政府通过知联会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的沟通、交流、联系和思想政治引导,使无党派人士更好、更优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的职能。

(一)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思想认识水平

无党派人士的选拔培养主要依托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统战部门要结合当前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思想培训、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交流研讨等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历史和现实作出的回答,是国际对比得出的结论。我们讲中国特色,既是独具特色的,又是独具优势的。”[3]541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加强对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和共识教育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培养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继续发扬老一辈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认同,增强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信心。以“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根基、重履职、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持续在学懂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发力,在深入调研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发力,在聚焦问题边学边改上发力,不断强化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意识,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修养,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无党派人士履职能力水平,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认真履行专项民主监督职责,结合学科专业特长,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发挥党委统战部在无党派人士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工作机制,必须适合其分散在不同的工作单位、没有自身的组织系统的自身特点,要切实保证他们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履行好职责,发挥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委统战部的牵头协调作用,并且要被大多数无党派人士广泛认可,使之成为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和依据。各级统战部要注意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负责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无党派人士工作,建立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制度,并逐步探索有效的工作载体。建立并完善无党派人士理论学习制度、参政议政制度、人才管理制度、选拔考察培养制度、推荐任用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相关激励机制、经费保障制度等,不断推进制度体系规范化建设,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等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协商会、情况通报会以及开展考察调研活动时,要邀请无党派人士参加,为无党派人士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做实秘书处、优化内部机制,设立负责调研的内设部门,提高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

(三)规范无党派人士的工作载体

探索无党派人士在政协闭会期间工作载体新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工作载体,让无党派人士在政协闭会期间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成立建言献策小组,打造社会服务品牌等。目前的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工作载体形式可以继续完善,充分发挥联谊会的平台作用,探索创新活动形式。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逐步拓宽联谊会的影响。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知联会的特点和面临挑战,加强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把广大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本地区本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做实知联会专委会和秘书处,进一步链接各知联会资源;建设“知联会”品牌,在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方面更好发挥群体作用。要充分发挥联谊会的交友功能,在无党派人士成长的方方面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如解决无党派人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切身利益,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联情联谊,举办各类“沙龙”和“走进”活动,让知友们充分感受知联会“家”的温度。

(四)注重培养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

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出现,在发现人才、举荐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洽国之要,首在用人。”[3]129民主党派组织拥有严密的结构,党派领导人往往都是行业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更容易发挥“头雁效应”。无党派人士队伍也应像民主党派一样,注重培养旗帜性人物,在群体内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抓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发挥好“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作用。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需要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发挥正能量、具有一定层次。他们对社会是有积极贡献的和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因此,培养旗帜性人物,应积极探索符合无党派人士自身特点的成长路径,这就需要组织部门、统战部门严格执行“将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发现、培养好苗子,并做好人才预留储备工作。还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加强对重点人士的培养,把他们纳入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积极搭建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和土壤。要按照干部成长规律进行培养,重视从基层逐级培养无党派人士,为其搭建成长阶梯。各级组织、统战部门要本着成熟一个安排一个的原则,选拔任用既在专业技术领域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又有参政议政能力和愿望的优秀人才,绝不为了安排而安排。对已经确定为无党派人士的,要实施动态化管理,建立并完善数据库,并随时进行更新摸底。要加大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力度,为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搭设进步成长的平台,组织参与重大调研、考察和外事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合作共事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广泛认同的无党派人士队伍。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联会队伍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老”手艺绽放“新”风采——记宜兴市新联会理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婷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刍议
定位、关系、目标——知联会建设的三个命题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