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实问题,拓宽国际视野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马呈元教授访谈
2023-02-08马呈元,姚嘉源,陈东阳等
访谈对象:马呈元(1957-),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国际刑法。曾于《研究生法学》1999 年第2 期发表论文《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于《研究生法学》2022 年第1 期发表论文《论国际刑事法院与〈罗马规约〉非缔约国的关系》。
访谈者:姚嘉源,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2021 级硕士研究生;陈东阳,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2021 级硕士研究生;李俊江,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2022 级硕士研究生。
问:马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研究生法学》的支持,您曾两次在《研究生法学》发表文章,您认为这种学生为主的办刊模式有什么意义?
答:今年是《研究生法学》创刊40 周年,可以看出,刊物质量提升还是较大的。1999 年,我在《研究生法学》发表了《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准则》,当时我已经是老师了。当时的《研究生法学》编辑会定期邀请老师和同学针对时事进行写作,并在刊物上发表,对于时事的关注比较多。希望大家在办刊中也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多多关注一些热点问题。
学生为主的办刊方式目前在国内并不是主流。不过美国的许多刊物都是学生主办的,虽有教授指导,但是办刊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90 年代我作为访问学者去乔治城大学时,他们有一个很有名的刊物叫Georgetown Law Review,我看到他们的刊物就是主要由学生来办的,稿件也有许多来自学生。也就是说,这种办刊模式,特别是在法学刊物这个方面,学生办刊虽然不是主要模式,但也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希望大家继续坚持这种模式,越办越好。
问:不管是在本科生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您的课堂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家都从您的课堂上收获颇多。请问您认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有何不同,研究生接受的学术训练有什么意义?
答:类比本科,研究生阶段一节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教过高中、本科和研究生,我认为无论是你们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上大学,可能会觉得比高中的时候,特别是高三的时候,放松了很多。其实在大学,很大程度上本意就应该是这样,以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为主。但是有时候学生可能调整不过来。高三的时候学习完全是“填鸭式”的,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到了大学,一下子放松以后,没有能够调整过来。特别对文科来说,更需要主动学习,文科的知识大多来自于看书,不需要实验室,也少有社会调查。
从学科设置上来看,法学是一级学科,国际法学是二级学科,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是三级学科。研究生阶段进入了更专的法学领域,客观上来讲,知识面反而更窄。但是这个时期和本科不一样地方在于,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大学本科是知识的积累,研究生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在学术上体现为写作能力,在社会实践的方面体现为工作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现在国家提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国际社会争取与我们国际地位匹配的话语权需要借助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法语,而不仅仅是使用中文争取话语权就可以了,语言的积累不是迅速能完成的。外语学习的意义大的方面体现在争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小的方面是对于个人具体工作的帮助,比如现在有很多涉外法律业务。
问:老师从2006 年开始翻译近代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全三卷)、《海洋自由论》《捕获法》共五部国际法名著,历时十余年,最终形成约200 万字的翻译著作。对这几部著作,我们同学读起来普遍感觉比较晦涩,老师觉得我们现在读格劳秀斯的著作等,对学习国际法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吗?
答:语言学习实际上是积累的过程,在翻译中,许多人取巧,用翻译软件翻译后再进行修正,这种做法客观上不可取。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不能仅仅只提升读的能力,多听有助于多讲,多看也有助于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我记得我在北外有一次考试,一张卷子300 个空,选择不定冠词或者定冠词或者不填,如果每个都仔细思考不可能做完,其实就是语感的培养。
格劳秀斯的著作学说是近代国际法的最经典的素材。从写作顺序上,依次是《捕获法》《海洋自由论》《战争与和平法》,我都翻译完了,从2006 年到2017 年,用了十年还多的时间。从学术价值来讲,我认为现代国际法毕竟是建立在近代国际法基础之上的,即使是国际法学的理论,现代国际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近代国际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大家学习国际法的各个学派,就包括格劳秀斯的折中法学派,从学术上来讲研究他的著作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毕竟是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和约形成了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与此同时,在30 年战争之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为近代国际法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战争与和平法》内容庞杂,包括战时法与平时法,涉及到战争的情况,也有涉及解决民商事纠纷的情况,涉及到世俗,也涉及到宗教、哲学,这也反映了国际法还未成为独立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相混淆的情况。其中关于外交、条约、引渡等传统国际法的内容写的十分详细,这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问:今年是《研究生法学》创刊40 周年,老师对于刊物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或寄语吗?
答:我一直对《研究生法学》评价很高,也有很高的期待。第一,坚持优良传统,坚持学生办刊为主的模式,争取学校的支持。第二,在容许的范围内,多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将理论研究和实务结合起来,无论是对刊物影响力还是对本身学术价值的提升都非常重要。第三,以后是否可以尝试在语言上进行探索,比如在刊物中每期增加一两篇学术质量高、主题有吸引力的英文论文,可以从增加一两篇英文论文或者书评入手。这也是对国家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升国际话语权号召的积极响应,在坚持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增加同学们的英文学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