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铁甲:起笔落墨见精神

2023-02-08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铁甲笔法书法作品

郑智维

张铁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言简意赅,常有高见;泰然自若,从容温和;忠厚笃诚,可以托付。寥寥数词,勾勒出朋友眼中的张铁甲。

张铁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国资委机关书法协会副会长,现任职于国务院国资委有色金属离退休干部局。

痴情翰墨,他三十余载春秋寒暑不辍。师从著名书法家王友谊,远取古贤,业余苦耕,雅为至爱,会心于真草隶篆之间,乐此不疲。关于自己,他曾自嘲为“三八”干部: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书法。

得益于用功颇深,张铁甲的书法作品诸体俱佳,真草隶篆兼擅,用笔安详而多变,章法宗古变新,尤以行草和篆隶为佳。

起笔落墨,均可见人格、显担当。

在书法创作中,张铁甲主张,要顺应时代,以笔墨彰显责任担当,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如何认识书法艺术的社会属性和功能?如何为社会服务?如何与国家发展进行融合?对于这些问题,他均有过深入思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虽公职在身,公务繁忙,张铁甲躬耕砚池的热情却未曾有过丝毫退减。从“三八”干部的自喻足见其对书法用情甚笃,储功力之毅坚,勤奋砥砺不息。

张铁甲对书法的热爱,始于孩提时代。做私塾先生的外祖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尤为擅长苏体。苏体重写“意”,寄情于信手挥就的那份悠然闲适。受外公的熏陶,年幼的他就迷上了那种灵逸而闲雅的书法意态。如今,这种雅逸横生的艺术特点也能从他作品的笔意间窥得一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书法的兴趣也日益浓厚。读小学时,他的体育老师板书写得好,令幼小的他萌生仰慕之情。在课间,他便模仿着这位老师的笔法记录笔记,体味汉字书写之美。

高中毕业后,他受村里委派,到北京金漆镶嵌厂学习了三个月雕刻技术,即在平板石料上刻写字画。三个月的雕刻实习经验,让他与书画艺术的缘分更加深厚。

在北京学习期间,有一次,他在书摊上看到一本李华锦老师的颜体作品集,这让他很惊喜,像是找到了心目中的书法范本。自此他便以颜体《勤礼碑》入手,手摹心追,谙熟在心。

众所周知,《勤礼碑》是颜体成熟的佳作之一。该帖的特点是气势磅礴,雍容大方,苍劲挺拔。以颜体为导引,为他日后书法作品中形成的那种厚实刚劲的风骨奠定了基调。

除了勤心操练、日耕不辍外,学习书法也离不开名师的指导。1988年,他有幸拜于王友谊老师门下。作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高足,王友谊学养深厚,主攻大篆,其作品仪态万方,厚拙朴逸,古意盎然,而又能守正出新,自成一家。

得到了名师的悉心指点,张铁甲更专注于系统习练与创作。在1986年到1996年这一时期,他侧重隶书的研习,临写汉代隶书《石门颂》《张迁碑》等名帖,后来用功于《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等名帖的临摹。这些积累,为其日后的隶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6年调动到煤炭部工作以后,张铁甲担任中国煤矿书法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在此期间,他有缘结识了尉天池、张荣庆、周俊杰等诸多书法名家。与这些名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使他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张铁甲书法作品

张铁甲注重以笔法成格调,以笔势生新意。清代书家杨守敬曾言:“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凭借深厚的学养,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重吸收新时代的艺术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在日常的临摹中,张铁甲十分注重师古,主张放宽视野。他主张,所有流传下来的古代法帖都值得作为范本来学习。

学习书法,要经历先专后博的学习过程。初学书法,不要急于广泛涉猎,要沉下心来选定一种字体反复研习,领悟文字结构和经典笔法,用心揣摩,等结体笔法拿捏稳定扎实之后再广泛地汲取更多书体的营养,通过自己的领悟进而融会贯通,以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他强调初学者首先要解决的是结构和笔法的关系,当以结构为第一,笔法次之。“结构过关了,字体的美感自然会呈现,创作的书法作品也就耐看了。而书法结构要过关,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的打磨。之后再在笔法上下功夫,对字体的点画不断精雕细刻,直至纯熟。”

古往今来,每一位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借鉴和融合古人经典作品的精华养分后,博观约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古为师,借古开今,是书法家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

落墨之处善于演绎新意,纵观张铁甲的书法作品,有一种兼容并蓄之美。在日常创作中,他积极尝试采用不同的书写形式和书写内容,如自撰诗联迎春送福,题写匾额装点厅堂,创作扇面雅句馈赠亲友,作书于兰盆之上美化家居……

张铁甲的书法工作室自号为“三界堂”。

对此“三界”,他这样阐释:“三界者,其三种境界也。一曰人生一世,贵在修德立身,志存高远,与时俱进。二曰心诚天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不负上苍,不负生民,不负所学。三曰书法之难,难于入门,难于精进;克刚克柔,可达化境。”

张铁甲书法作品

书法是灵魂境界的书写缩影,也是艺术家人格魅力的直白彰显。关于“三界”寥寥百余字的自述中,道出了他的道德风尚和艺术追求。

文艺存在的价值在于精神引导之功和审美启迪之用。张铁甲认同清代名家石涛关于“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书法人,应多撰写歌颂人民生活的作品,创作出可供大众乐赏的书法艺术,将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

在他看来,书写内容也不应拘泥于书斋里的古代诗文篇章。因为,这种古今常用的方式虽为传承所需的形制,却也会因大量的古诗词抄录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局面,反映不出時代精神。

他主张书法艺术创作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民生。在创作中,他坚持将具有时代印记的篇章,纳于所书范围。在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大展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建党100周年等书法展时,张铁甲均根据不同的主题自撰诗联,濡墨挥洒,歌颂时代。

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张铁甲始终行走在人民群众之中。他崇尚时代书风,主张将书法艺术与当代社会发展有机融合,重视书法作品的创新发展和思想交流的传承,推崇求变出新,书写新时代新气象。

张铁甲认为书法的创作要以传统为根基,再将自己的感悟融合时代需要而表现出来,“书法家不能只做写字匠,而是要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讴歌时代心声的工具,用新的书写内容展现书法艺术,才能真正彰显书法艺术的活力与魅力”。

猜你喜欢

铁甲笔法书法作品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笔法与临摹
这!就是铁甲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铁甲雄狮空降技
我行我秀
俄式铁甲新掌门
省港大罢工中的铁甲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