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县:乡村书画家笔会迎春

2023-02-08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萧县笔会书画艺术

书法家们泼墨挥毫,笔走龙蛇,挥洒自如,真草隶篆各显神韵。

1月16日,雪霁初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的集市上,由镇文化站举办的免费送春联活动现场热火朝天。领到春联的村民如获至宝,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

地处安徽北部故黄河岸边,萧县素有国画之乡、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习书作画蔚然成风。无论是饭店、宾馆,还是居民家中,随处可见书画作品。

送春联活动只是刘套镇迎春笔会的一部分。挽袖、研墨、调色、挥毫……“在这里,人人拿画笔,人人论书画。镇里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笔会,热爱书画者可以以笔会友、切磋技艺。”刘套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陆中华说。

群众需求转向精神层面

“和买来的印刷品感觉完全不同,手写的春联有灵魂、有个性。”“陈宜良老师用隶书写的春联气势浑厚,雄健壮美。”“我想要这位小朋友写的,麻烦给我写一副。”

长条桌旁,人头攒动,排队求春联的村民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意浓。“迎新春、送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彰显了年味、民味,是迎接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一副副写满新春祝福的春联,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除了送春联,迎春笔会还有书画创作环节。一批书画家雅集于此,或写、或画、或评、或赏,热闹中透出雅意。

回忆起自己小时候,60多岁的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张长永说,那時每天都期盼过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和白面馒头。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从吃穿用度来看,平时和春节并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的需求已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以前,老百姓都吃不上饭,哪有时间和闲心热爱书画呢。”张长永感慨。

笔会成年俗

“近年来,喜爱书画的人多了。”张长永谈道,除了逢年过节外,婚丧喜庆、农事活动中也都用书画装饰,乡村特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

位于黄河故道边的刘套镇,是齐白石弟子、国画大师萧龙士的家乡。“家中无字画,不算刘套人。”据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彭敏介绍,5万多人的小镇能写会画的就有1000多人,其中注册书画会员的多达800人。不管是种地的、养猪的,还是理发的、卖豆腐的,往往拿起笔就能写会画。

1987年,刘套镇建立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刘套农民书画院。2019年,刘套镇被文旅部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的农民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写字画画;农忙时备耕务农,农闲时泼墨挥毫。甚至闺女出嫁,彩礼钱好商量,必须要有字画。

书画家们现场为群众书写春联。图/郑智维

刘套镇是萧县书画艺术兴盛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萧县2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书画院、书画协会,全县擅施丹青的书画人才3万余人。各类书画展、画展、笔会不定期举办,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还举办农民书画艺术培训班。

在萧县,春节送春联、送福字,举办大大小小的笔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年俗活动。在张长永看来,民间习书作画蔚然成风,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有很大关系。几年前,萧县还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安徽省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萧县借助书画特色文化,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不仅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还连续上榜安徽省县域经济总量20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老中青幼传承有序

“第一次参加送春联活动,我写了一副春联,得到了叔叔阿姨的认可和夸奖,我感到很高兴。”姚嘉怡说。

作为2023年刘套镇迎春笔会最小的参与者,姚嘉怡今年刚满9岁。虽然年龄小,却已参加过多次笔会。“通过这种活动,可增长见识,也能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她说。

“多数笔会都是老、中、青、幼四代人同时参与,书画艺术传承有序。”谈及笔会盛况,彭敏说。

属于汉文化腹地,萧县是“龙城画派”发源地。据介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萧县就形成了以王为翰等为代表的“龙城画派”。

书画艺术历史悠久,萧县名家世代相传。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萧县走出的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人,都是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犹如繁星璀璨。因为书画活动兴盛,1993年,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目前,萧县除了2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书画院、书画协会,村里还建有书画室,群众性书画活动丰富多彩,已形成一支规模浩大的民间创作队伍。

陆中华说,由于民间书画活动兴盛,带动了大批青年、儿童走上书画艺术道路。笔会的参与者,老中青幼都有。兴之所至,围观群众也会主动参与其中,提笔写下新春的希冀。

猜你喜欢

萧县笔会书画艺术
少年笔会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第十一届清远市三名笔会线上举行
金秋笔会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金秋笔会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书画艺术殿堂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