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对安康无差别轰炸研究

2023-02-07王晓霞谢安国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安康日军日本

王晓霞,谢安国

(1.安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学院 德育艺术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全国抗战爆发后不久,日军即开始了对陕西省城镇的无差别轰炸,日军轰炸陕西的暴行一直持续到1945年7月15日。除了对陕西西安、延安、宝鸡等城镇进行轰炸外,地处陕西东南秦巴腹地的安康亦未能幸免。日军从1939 年3 月至1945 年1 月的7年间先后出动145架次飞机对安康进行了18次轰炸,造成3495人伤亡、2518间房屋损毁,导致数十万安康民众时刻生活在惊骇、恐惧之中。距离日机开始轰炸安康已经80余年了,但日军轰炸安康的野蛮暴行不能遗忘。本文主要借助安康市县馆藏档案和史志资料,重新梳理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的历史,同时对日本侵华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思,期望日本正视并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与中国一道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

一、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的缘起

(一)日本无差别轰炸战略的确立及演变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双方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增进友谊,虽曾有过多次矛盾和冲突,但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以积极向上、和平发展为主流,然而到19世纪中后叶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明治维新起,日本政府开始积极走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到了20世纪30年代,当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日本时,日本法西斯开始了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军事行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为了实现在较短时间里占领东北全境的目标,10 月8 日,日本军国主义鼓吹者、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亲自组织12架飞机对辽宁锦州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对锦州无差别轰炸的成功,让日本法西斯认识到空中打击对战争的重要价值。此后,日军逐渐把无差别轰炸确立为侵华战争的重要法宝,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制定的侵华战略也不断强调利用空袭来策动内蒙古等地独立的战略构想。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针对中日力量悬殊的现状,日本制定了“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了确保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日军把实施无差别轰炸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方针确定下来。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四天,即1937年7月11日,日本召开五相会议,做出向华北派兵的决定。面对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日本陆军和海军协商签订《陆、海军关于华北作战的航空协定》,明确规定了日本陆军和海军对华作战的地域和目标,同时指出海陆航空力量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和协助地面作战。8月初,在卢沟桥事变的影响下,中日两国在上海矛盾不断激化,为了保证战争爆发后日军始终处于绝对优势,8月13日,日本参谋部和军令部达成海军协同作战协定,并通过陆海军《关于华中作战的航空协定》。《航空协定》再次强调在华中作战过程中,日本海陆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11月24日,日本大本营首次召开御前会议,对日本航空作战的任务作出安排和部署,要求航空力量与地面部队保持协同配合,同时加强对中国战略要地、交通干线进行无差别轰炸,以达到消灭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的。攻陷南京后,大本营又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对华航空作战计划。1938年1月18日,首相近卫文麿在会见记者团时指出:为谋求“促使国民政府崩溃”,今后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军事行动”[1]。这就为日军对国民政府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提供了政策依据。接下来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对占领区周边地区实施无差别轰炸就愈演愈烈。1938年10月底,日军攻陷武汉和广州后,日本政府和大本营调整对华战略,即对中国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战略。12月2日,日本大本营以大陆命第241号命令华中派遣军:“主要担任华中及华北的航空进攻作战,应在压制和扰乱敌人战略及政略中枢的同时,尽力消灭敌人的航空战斗力量”,同时命令华北方面军及第二十一军:“各自所有航空部队适时实施正面航空作战”[2]。同日,日军大本营又以大陆指第345号下达《陆海空中央关于航空的协定》,对陆海军航空作战的方针和要领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以大陆命第241号和大陆指第345号命令为界线,标志着日军对华实施无差别轰炸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即由全面侵华战争以来航空部队以直接协助地上作战为重点进行作战,转变为在汉口作战结束以后,航空兵团作战重点为攻击中国战略要地和政略中枢[3]44。

从日本无差别轰炸战略的嬗变中不难发现,日本的最终目标是灭亡中国,而灭亡中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密集、野蛮的航空轰炸,基于此,从1939年开始,地处秦巴腹地的安康也惨遭旷日持久的轰炸。

(二)抗战时期安康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安康是陕东南重镇,东临湖北,南屏重庆,西连汉中,北接西安、商洛,素有“秦头楚尾”之称。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侵华战事的推进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的持续深入,地处武汉、西安、重庆大三角地带几何中心之地安康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第一,1938年底汉白公路全线修通,安康成为战时军用物资和军队的必经之地。安康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自古以来虽有汉江可以通航,但安康以上水位涨落不定、枯水季节基本停航;洪水季节滩险急流颇多,经常覆船,货损人亡[4]。同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分工农红军辗转进入安康,在安康境内宣传革命政策、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周旋对峙,给国民党的统治带来了威胁,为了剿灭进入陕南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抗战开始后加强汉中和安康之间的联系,国民政府自1934年11月开始修筑汉白公路,1938年11月全线修通。此路竣工以后,东可达武汉,西可至汉中乃至四川,运输战时军用物资和军队较为便捷。

第二,安康是抗战时期重要军需物资的供应地。秦巴山区出产的桐油、生漆、五倍子、猪鬃、牛羊皮等,都是当时造船业、制革业、保养军械不可缺少的原料。仅桐油一项,抗战头四年,安康外运桐油3000多万斤,约占全国桐油输出的十分之一。输出的桐油一路经四川、云南出口,一路经汉中运往兰州,分别销往欧美同盟国和苏联,偿还购买军火等项外债[5]。作为战时军需物资的重要供应地,俨然对日军侵华战事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从1939年开始,日军开始了安康城区及周边县城(石泉县、旬阳县)的轰炸。

第三,安康地处日军空袭的主航线上。日机袭陕,以陇海铁路之城市、驿站为主要目标,其经常航行线路主要有5 条,其经常起飞的机场有运城、临汾、太原、武汉、宜昌5 处[6]3。安康虽未处在陇海铁路沿线,但距离日军轰炸起飞的5 大机场直线距离都相对较近,时常遭到日军轰炸不可避免。

第四,安康五里机场建成通航,使安康成为日本侵略者重点打击对象。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在武汉沦陷前,国民政府将都城迁至早已选中的重庆,安康成为通往西安的要塞和陪都重庆的外围据点。1938年5月,国民政府敦促安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负责征调10县1万余名民工,用近一年时间在安康城西区秦郊镇(神仙街)月河畔建修建飞机场。1939年初,五里机场正式命名为“中国空军第59站”。国民政府第三航空大队和美国第14航空大队进驻该机场。资料显示,美国第14航空大队装备多型飞机约60 架,飞行员200 名、地勤人员300多名。中国空军装备美制战斗机60架,飞行员200多名,地勤人员600 多名。机场最多停放飞机102架,跑道装有70只夜光灯,供夜航使用。机场周围各制高点分别架设探照灯、报警器和高射机枪。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曾进驻五里机场。该军用机场的大批战斗机经常往返于汉中、安康、老河口等地参与对日作战,成为出击日寇的重要军事基地。1941年和1945年,国民政府又两次征调民众对机场进行扩建[7]350。由此可见,国民政府移都重庆,再加之在安康修建、扩建五里机场,安康由后方补给地变成抗日前线,对日军侵华战事构成了威胁,因而安康从1939年起遭到了日本空军的多次轰炸。

二、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造成的巨大损失

1939年3月,日军首次空袭安康石泉县,揭开了轰炸安康的序幕。1945年1月4日,日军飞机最后一次轰炸安康。7 年间,日军飞机对安康实施了18次轰炸。在整个抗战期间,安康遭受日军轰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为大后方诸城镇所少见。安康人民的生命及公私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的文献资料记载

关于日机对安康的轰炸,今安康市县档案馆收藏的档案资料、县志资料都有详细记载,今择要列举如下:

民国二十八年(1939) 三月,日寇战斗轰炸机34 架,侵入石泉上空,在关头山对羊群俯冲扫射,毙1羊,伤1人。数分钟离去。[8]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一日,日本侵略军飞机24架轰炸五里机场,投弹180余枚,炸死炸伤群众200余人,炸毁房屋120余间。[7]15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九月三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6架轰炸安康老城和新城,大街小巷顿成火海,枕藉。仅土西门至大什字一段,掩埋无名尸体100多具,城区死伤800余人。陕西会馆储存百万斤桐油中弹着火,浓烟弥漫3昼夜。[7]15

民国三十年(1941 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午10时,突来日机5 架在(洵阳)醇笃乡的小河口、两河关、桐木沟各集镇一带盘旋侦察约1 小时许,二十七日10时左右又飞至龙洞沟投弹1枚,炸伤农民1人,震破民房4间①参见《民国三十年旬阳县政府训令》,旬阳县档案馆藏。。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田陈煤矿选煤厂为炼焦煤选煤厂,于1994年底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1.2 Mt/a,采用混合跳汰选工艺,粗、细粒煤泥分别由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和压滤机回收。2009年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不脱泥、不分级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和“2+2”模式煤泥水处理工艺。

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二月七日,8 架日军飞机轰炸安康,在郊外投弹36 枚,炸死伤11 人。[9]84

以上是对日军飞机轰炸安康暴行的部分罗列,从中可以窥见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残暴。再结合学者的统计,日军飞机轰炸导致安康损失如下:(1)轰炸次数:从1937 年11 月7 日到1945 年,日军轰炸陕西567 次,其中安康18 次,位居全省第六位;(2)日机空袭架次:全面侵华期间,日机轰炸陕西全省共3789架次,其中安康145架次,居全省第六位;(3)日机投弹数:日机狂炸全省投弹13610 枚,其中安康1154 枚,居全省第五位;(4)死伤人数:全省共死伤10073人,其中安康伤亡3495人,居全省第一位;(5)毁坏房屋数量:全省共毁房43825间,其中安康2518间,居全省第五位[6]7-9。

(二)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制造的两起惨案

抗战期间,日机轰炸陕西,一次性死伤在百人以上的市县有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延安,其中遭受日机轰炸次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的是西安市,被炸死伤最严重的为安康县[9]71。而安康县被轰炸较惨烈的一次是1940 年5 月1 日,今汉滨区档案馆珍藏的一份中华民国廿九年五月三日安康县政府发布的快邮代电汇民字第48号印刷品就详细记载了日机轰炸暴行:“……本月一日晨敌机廿四架轰炸本县付家河飞机场,投弹百八十余枚,机场附近各村被炸死平民百七十余人,伤五十余,毁民房百二十余间……”。“快邮代电”简称“代电”,系旧时公文形式和信息发送发放之一;内容简要,多用于发布重要事项。这份83 年前的“快邮代电”,清楚记载了日军24架飞机对付家河机场及周边村民的疯狂轰炸,造成尸横遍野、民房倒塌的惨案。

更惨烈的轰炸是1940年9月3日,日机36架对安康城狂轰滥炸,倾泻燃烧弹、毒气弹500 多枚,加之机枪扫射,老城、新城均遭重大损失。新、旧两城到处是火场,房舍十毁其九,残垣断壁,瓦砾狼藉。邮电局营业室全部被毁,信件纸灰到处飞扬。安康中学仪器室也被烧毁。陕西会馆存放的贸易公司约百万斤桐油中弹起火,烟柱冲天,数日不熄。死尸遍地,面目焦黑难辨,其状惨不忍睹。北马道庙台子一家正为小孩做“满月”,除产妇和婴儿外,在场的其他30余人全被炸死。金银巷口福泰昌点心店,一家死伤七人。新城南井街仅一个炸弹坑中便有10人丧生,兴安师范有7名学生遇难。树梢、屋檐上都吊挂着残肢断臂,大小南门外的堤坎上和路上都躺着尸体和受伤者。从老城水西门到大什字,就有无名尸体100 余具。此次日寇轰炸安康,死难800余人①参见安康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安康市军事志》,陕内资图批字046号,2007年版,第193页。。时至今日,再读史料,轰炸造成的惨相仍让人不寒而栗。

(三)日军无差别轰炸安康造成的巨大损失

安康是全面抗战时期遭受日军无差别轰炸最严重的陕西城镇之一。侵华日军以无差别轰炸的方式对安康无辜平民进行杀戮,犯下了滔天罪行。在无差别轰炸中,安康无辜百姓惨遭涂炭,大量公私财产被损毁,幸存者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产生。

1.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全面抗战时期,日军屠杀式的轰炸,给安康造成的最直接伤害就是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日军往往会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集镇作为轰炸目标,因此,伤亡民众数量也相应较多。1940 年5 月1 日,24 架日机轰炸付家河机场,炸死炸伤平民200 余人。仅机场邻近的周家营村,被炸死者148人;同年9月3日,日军飞机36架轰炸安康老城和新城,炸死800多人,炸伤2450人。

2.造成大量房屋损毁

3.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桐油是安康的名优产品,也是安康外销的主要特产。1936年和1937年安康地区桐油产量达936万公斤,安康城关桐油商行多达30多家,然而,日军的轰炸使安康桐油行业一蹶不振。1940年9月,陕西会馆(今汉滨区人武部所在地)存放的贸易公司约百万斤桐油被日军飞机所投炸弹击中,大火三日不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造成大量公共资源损毁

全国抗战时期,日军不断对邮局、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疯狂轰炸。1940年9月3日日军飞机的轰炸使安康城区邮电局营业室全部被毁,信件纸灰到处飞扬。安康中学仪器室也被烧毁。兴安师范(今安康市育才路1 号汉滨初中所在地)损失惨重。当时在兴安师范执教的李敬泰先生曾在日记中记载了惨状:“(兴安师范)男生宿舍多半被炸塌,业成瓦砾场所。……男生宿舍旁一房一舍全行炸塌……天桥亦炸塌……操场落弹最多……满院触目尽为着火被褥书籍……”。日军对邮局、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轰炸,造成了大量公共资源的损毁,对民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5.给民众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紧张和心理恐惧

侵华期间,日机多次对安康城区无辜百姓进行任意杀戮。惨案现场,民众呼天喊地,声嘶力竭,悲痛欲绝。1940年7月5日,日机9架飞至安康城上空,投弹轰炸,伤亡300 余人。亲历者回忆:日机过后,一片残垣断壁。屋梁上、断壁下,溅满血腥脑浆;树上地上断胳膊断腿斜挂横陈②参见安康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安康市军事志》,陕内资图批字046号,2007年版,第194页。。在侵华日军的无差别轰炸中,有部分民众虽然保住生命,幸存下来,但其身心均遭受前所未有的伤害,有的终身饱受伤痛折磨,有的精神崩溃甚至自杀。

三、结语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凭借强大的现代航空力量,对中国不设防城镇和乡村实施大规模、持久的无差别轰炸,制造了数以百计的重大惨案,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3]403。就连安康这样一个地处秦巴腹地、远离主要铁路线的小城,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加之国民政府在此修建了军用机场,就沦为日军轰炸的目标,累计有3495人伤亡、2518间房屋损毁,导致数十万安康民众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再次回顾日军轰炸安康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战争中汲取教训,为推动中日两国关系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第一,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屠杀平民和非战斗人员,践踏国际法,严重违反人道主义原则[3]40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3年,国际社会初步达成的《海牙空战规则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一般民众进行威吓,对于不具有军事性质的,以破坏、损毁私有财产、造成非战斗人员伤亡为目的地的空中轰炸应予以禁止。”第二十四条规定:“(1)只有直接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才是合法的。也就是说,破坏或损毁的目标属于交战国明显的军事利益。(2)合法的轰炸目标包括:军队;军事工程;军事建筑物或仓库;制造武器弹药或生产具有明显军需品性质的重要工厂;用于军事目的的交通运输线。(3)对不在陆军行动附近的城市、城镇、乡村、住所或建筑物进行轰炸,应予禁止。在轰炸本条第二款军事目标过程中,没有免除平民遭受无差别轰炸,不能实施轰炸,航空器不应进行轰炸。(4)对陆军行动附近的城市、城镇、乡村、住所或建筑物进行轰炸是合法的,条件是存在这样一种合理假设,即轰炸对于军事集结非常重要,但要以考虑到造成平民危险为限度。(5)交战国的任何军官或不对违反这一规定,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应予赔偿。”①参见Aerial Bombardment.RG59 Department of State Decimal File:1930-1939.Box 3611,File Number:700.00116/325。日本也是该草案的签字国,但对国际法置之不理,肆意践踏。根据《草案》之第二十二、二十四条规定,再次审视日军轰炸安康的历史,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日军针对安康的轰炸属于非法轰炸,是对安康民众生命的肆意残害,是日本法西斯血腥野蛮的战争暴行。

第二,日本必须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罪行;中国人民必须铭记历史,向强奋进。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取代“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人类社会总体朝着和平、团结、协作的方向发展。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历史缺乏起码认知。否定侵略性质、歪曲甚至美化侵略的言行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中日关系走向。日本政府及政要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正视战争罪行,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引导舆论,自觉同中国一道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同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回望历史、研究历史,应坚守历史正义,坚决同否定侵略历史、美化侵略行为的日本右翼势力作斗争,为世界永续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安康日军日本
硒望安康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黄金时代》日本版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