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总目次
2023-02-07
本期策划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境况与民族团结教育策略——基于27 名不同民族大学生群际接触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分析(刘子云,李 君 6: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四史”教育研究(马志芹,孙梦倩 6:10)
以思政课教师“六要”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史 璇,李庆澳 6:17)
青少年成长研究
新时代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三重维度(李正军,刘 欢 1:1)
新时代中国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微博话题文本为例(张乃芳,秦继发,冯丽美 1:6)
青少年网络素养评价:指标、工具及未来研究进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滕晓雪,闫志明,张铭锐,陈梦芝 1:14)
新时代好青年的品质意蕴、价值体现及培育对策(陈艺鸣 1:21)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角色期待与路径选择——以习近平五四青年节系列讲话为研究视角(杨明琪,董梦竹 2:1)
新时代青年发扬斗争精神的四个着力点(任新洋 2:8)
女大学生“容貌焦虑”的现象透视、危害及其引导(黄璐璐 3:1)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网络游戏心理健康影响研究(杨佳慧,姚国荣,刘佳楠 3:6)
社会动员中共青团政治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实现路径——基于对春晖行动的案例分析(左 涛 3:14)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提高青年返县工作意愿的路径探析(林茹惠,任念文,李华婷 4:1)
青年榜样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陈宗旭,王良丽 4:6)
高校毕业生留桂就业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现实分析与路径研究(王利军,黄 蕾,魏 涛,梁冬平 4:11)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1997—2022 年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连泽纯,包嘉峻,辛 琦 5:1)
青年勇做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的三重逻辑(问鸿滨,潘志伟 5:13)
感知·增强·行动:乡村短视频传播中的青年心理探究(彭 傲,周孟杰 5:19)
大学生分裂型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影响:元情绪的中介作用(郑 瑶 5:25)
“双减”背景下的社区少先队活动探析——以快乐沙大队“悦读书房”项目为例(刘富珍,万佩佩 6:23)
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价值旨归和实践回归——基于《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思考(张 永,陈见炜 6:32)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张无忌,董杜斌 6:37)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及路径选择(曾 璐,罗章松,苏雪芹 6:42)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的时代、空间与精神因素探析(赵 文 1:27)
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赵金雪 1:33)
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实践研究——基于对广西各地市的调研(李 珊 2:14)
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合作生产的困境及路径优化——以广西为例(黎 赵,王 璐,蓝双双,徐义海 2:20)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三维逻辑(范春蕊 2:26)
理论社团涵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探赜(黄 宾 2:34)
青年突击队诞生、传播的历史过程及其启示(冯鹤 3:2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研究(杨小琼,余霞映,温顺生 3:30)
桂林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对策研究(莫桂烈 3:35)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路径探讨(黄明瑞 3:42)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肖爱平 4:16)
中国共产党推动青年政治社会化:理论渊源·实践进程·核心要义(郑银平,刘淑兰 4:22)
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刘雨婷 4:30)
当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及优化策略——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分析(谢 熠 5:32)
新兴青年发展与共青团在场研究——生命历程范式下的个体化叙事(刘七扬,李凌鸥 5:38)
情感政治视阈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安吴青训班为范式(赵 鑫,赵晓刚 6:48)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流变与赓续发展(赵少华,刘格菁 6:55)
青年教育与发展研究
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逻辑(罗 佳 1:39)
关于将“四史”教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思考(吕佳翼,张家伟 1:45)
新时代青年内涵式发展的多维探赜(孙 丽,程宇林 1:52)
困境与破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高梦函 1:58)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高校环保社团发展现状研究——以首都5个社团为例(邢宇宙 2:40)
新形势下青年移动互联网思想引领策略研究(冯英子,谢碧霞 2:47)
伟大建党精神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邸宏莹 2:54)
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选择职业——关于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及其启示(李宇兰 3:4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情融合进头脑”教法初探(陈肖东 3:54)
“美好生活”视域下新时代青年生活美育的在场(吕燕梅 3:66)
行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教学的应用研究——以中学团课“我奉献,我快乐 学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发展”为例(刘月荣,吴优乐雅 4:41)
以“红色走读”活动坚定大学生党史自信的理路探究(康立芳 4:46)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理、价值与路径探究(周婷婷 4:53)
用雷锋精神培育“向善向真向上”的新时代青年研究(辛立章,林玉梅 4:59)
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李正军,张 岑 4:65)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实践进路探析(李 星,徐浩特 5:47)
论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高小枚,吴洪涛 5:53)
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蒙冰峰,王爱红 5:58)
理论、历史、实践:新时代中国青年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三重逻辑(安永友 5:63)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少年政治信仰培育研究综述(杨婧,张 艳 5:69)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卢萍 5:75)
财经素养教育与大学生个人品牌建设路径探析(唐小翠 6:62)
教育数字化视域下档案叙事与课程思政共享融合(蔡东霞 6:65)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王殿文,鲍俊达 6:71)
政治经济文化研究
民族艺术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邱玉兴,高婉玉,麦茂生,胡晶莹 1:6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报刊对青年政治动员的方式、特征研究——以《列宁青年》为例(周建伦 1:70)
青年“躺平”现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及应对策略研究(刘 晴 1:80)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价值取向与青年抉择(符 艺,牛军明,李枭鹰 2:59)
构建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代利 2:66)
吴玉章红色家风建设研究(李 茂,徐 建 2:73)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女学生军的爱国实践研究(宋新凤 2:81)
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董海涛 3:74)
中国共产党对五二〇学生运动的领导策略及启示(聂 鑫,王占楠 3:80)
符号消费:青年网红打卡文化透视及反思(李祎然 4:7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AHP层次分析(漆永昌 4:77)
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特征、成因与引导(蒋梦真 5:81)
教育仪式:耕读文化构建的象征维度——以桂林市泗林村奖学匾牌发放仪式为考察对象(刘玉成 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