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及路径选择
2023-02-07罗章松苏雪芹
曾 璐 罗章松 苏雪芹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青海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精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品格,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思想精髓。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也为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涵育提供了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机理,它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中淬炼而成的,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交织影响中生成的科学表述。
(一)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鸦片战争爆发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就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送到了中国,使长期处于彷徨和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理论,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和出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吸引了一批崇尚新式文学的拥趸,他主导的北大文科改革惠及许多学生,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此聚集,形成新文化阵营的中坚力量。后来,陈独秀更是作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全程参与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提供了历史条件。
(二)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科学学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的严格纪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观,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内蕴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特质,在求真务实、追求崇高、坚定实践等精神的指引下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2]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伟大建党精神的萌芽。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的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思想源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理论来源于现实,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无数革命先辈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吸取了许多救国方案所带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这些方案都是无法挽救中华民族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走向胜利。工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当时的工人生活条件很不好,他们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对此,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群众的疾苦,到工厂、码头、铁路等地方与工人们深入交流,并向他们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鼓励他们维护自身的利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出一条明亮而宽阔的道路。著作和刊物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工具,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撰写著作,以著作和刊物为阵地,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陈潭秋、董必武等人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吸收先进的积极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毛泽东实地考察,深入研究中国当时社会现状和存在问题。此外,为廓清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障碍,共产主义小组还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统一并提高了认识,对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产生了积极的意义[3]。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些实际行动,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
“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定位,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理论前提。”[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涵育过程,可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其坚定信仰、牢记历史、立志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涵育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巩固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坚持真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修正主义,不断学习和掌握真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守理想”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坚守理想,就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引,坚定信仰,保持纯洁,永葆先进性。同时,“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坚持真理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基础,而坚守理想则是其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把坚持真理与坚守理想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开拓进取,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能够使青年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帮助青年更好地应对危机与挑战。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需要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具备适应新时代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社会知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创新。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追求真理,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变化,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避免陷入浮躁的生活困境,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出一条符合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成长之路。同时,青年要以理想为前行动力,在实践中磨炼自己,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做到始终如一地坚持理想信念,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除此之外,青年还要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在实践中克服阻力,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积蓄力量,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奋斗者。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涵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使然。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时刻铭记自身的宗旨和历史使命,“践行初心”就是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不断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担当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支持的关系。只有践行初心,才能担当使命;只有担当使命,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中国共产党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百年党史中闪耀着光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筑起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坚固长城,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将初心转化为使命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精神向实践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5],能够激发青年不懈奋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新时代青年需要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将党的初心使命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在科技上要不断钻研新技术,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以科技强国推动经济强国建设;在文化上,要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同时还要推动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新时代青年要增强创新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开拓新天地、创造新业绩,不断创新、改进和超越,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科技创新弄潮儿”“文化自信代言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体现,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怕牺牲”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目标,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和生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曾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从来不退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坚定地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英勇斗争”体现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秉持高昂的斗志和敢于斗争的勇气,敢于面对敌人的种种威胁和挑战,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力量之一。“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只有在斗争中不怕牺牲,才能更好地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智慧,从而取得胜利;只有在不怕牺牲中英勇斗争,才能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意志,推动伟大事业向前发展。“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并不是单纯的军事斗争,而是对待任何工作和事业的一种态度和精神,是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信念。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能够激发青年的进取精神。正是因为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新时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不断向英雄和时代楷模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新时代青年同时要具有进取精神,勇于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投身各自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青年在奉献精神的同时,要注重实践和思考,有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做到有理有据地行动,避免盲目和冲动。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党忠诚”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决遵守党的纪律,贯彻执行党的决策,服从党的组织和领导,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叛党的信仰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6],只有对党忠诚,才能够做到不贪污腐败,不受外部干扰,从而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这体现出“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不负人民”的前提和基础。“不负人民”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开展工作,都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取得胜利,不断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置于最高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青年要深刻认识和坚决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学习和研究党的理论和制度,始终做到思想上相信党、政治上忠诚党、行动上服从党,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青年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增强自身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不负人民”是涵育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7]。对此,青年要以人民为中心,了解人民的需要,不断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家国情怀,并且把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不断为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三、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伟大建党精神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担负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崇高使命,要在实现中国梦的拼搏中绽放生命的光彩。对此,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加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力度,提升涵育效果;同时要注重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培养,增进培育效果,还要构建科学机制,健全保障效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涵育效果
1.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方式
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主体,新兴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征,能够极大地丰富受众的接收体验[9],而当前新兴媒介的传播载体主要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10]。抖音、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新的方式,对此可以开展线上的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活动。利用网络自媒体流量大、受众广泛、运行时间自由的优势,在社交平台发布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短视频、宣传海报、微电影等,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广度,使青年随时随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更好地涵养青年价值观。同时,VR技术可以实现情景再现,其具备多感知性、存在性、交互性与自主性,具有较强的代入感。通过虚拟场景的设置,使用户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借助VR 技术进行相关历史场景复原,实现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历史人物的隔空对话,使青年更加深刻地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课堂,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素材和内容[11]。在高校思政课中强化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可以让更多青年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价值等,加深他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悟。要找到伟大建党精神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以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党史物品等为线索进行专业教学,形成“点、线、面、体”立体化育人格局,以此增加课程厚度,以历史规律提升课程深度,以伟大成就增强课程感染力,使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进入青年的头脑,夯实青年的思想基础。同时,高校要以伟大建党精神的重点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指引,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让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家教授组成团队,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方向,不断产出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校思政课,从而深化对青年价值观的涵养。
(二)注重实践培养,提升培育效果
1.高校要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培养
积极实践、勇于拼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途径[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强青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的有效途径。实践培养不仅可以提高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涵育青年价值观的涵育效果。注重实践培养,给青年学生提供培养的空间和平台,有利于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和力量。对此,高校需要加强历史教育,通过学习历史和了解先辈们的故事,使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加强现实教育,通过实际行动,使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体验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使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清晰的认识。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使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更现实的认识,例如,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等。高校强化实践培养不仅能加深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更加积极地担当社会责任,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社会层面要为伟大建党精神营造良好的涵育氛围
通过社会实践有效提高新时代青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增进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效果。一方面,要注重对青年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类评选活动,将做得好的青年代表作为榜样和表率进行嘉奖,以此引导和鼓励其他青年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为他们提供树立模范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党建文艺作品展示等活动,组织青年参加党的纪念日活动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从而自觉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活动之余,邀请老党员、社会名人等有影响力的嘉宾进行演讲,把伟大建党精神传递给青年,让青年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又能提高青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
(三)构建科学机制,健全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正确的教育是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必须立足理论学习,夯实真理基础[1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14]。因此,要建立健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强化对青年的教育引导,推动青年价值观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合。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为青年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学习机会。比如,在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举办主题教育、开设伟大建党精神专题课程;在其他学科中适当融入相关内容,让青年从各个角度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教学,还应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例如实践课程、文艺创作、志愿服务等,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同时,家庭是涵育青年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和理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2.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平台,可以为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提供广泛的展示和实践机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青年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知识、历史、文化等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如网络图文、视频、音频等,让青年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和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考虑到现代青年对网络平台的使用程度,可以建立符合青年特点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向青年传递伟大建党精神,从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交媒体平台是青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社交渠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引导青年了解伟大建党精神,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内容,引导青年参与讨论和互动,加深他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网络志愿服务平台可以为青年提供更为直接的实践参与体验,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青年通过实践了解和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和力量。
四、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全面阐发了涵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自觉。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可以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增强其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真正达到引领青年、教育青年的目的。伟大建党精神将继续在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