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医院针对焦虑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

2023-02-07彭安萍梅维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医院校医精神

彭安萍,梅维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275)

随着学习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焦虑,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实施封闭式校园管理,大学生受延迟开学、居家学习、校内外活动受限、就业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对学业及生活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作为高校校医院医生,在这一特殊时期了解并缓解在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是履行职责的关键。笔者对此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方式。

1 大学生焦虑现状

1.1 在校学生焦虑问题严重

当前,在校大学生焦虑问题愈发严重,由此引发的心情失落、学习能力下降、生活消极等负面因素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随着这些问题的积累,焦虑会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既往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群体,大学生在严重危机事件中出现更多的焦虑、不安及抑郁情绪[1],这一方面与大学生获取消息方便快捷、有更强的参与感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仍处于学生阶段,缺少社会经验及处理问题能力,无法对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应对,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焦虑。研究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 881名广东大学生中,轻度焦虑900人(占23.19%),中度焦虑105人(占2.71%),重度焦虑27人(占0.70%)[2]。而在上海地区的研究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 353名大学生中,轻度焦虑的占23%,中度以上焦虑的占5%[3]。一项对重庆、四川、云南的3 178名大学生焦虑的调查发现,56.04%的大学生有焦虑情绪,其中28.48%的有严重焦虑问题[4]。由于大学生外出上学,缺少家人的关心与关注,一旦发生焦虑,极易出现躯体和精神上的损伤。其中躯体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不灵活,全身感觉异常,视物不清,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身体虚弱,易出汗等;精神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担心坏事发生,无法放松,难以入眠,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没有兴趣爱好,时常感到空虚无聊,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等。

1.2 我校学生焦虑情况

为使调查更具效率,采用散发及回收调查问卷方式,以我校南校区32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50名;大一学生203名,大二学生76名,大三学生24名,大四学生 23名;平均年龄(19.53±1.43)岁。调查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2)焦虑评分:使用Zune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5],包括紧张、恐惧、沮丧、乐观、四肢活动感觉异常、虚弱疲劳、镇静、心悸、烦躁、呼吸、手足湿冷、面部潮红、睡眠质量、做梦等情况,学生依据自身真实表现进行评分,评分≥70分为重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50~<60分为轻度焦虑。(3)其他:包括是否对学校封闭管理感到焦虑、是否支持校医院开展关于在校大学生焦虑的诊疗服务、是否支持校医院开展线上焦虑咨询服务等。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共收回有效问卷326份,存有焦虑情绪的有80人(24.5%),其中轻度焦虑63人(19.3%),中度焦虑13人(4.0%),重度焦虑4人(1.2%)。对于学校封闭管理,超过半数学生感到焦虑(65.6%)。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我校学生焦虑情况稍好,这可能与我校学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发展方向与职业道路相对明确、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大一新生比例较高、整体学业与就业压力较小有关。对于校医院针对焦虑学生开展的诊疗服务和线上咨询服务,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支持(见表1)。

表1 我校学生焦虑情况调查结果Table 1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anxiety in our university

2 焦虑学生诊疗存在的问题

2.1 校医院设备落后,医护人员水平低

校医院属于非营利性部门,各项支出由学校承担,普遍缺少卫生专项经费,导致诊疗设备缺乏且落后[6-7]。与此同时,全国校医院普遍存在医护人员不足情况,缺少全科医生、急救医生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业务专员[8]。虽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普通高校校医院医生与在校学生比例应达到1∶600,但高校校医院普遍人手不足,个别学校校医与在校学生的比例甚至不到1∶1 000,而拥有心理咨询方面经验的校医就更少了[9]。另外,我国对精神类药物管制严格,从生产、供应、运输到使用均有特殊的监督管理要求[10-11]。《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部分精神类药物必须由精神科医生批准才可使用,而校医院缺少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所以很多精神类药物使用受到限制。而一些特殊的包括理疗在内的精神类治疗也必须在有条件的场合和有资质的医生监督下方可实施,校医院目前缺少这样的条件[12-14]。校医院医护人员由于年龄、学历、专业、晋升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临床经验缺乏、专科知识陈旧、主动学习动力较低等问题,导致业务能力提升缓慢,无法满足校园内日常医疗需求[7,15]。

2.2 学生到校医院就诊动力不强

焦虑学生往往伴有心情低落和社交孤独等情况,主动接触陌生人的意愿不强[16],容易情绪激动,对生活充满担忧,恐惧人多、有陌生人、不熟悉的场合。对于焦虑学生来说,校医院是陌生环境,校医院医生是陌生人,因此他们很少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校医院在学生中存在感不强,学生对其印象也较差,对校医院医护人员不信任,主动寻求校医院医疗服务的意愿较低。

3 校医院针对焦虑学生的应对方式

3.1 加强与焦虑学生的沟通

虽然各大医院都有针对焦虑问题的心理咨询门诊,但受学校封闭管理的影响,学生校外就医变得较为困难。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校医院理应承担起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的责任,而这也符合校医院“以师生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17-18]。相较于校外医院,校医院就诊人群结构单一、人数少,医生有充足的时间倾听学生的诉说,充分了解病情,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便捷地完成随访等工作,同时也可以提升校医院在学生心中的认同感与地位[19-22]。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焦虑学生中轻度焦虑者占比较高,通过及时的沟通与疏导,可以极大地缓解病情,减少精神类药物使用及其他精神类治疗,减轻学生的痛苦。校医院做好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校外医院的就诊压力,节省医疗资源[23]。

3.2 明确自身定位,及时了解学生焦虑情况并予以疏导

校医院应明确自身定位,尽可能早发现焦虑学生,在尚未发展成中度及以上程度焦虑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同时与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充分沟通,指导其对焦虑学生予以帮助[24-25]。对于焦虑情况较严重需要服用药物等治疗的学生,校医应及时给出就诊建议,并帮助学生办理各种校外转诊手续,避免更加严重的问题发生。根据我校调查结果,超过90%的在校学生对校医院开展焦虑咨询和诊疗服务表示支持,希望在校医院的帮助下缓解焦虑、消除因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校医院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前提下[26],应尽可能抽调人力积极主动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严密监控舆论信息,防范虚假言论影响学生心理[27],避免引发困惑、焦虑、绝望、无助、沮丧等情绪[28]。同时,发表乐观积极的言论,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履行应尽的义务,增强自信心,明确人生的方向与目标。

3.3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就诊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线上咨询变得越来越便捷。大学生作为互联网资深用户,对线上服务的接受度较高。根据我校调查结果,超过90%的学生支持校医院开展线上焦虑咨询服务。有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焦虑情况与上网时间密切相关,每日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的大学生,其躯体焦虑与精神焦虑比每日上网时间小于5小时的学生更严重[4]。线上咨询为这类长时间上网的焦虑学生提供了就医的途径,增加了诊疗机会。通过各种平台如学校官网、校医院公众号、QQ群、微信群、微博等加大宣传力度[29-30],开展线上诊疗,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校园生活。一方面,线上诊疗可以降低学生的就诊难度,让焦虑学生足不出户就完成咨询;另一方面,线上沟通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有助于校医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在积极进行线上医患沟通的同时,校医也应更新焦虑诊疗相关知识,如心理健康积极干预方式、宣泄技巧等,并及时与辅导员和学生家长沟通[31]。

3.4 提高校医的业务能力

学校应重视引进相关人才,完成专业业务骨干团队建设,提高校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通过设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校医院医护人员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学术交流与学习活动,开阔眼界,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沟通水平,引导学生提升抗压与自我疏导能力。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感,关注每一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与辅导员交流学生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困境与需求,第一时间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校医还应掌握教育学与公共卫生知识[32],将两门学科相结合,在学生焦虑管理中融入健康教育理念,有安排、有计划地开展精神健康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3]。

3.5 打造医联体,改善校医院设施和人员等条件

高校校医院可申请与相关医院精神类科室合作,推行分级就诊和双向转诊制度[34]。校医院将焦虑严重需要专科诊疗的学生转诊到专业的精神类科室,科室经过诊疗后将焦虑得以缓解的学生转诊到校医院,校医院能更好地完成定期观察及随访工作,减轻精神类科室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改善学生的就诊体验[35]。同时,派遣校医院医护人员到医院专科进修,定期学习,相互交流,确保医疗安全[36]。校医院应逐渐转变诊疗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服务型校医院转变为社区多功能服务型校医院[37],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学校地理优势及已有的医疗资源,积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38],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医疗、健康咨询、预防等综合服务[39]。

4 结语

校医院的职责是守护师生的身心健康,而当前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焦虑情况愈加严重,所以针对焦虑学生提供咨询和诊疗服务势在必行。针对焦虑学生就诊存在的困难,开展线上咨询服务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手段。同时,要提高校医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薪酬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健康咨询、医疗、预防服务。

猜你喜欢

校医院校医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里比食堂挨骂还多的地方
浅析学校医务室的建设与管理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浅谈首师大校医院党建工作
浅谈校医在高中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校医皮青年
大学生对校医院满意度的累积logit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