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诊改视角下外科护理课程建设探索
2023-02-07张惠,章羽,许燕,罗燕
张 惠 ,章 羽 ,许 燕 ,罗 燕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出台,提出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教学诊断与改进能切实发挥学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的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1]。同时,这也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意义重大[2]。全方位诊改工作需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开展[3]。2017—2019年,我院连续开展3年诊改工作,专业和课程是诊改的重点,而课程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基础[4]。外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本轮诊改中表现突出,现介绍如下。
1 诊改基础
1.1 课程性质
外科护理课程在大二开设,面向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共140学时,理论110学时,实训30学时。课程内容涵盖了外科护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整体护理理念,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
1.2 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共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双师型教师3人。
1.3 课程基础
2012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配套建有外科护理实训室1层。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实施整体护理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临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4 课程SWOT分析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优势和机遇:外科护理课程优势明显,疫情的流行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得国家对具备外科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求增加;国家、安徽省及学院都大力支持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地方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课程发展提供了契机,我系“1+X”项目开展促进了课程融合。劣势和威胁: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线上题库覆盖不全,实践教学方式老化,课程思政开展少,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片面等。
2 “两链”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
2.1 目标链
依据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护理系制订了系部、专业及课程实施方案。短期目标是通过诊改将本课程从Ⅲ类提升为Ⅱ类,长期目标是努力建设成Ⅰ类课程。对照临床岗位能力标准和需求,修订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根本,有机融入理论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评判性思维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
2.2 标准链
依据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安徽省级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课程建设标准,我院课程建设标准、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标准文件,打造标准链,建设外科护理课程。
3 诊改实施
3.1 “8”字螺旋模型
由静态和动态螺旋叠加而成。静态螺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从事前明确目标、建立标准到事后诊断改进,激励教师以诊改促教改,推进课程建设。动态螺旋为过程中的监测预警,依托诊改平台,对预警指标进行常态纠偏。两条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见图1)[5]。
图1 诊断与改进“8”字螺旋模型Figure 1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8" spiral model
3.2 课程诊改质控点设计
基于课程诊改基础,立足SWOT分析,依据课程建设的“两链”,对课程诊改质控进行多维建标,包括5个维度20个质控点(见表1)。根据课程类别分年度建标,监测指标量化具体,为课程建设螺旋上升提供指引和保障。
表1 课程诊改质控点设计Table 1 Design of quality comparedpoints for course diagnosis and reform
3.3 课程诊改具体实施
结合“三教”改革从教材、教法、教师3个层面推进[6],同时融入“岗课赛证”[7],融通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3.3.1 教材内容设计(1)课岗对接: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内容瞄准外科护理岗位需求,将总论和各论两大模块的32章节内容整合为11个情境(见表2)。实训教学分布在8个情境之中,配套有校本实训教材。吸收外科临床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能的培养。
表2 外科护理教学情境Table 2 Teaching situation of surgical nursing
(2)深挖思政元素: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外科护理课程积极响应号召,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编入教案。①开展课程思政要从身边找素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系历届毕业生中有大量优秀护理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可以利用此素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品德。②课程思政还要融入日常生活。课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送医下乡、参观养老院、职业教育周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彰显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
(3)课证融通:根据教育部关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要求和安徽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我院护理系成为国家首批“1+X”养老照护、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丰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我们进行了课证融通,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我院“1+X”课证融通内容Table 3 Mixture of "1+X" content course&certificate in our college
3.3.2 教学方法(1)探索信息化教学:选取外科护理课程的26个理论重难点制作成MOOC,依托E会学平台进行线上运营。MOOC于2018年正式上线,是我院护理系的首门MOOC,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课前教师线上发布讨论内容和任务,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明确线下教学的重点。课后通过线上作业完成及答疑情况,判断重难点掌握程度,明确线下复习方向,线下与线上紧密结合。
(2)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线下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式教学法、PBL教学法、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法,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避免了枯燥的课堂讲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下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示教、分组强化、纠偏、课后考核的方式进行。
3.3.3 教师层面(1)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参与MOOC建设、应用云课堂、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提升了教学水平。
(2)参加“1+X”师资培训:外科护理教师积极参加“1+X”项目的师资和考评员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拓宽教学思路。其中,组内3名教师参加“1+X”老年照护师资及考评员培训,2名教师参加“1+X”母婴护理师资及考评员培训。
(3)教师参赛:外科护理教师担任护理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并组队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提升理论和实训教学能力。
3.4 全程监控
3.4.1 学院层面 为推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实施,学院建立了详细的监测模式,“五位一体”,在学期初、中、末进行三段式教学检查,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见图2)。
图2 诊断与改进教学监测模式Figure 2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text mode
3.4.2 教师层面 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常态纠偏,阶段性诊改。
(1)课程对标建设:依据“两链”进行课程建设,2017年完成课程制作,2018年上线运营,2019年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丰富实训教学视频。并根据外科护理MOOC课程建设标准和年度课程建设目标、诊改平台的预警值以及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E会学平台和职教云平台的数据,多途径明确课程年度诊改现状。
(2)明确预警,找根源:根据平台预警值分析课程质控点,梳理课程建设过程,对预警质控点深层挖掘明确原因;参观学习省内外兄弟院校,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找到诊改方向,创新课程改革,明确预期成果。
(3)狠抓落实,对标诊改:每一年度对取得的成果继续保持,并在下一年度持续优化。对平台预警的质控点进行深度自我剖析,找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争取在下一年度解除预警。3年为一个大螺旋诊改周期,外科护理平台预警质控点螺旋整改见表4。通过前期自我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最终在2019年达标,并使课程顺利达到Ⅱ类标准。
表4 预警质控点螺旋整改Table 4 Spiral rectification of early warning quality compared points
4 诊改成效
对标诊改平台,外科护理课程3个学年年度诊断报告均为优秀。2017年、2018年为Ⅲ类课程,达成度为91%,只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这1个质控点未达标。通过螺旋诊改于2019年建成Ⅱ类课程,且达成度为100%。
4.1 课程资源丰富
通过螺旋诊改取得显著成效。以诊改促教改,外科护理课程逐步形成了“全程跟踪、适时反馈、及时调整”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线上累计学习人数10 000多,课程被省内外多家同类高校关注,参与学习的社会人士800多人,向社会普及医学常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社区传播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彰显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诊改,理论教学资源不断更新,还开发了线上实训教学资源,逐步完善MOOC。目前,E会学平台新增13项原创实训教学视频资源。
4.2 实训室升级改造
外科护理实训室也在此轮诊改中升级改造,升级了外科手术室,新建了CPR实训室,新增了外科多媒体信息化智慧教室1间。
4.3 教学效果稳中有升
学生的外科护理学习兴趣提升,考评成绩优秀率和合格率逐年提升。3年护考通过率从88.4%、89.2%上升到91.0%;2019年老年照护和母婴护理“1+X”技能证书考核通过率较高,分别达95.0%、98.7%。
4.4 课程教研成果丰硕
依托外科护理MOOC建设和对标螺旋诊改,外科护理课程在教研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2018年、2019年外科护理MOOC被安徽省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2020年外科护理MOOC以优秀等级结题,同年获得“线上教学优秀课堂”的荣誉称号,并选拔为省级示范课继续建设;外科护理教研室被评选为省级示范教研室;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批;教学团队共发表教研论文13篇。
4.5 课赛融通成效
2017—2019年外科护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9年外科组教师参加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
4.6 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共6人,素质不断提升,职称晋升稳步推进,3年内每年新增1名副教授,高级职称比例达66.7%,双师比例达100.0%,且积极参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5 努力的方向
课程诊改收获是丰富的,但我们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实训室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校企合作仍需深入,考核方式需要不断完善。从成果和不足中我们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诊改工作常态化;持续更新课程资源;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能力;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