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速写意象思维的重构与教学实践

2023-02-06练倩宇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11期

练倩宇

摘要 2024年艺考速写改革触发对基础教育儿童速写教学的思考。为全面贯彻艺术教育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主旨精神,本文提出将中国传统人物画品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之一“气韵生动”融入小学高段速写教学。在传统审美感知与认同下引导儿童在速写中建立意象思维,使儿童速写的综合表现力、审美感知力获得提升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艺考速写改革 儿童速写气韵生动 意象思维

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是2024年艺考速写改革最大的焦点,这彰显了国家对新时代丰厚文化底蕴和突出专业能力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战略部署。基础教育儿童速写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结果走向过程,从范式走向灵活的思维方式,学、教、评方式也应做出响应的变化。我们都知道,美学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从小到大的教育全过程中。本次速写艺考改革的“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儿童速写教学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目标中的“不变”。

一、艺考改革与当前现状

速写是儿童绘画表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它是以一种简化的形式,用迅速、简练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的形态、神态特征的绘画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把速写当作儿童造型能力的基础,往往呈现讲授—示范—练习—辅导的侧重速写技法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多年艺考速写形成的“应试填鸭”“同质化教学”和“机械练习”等教学方式,形成了儿童速写教学“重技轻育”的现象。

本次艺考对速写科目进行如此大的改革,其实是对“速写”这个载体功能的重新认识,并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儿童速写教学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主题单元

人物速写涉及的内容包括人物动态、神态、场景等内容,也包括线条、色彩、构图、节奏等综合性的造型表现内容。但由于现有教材对速写体系的统整不够,有的老师在写生课中让学生对着照片临画;有的老师则根据自己的艺考速写经验,程式化地教授速写技巧,这些做法最终都导向了课堂重技术、少育人的现状。

(二)没有适当的速写观察方法和想象方法

受技能方式的影响,儿童速写的观察方式越来越程式化和局部化。没有与审美体验关联的“观看”都是浮于表层的与被动的。我们要更多地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视角出发,引导孩子们对生活主动发现、感受和认识,获得敏锐的观察能力,引发创造性的想象。教师正确的干预能直接影响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直达本质。

(三)没有形成速写的品评标准和审美判断

一个人对美的认知总是带着个人经验和价值观的。教师自己对视觉环境的审美认知就会影响孩子对各种图像和观念的理解,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孩子们就会缺乏审美判断。这实质上是儿童速写教学中品评标准与艺术表现之间相互忽视和割裂的深层问题。

速写作为中国原创概念,与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生活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个“写”字,道不尽中国式的审美浪漫与诗意,它更追求在中国文化体系下对物象内在气质和气韵的追求。要落实围绕“审美感知”与“创意思维”展开的儿童速写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审美认知下的情境、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而“气韵生动”的传统美学思想则是历代文人墨客在“速写”之“写”中的自觉追求。

二、“气韵生动”激发儿童主体的观看与想象

细思当下艺考速写命题创作,是表象造型走向审美思维的思辨过程,也是审美趣味和审美自信的构建过程,更是美学素养与儿童主体意象生成的迁移过程。早在南朝时画家谢赫的“六法论”就提出了中国书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品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气韵生动”,即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有生命力。倘若儿童速写教学把“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渗透到主题、欣赏、观察、想象、构思、创作、品评的全过程中,那么孩子们的观看与想象就会朝着“气”与“韵”的审美感受而来,生成表达内在情感和想象的意境。如在浙美版六年级《用线画人物》这一课中,以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图1)为例,我们可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线条的“气韵生动”。

学习任务一

问题1:你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线条?这些线条给你怎样的感受?

问题2:这些不同的线条又是如何表现不一样的人物性格的?说说你的发现。

问题3:假如让你来用线条画自己,你会学习画中怎样的线条?为什么?

问题链能引导孩子们反复观看作品,任务设置也能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说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他们感受到了作品线条的张力,精准而又灵动,感受到不同性格的人物呈现不同的线条质感。美术创作都源于审美感知,不同的感受会影响孩子们创作的格调。

学习任务二

思考:这样美的线条是从何而来的?这样的思考让孩子们进一步地观察和迁移知识经验,去探寻艺术创作的本源,思考和想象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

“气韵生动”既是一种评价标准也是一种指导方法。除欣赏名作的學习任务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导学册、学习任务单等来联结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也可以进行单元化的整合教学。

三、“气韵生动”生发意象思维的创新与表达

儿童人物速写表现依赖于视觉意象,儿童绘画中有形的造型实际上是由无形的视觉意象决定的。因此,要提升儿童速写的综合创新能力,就必须将焦点从僵化的结果转移到无形的视觉意象上。

(一)顺势随形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审美认知不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对客观物象的概括、取舍、调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如北宋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必须有对形的整体印象、构图布局的成熟构思,才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1.以形写形

在小学高段的速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通过整体和局部观察,从人物的比例、五官特征去布局构思,塑造自己内心感受到的形。

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写生《看书的小朋友》(图2)为例,在“气韵生动”的美学体系里,我们要鼓励孩子们的观看和表达。思考讨论:照片中的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你能用怎样的美术语言去表现他的造型?(关键词:整体构图、图形替代、人物比例、人物特征、布局构思、提炼塑造)引导学生逃脱固有形,根据观察到的人物神态、动态,捕捉内心世界的形。

2.意象之形

对于儿童来说,往往不善于表达人物动态,勉强画出的人物也显得僵硬而毫无生气。教师引导孩子们大胆地倾诉与表达,鼓励他们自由地发现,就会增加他们表现的自信心。如我校六年级学生在画运动人物速写时,部分学生拘泥于形的框架,反复拭擦,动态僵化,人物表情雷同,偏重千篇一律的动漫样式。气韵生动的审美导向更倾向于形的释放,表现得更加自由,抓住人物运动整体的气势,用大块的色彩和果断的用笔去表现,画作不仅仅表现外在人物的固有形态,更有一种内在的情感表现。(图3)

(二)随心赋彩

“气韵生动”的审美观是意象造型和意象色彩的结合。它不以客观环境为依据,崇尚人的主观感受,寻找介乎于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固有色”。在用色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气韵生动”给今天的人物速写带来的启示是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图4至图6)

中外语境不同、认知不同,中国画的色彩是在具象和意象的认识上表达色彩的独特气韵。在小学高段的速写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更多地着眼于对色彩“意”的层面上的教学创新。

1.色彩的视觉引导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能给人以直观、强烈的感受。作画时,色彩占主导地位,会弱化形的功能,有利于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主观情感与色彩表现融合的时候,物像会脱离自然属性,得到升华,画面的造型和色彩表现会比现实世界还要激动人心。(图7)

2.色彩的想象表现

观察和记忆色彩是色彩想象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直接用色彩去塑造形,大胆地提取观察到的颜色,轻薄或厚重、对比或协调、细腻或粗犷,将光色规律和色彩構成,与自身的观察与感受结合,进行独特的创造与表现。

3.色彩的情感传达

红色热烈、蓝色忧郁,色彩本身就具有情感属性。儿童跟随色彩感悟自然、社会,加深个体的情感体验。改变或保持事物的原有色相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某种特殊的意境,能够得到观者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充分挖掘色彩的情感,利用色彩直接表达效果,就会显得非常动人,也恰恰契合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格调。

(三)择善而变

宋代画家宋迪建议缺乏自然天趣的画家观察破败墙壁上的自然肌理,心领神会后形成画面中天然而成的意象;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有“误墨成蝇”的典故。这些古人的艺术观念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利用视觉造物的艺术方式,突破工具、材料的限制,探索表现主题物象的独特艺术语言,从而激发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维,使作品体现出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味。

1.形式变

有时,学生关注了细节就很难把握好整体,琐碎的构图也会摧毁许多直觉的感受,同时孩子的塑造潜能没有被及时捕获,就会倒退回去。教学中鼓励使用综合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这也是本次艺考速写改革的变化之一。利用不同的材料突出速写的风格,可以弥补整体性的缺憾。(图8)

2.笔触变

在儿童速写色彩与造型统一的表现中,造型与运笔、用色是不可分割的,创作过程沉浸在一种笔出意先的状态里。根据自己的感受灵活运用线的张力、面的节奏、块的对比,所塑造的形体是自然而生动的。例如,以“我的爷爷”为主题进行创作,同学们的作品各不相同,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图9)

四、结语

“气韵生动”的审美思想在教学运用中更关注整体的情境,注重物象带给孩子们的想象与思考。这样的创作思维过程影响着孩子们观看世界的态度,培养他们对世界敏感而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力,促使孩子们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进行中国式的审美和创造。这也是艺考速写改革对当下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