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新高考视野下融科创优式速写教学应策

2023-02-06高自平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11期

高自平

摘要 美术新高考速写科目,集文化底蕴、速写和创作于一体,具有多维、融创和开放性意涵及潜在融科创优、交互迭代的复杂知性逻辑,通过相应教学策略和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深层次表现图像叙事的能力与创造性高阶思维。

关键词 美术新高考 融科创优模态速写 教学应策

2021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艺术高考改革方案。随着相关工作逐步展开,2024年美术新高考改革全面启动,其目的在于选拔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能力的高质量艺术人才。

新标准把一些典型性校考内容归并到联考中,通过跨学科主题性创作,提升对考生专业能力、文化底蕴和认知实践水平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利用高阶迭代交互思维和图像叙事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画卷的能力。

新高考的多维性、融创性、开放性,给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留下了足够多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预示教师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化。

一、新高考速写意旨及知性逻辑

就美术新高考速写科目而言,科目难度和高度提升在各科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集文化底蕴、速写和创作属性于一体,既含有联考对专业基础能力的诉求,也包含校考对创作和设计的综合表现力的诉求。因此,教师准确理解、领会、把握速写精神意涵,构建高效的科学逻辑认知体系,理顺训练方向和过程十分重要。

速写要求学生所具备的丰厚文化底蕴,可总结为主題创作的人文知识、美术史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学生要对高中必修课《美术鉴赏》内容、美术史知识点把控清晰、理解准确,具有扎实的艺术和人文素养,例如能够想到如何运用五个速写示例中提出的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完成速写创作。(图1)

考题中的显性信息为参考或运用中外传统装饰性绘画、动画、民间美术、油画和中国画作品中构图、造型、风格完成命题创作。其中要求的对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产生的交互思维,对学生来说颇有难度,也考量着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考题中还隐含着具有挑战性的审美判断与形式转换的知性逻辑。首先,以武氏祠画像为例,其构图方法、造型特点,使创作者容易只从形式、技巧、经验方面着眼,忽略其背后蕴含的饱满且浑厚的装饰性美学理想。其画面构成中秩序与空间关系、追求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境界等特点,都值得教师和学生仔细推敲斟酌,在实践中参考运用。

其次,考题还考查学生的形象组织能力、画面构成能力。构图和形象要组织合理,造型生动,技法表现得当,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做到绘画语言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最后,考题还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能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积极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这部分最难,需要学生具备将生活转化成艺术的数理逻辑思维、语言意象思维和视觉思维,并综合交互各种思维,形成思维的跃迁能力。

跨学科融科创优、交互迭代的逻辑模式是以不同主题、知识、图像之间包含的数理逻辑作为物象的科学认知工具,以视觉形象思维作为画面创制工具,语言意象思维作为审美和情感的表达工具,通过主题创作驱动三种思维衍变而成。“融”既指三种思维交融的情境,也指美术和文化的思维融合;“科”指美术学习中关注底层逻辑的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创”指中学美术阶段学习经典过程中,艺术表现的衍变性创造和跨学科的融合性创造;“交互迭代”指各学科理念交替运用促使作品内涵升华的过程;“优”指通过高阶迭代、交互升维后生成的作品质量。

“跨学科融科创优交互迭代”是实现复杂认知和综合实践的有效创制工具。

二、新高考速写的题型模态、造型要求和表现

美术新高考速写可以概述为一种具体规定性的模态速写,通过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进行命题创作,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实践综合能力,具有多维性、融创性和开放性意涵。

(一)认知综合能力

命题里含有三个平行维度,即文化底蕴、专业基础、综合认知与实践能力。

如示例1《聚餐》,主题《聚餐》的创作构思和武氏祠画像的文化情境,实际上是语文和美术的跨学科融合,考查学生“语图互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用5W1H法(Who,When,Where,What,Which,How)构建叙事逻辑、形象逻辑。

主题《聚餐》通过5W1H语图互文法进行初步创作的构思展示:

Who:画面中三个以上的人物可以是家人、熟人、陌生人。他们的样貌特征应具有多样性和对比性。除此之外,可考虑画面中是否还有动物形象、自然形象、几何形象和不规则形象。这是将叙事逻辑元素转化为视觉逻辑元素,是语图互文思维的起点。

When:什么季节?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这涉及人物衣着、树木形态,更进一步涉及人物动作与表情,时节使画面氛围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Where:地点涉及场景的大小,室内景还是室外景,透视空间和画面层次等空间问题。

What:以典型、生动的情节建构画面和视觉逻辑。

Which:主次关系、节奏和韵律。

How:涉及艺术语言的审美强度问题,包括构图、造型、塑造、形象典型性和艺术语言纯粹性。

武氏祠画像提供的文化情境是多层构图和饱满的形象组合,具有很强的叙事功能,其注重轮廓造型和阴刻线造型的风格富于装饰性,具有中国传统图像叙事的形式特征。因此,题干中要求的构图方法和造型特点所对应的逻辑已较为明晰。

1.多层构图和饱满形象组合叙事

武氏祠画像的多层构图具有装饰特征,背景较为简略,这与画像石材料的特性有关,有利于在方寸之间赋予人物形象生动而有力的形式特质,充分彰显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块面语言所带来的整体性和视觉冲击力。

但仅凸显装饰性,对创作性速写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题目要求也比较开放。多层构图也可以设置交错组合、密度不同的多层空间。其次,饱满的形象组合可以凸显形象的气势,增强叙事的艺术感染力。(图2)

2.注重轮廓造型和阴刻线造型

首先,武氏祠画像里的轮廓造型只是块面轮廓,轮廓和本体形浑然一体,消减了所有影响轮廓独立性的细节,平面装饰性强,但缺少速写线造型所特有的韵律感和光影空间等丰富的内涵;其次,这些轮廓的写实性被弱化,有不规则几何化图形叙事的倾向,而整体画面阴阳形和阴阳线的交互作用、相互成就才是武氏祠画像最核心的艺术造型密码。

因此,作为创作性速写,除了发挥线条的轮廓表现的功能以外,需要增加影线去刻画形体转折来提升写实表现力,让空间从二维走向三维,而不要对画像石造型简单、肤浅地套用,但也不是示例4那种现实主义表现方式。

如果学生缺乏跨学科融合、逻辑性分析(科学精神)和创造性(融创型)发挥(即融科创优)的能力,后期的艺术实践将失去方向和目标。

学生的思维通过三个平行维度错综交合,并随着绘画过程不断交互迭代,“师心独见”(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从而真正领会气韵生动的艺术创作奥秘。

(二)艺术综合实践能力

速写的艺术综合能力主要是能熟练运用线、影线、色调、色彩等不同语言进行造型、塑造和深入刻画等。前面展示的五个速写示例对绘画语言的要求很高。

示例1和2屬于设计类速写,应减弱光影和立体感,运用物象平面形进行叙事,通过画面背景与物象之间的黑白交错,赋予画面生动性。主要运用各种类型的线造型,以及影线、色调、色彩作为塑造的手段。

示例3参考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法则、造型规律和风格特点,绘制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画面构成多视角、多时空,构图比较自由,画面形象塑造可以参照现代动漫的一些方法和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叙事为主。

示例4以光影空间为主,对色调、色彩造型能力要求较高。应以线为辅,增加光影对形体的影响,空间做虚实处理,用线面结合的方法让形象更具表现力。画面平面形与立体形的多重变化对写实性要求较高。

示例5参考《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法则和造型规律,画一幅《火车站候车图》,人物不少于5人,以线描造型为主,可以设色。涉及中国画造型语言,若运用现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线性语言表现会更好。

需要强调的是,五个题型中的共同要诀都不外乎人物表现要生动,动态、体态、表情要丰富有力。

三、新高考速写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法

美术新高考速写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给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文化、专业基础和生活化主题创作,每一项都蕴含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逻辑关系。只有抓住融合关键点,将基础单项和套题替换等技能性速写训练与传统视觉经验、生活创作相互观照,融科创优,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有效成果。

(一)新高考速写的教学策略

1.重新梳理速写训练主题

理顺主题之间关键融合点和逻辑关系,找到鉴赏、速写和创作之间的关系,选择主题将三者整合,运用综合材料技法进行造型训练,和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以及考题多角度、多语言变换训练等。

2.进行同一或同类主题的比较性训练

(1)将速写的同一线稿转化成线面、线色稿,创作成设计风格、动漫风格、中国画风格、油画风格的速写作品。

(2)速写训练与素描、色彩同类课题同时进行。画风景和场景速写时,风景场景素描和色彩同时进行,让学生理解不同绘画语言的造型优势和衍变方法。

3.基于融科创优高阶思维认知实践策略

根据情况厘出核心、必学和基础三层课程,根据学情分阶段、分层次调整教学,开展运用融科创优交互迭代思维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和创作相结合的创造性临摹、鉴赏、写生等。

(二)训练方法

教师把教学构思、技法和创作步骤浓缩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精讲多练,拓展巩固,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方法一:主动创造性临摹

临摹美术作品涉及两个层次的思维交互活动。首先是临摹者和原作者之间的思维交互活动,临摹者理解原作者对客观规律的主观阐释、重构、想象和创造。其次是临摹者对范画中客体的认知理解程度,能深度诠释而不是肤浅辨识,这是一种积极求索的学习活动。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过:“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

(1)主动认知性临摹

通过主动对作品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彻底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传递出来的视觉意象。

①针对问题临摹。结合学生实际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如不会写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进行有选择的临摹,习得处理问题的经验。

②局临与通临相结合。局临是用有限时间抓取局部元素,主动分解学习任务,如笔法,找出共同的艺术规律,内化为能力。通临则是理解创作作品的每个步骤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及其成效,从中发现思维路径和规律。

③背临。背临是通过主动认识原作造型脉络和处理方法,默画作品。

(2)创造性临摹

创造性临摹是教师通过提供各种主体性思维交互语境,激发学生在临摹中发挥创造性,以意临、临变、临创为手段进行系统训练。

意临是体味原作气韵精神并按自己的理解去临摹,是对临本风格和精神的一种转换借鉴,如新高考速写借鉴《美术鉴赏》传统绘画内容。

临变是从各角度对临摹品进行图形的心像解析,如用凡·高风格解释莫奈作品等。

临创是借鉴经典的主题性创作,注重自我审美挖掘、自我思维拓展,运用大师的技法表现新的自我认知的意象和心境。

2.方法二:鉴赏、写生与创作相结合

(1)理解中外传统视觉艺术经典的核心元素

如民间美术、立体主义的多时空交叠,中国画中散点透视带来的移步换景的视觉图景,画面叙事都非常丰富。(图3)

(2)照片写生与创作

主题创作实质上是运用视觉图形来完成情节叙事,除了物象合理巧妙的置陈、布局、构成画面图形外,还要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视觉解析和再造型、再创造。这个过程并非表象性的图形拼凑,而是根据情节和语境,强化图像和画面的形式语言的整体统一。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生活中物象的视觉再造型。照片写生与创作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和技法能力基础上。

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点明视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要求。南朝宋画家陆探微提出的“穷理尽性,事绝言象”、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都告诉我们,绘画叙事要融合思维表现,主客观相统一,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②创作性速写画面构成训练。如情节与场景设计,要变换写实空间的情境,构思不同的叙事语境等。(图4)

③画面气氛训练。通过光影、云雾、水汽等流动的造型元素表现气氛,点明人物的心理感受,创造画面的个性化氛围。

④绘画语言提炼和综合性训练。主题创作除了形象造型以外,绘画语言提炼也十分重要,图形叙事有浅层叙事和深层叙事之分,深层叙事是艺术语言和情节相结合的产物。

总而言之,新高考美术速写不是狭隘的单学科的技术与实践,而是以图像化作为跨学科锚点的主题性综合创作,通过不同思维方式的合理、有效、交互运用,达到对某个视觉主题的深刻理解。有时可能会多次循环往复,不断递进,直到获得真理性认识或达到视觉主题所需要的状态。高品质的语图互文创作,有助于学生视觉思维和语言思维交互认知的深层次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为“基于‘语图关系认知实践的中学美术融合语文教学方法和途径研究”(立项编号CDDB2020200)的研究成果。(2024年结题)

参考文献:

[1] 葛路.中国古代绘畫理论发展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3] 姜耕玉.艺术辩证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