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几点思考

2023-02-06王华彪刘邦凡

中国发展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农技科技人才

王华彪 刘邦凡

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传统农业大省要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从而推动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要强化农技推广的针对性、新技术应用的导向性、服务的公益性、产业的经营性、帮扶的针对性等模式。做到这些,必须立足乡村的自身特点,搞好调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典型推动、示范带动、实践推广。

发展前景:质量优、效益高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农业是重要方向。目前,发达国家高效农业主要有三种代表性模: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等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我国不适用美国的大规模经营方式,也不具备日本等国高额补贴的条件,只能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第一,高效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技术革命。高效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在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注重生产优质安全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效农业的核心要义,就是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种、养、加、销”衔接,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高效农业,可以有效破解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偏小、供求矛盾突出、发展方式粗放等难题。

第二,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方向。在发展方式上,传统农业靠产量追求效益,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但品质却很难保障,高产但没高效益,有时还滞销赔钱。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支撑,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第三,高效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的资源利用。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及资源利用,如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在经营方式上,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农户单打独斗,农业生产和市场风险较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高效农业采用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现状:规模小、人才少

新业态发展迅速,但新型经营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一批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推动了农业发展从“产+加+销”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特色农产品扬名四方,但也要清醒看到,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增产不增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本地加工能力不足。比如,小麦品质优良,但优质不优价,大多小麦作为原料卖往外地加工。

二是投入高,效益低。近年来,农资价格提升,特别是人力成本上涨,致使许多农民弃农打工。随着设施农业、食用菌产业等效益显现,大家对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景看好,发展热情很高,但因认识、技术、资金等制约,整体规模不大。总体而言,高效农业新业态发展质量不高,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农民直接受益还不多。

三是人才少,经费缺。人才匮乏特别是农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相对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发展对策:建体系、强推广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借鉴成功经验,既要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规律,也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发展向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转变,推动高效农业健康发展。

(一)科学统筹规划,典型试验示范带头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要立足本地实际顶层式设计、科学式统筹、项目式推进、绩效式考评。

1.增强科创紧迫感与责任意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变革过程中,科技部门要引领树立农技创新发展理念,超前谋划和实施农业科技项目,让创新作为引领农业技术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科技部门的功能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2.构建利益共同体机制。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科技水平。发挥科技特派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和脱贫村双向对接机制,落实激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优惠政策,引导科技特派员带着技术和成果到一线创新创业。鼓励科技特派员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内在的共赢机制,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3.发挥科技园区示范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推广适用于当地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奠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要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注重突出特点特色,合理统筹科技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

1.建立“四级联动”的服务体系。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县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协调联动,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发挥好行业部门的带动作用。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级政府部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按照责任分工,主动领任务、挑担子,建立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农业行业部门协同创新机制,对科技进步评价指标进行任务分解,各负其责,加强合作联动,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合力。

2.聚力发展农业技术优势。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3.统筹基层农技服务资源。市(县)级统筹协调,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提高乡镇(街道)农技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乡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提高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落实基层农技人员“三定”(定编、定岗、定责)机制。人员落实,定编定岗。明确农技人员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和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

(三)构建“三大”体系,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充分利用政府和农业组织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各种服务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产品销售和增强农业核心竞争能力。

1.善于开发利用新技术,培植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农业,在土地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增多、变大、变强。积极培养种养大户。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围绕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加工等主导产业,鼓励种养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创办领办合作社,重点发展一批实力强、模式新、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农牧农业龙头企业,放大“种、养、加、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效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难题。

2.构建“三大”体系,夯实高效农业发展基础。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口粮安全基础上,调优调强产业结构。把水果产业做强做精,增加优质果品供给,提高产出效益;把畜牧产业做大做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产品供应能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建设新型经营体系,就是要提高“统”的层次,大力发展有实力的“公司+基地+农户”和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户抱团发展;在“分”的层次,通过市场化政策,引导承包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优化农技人才发展环境,支撑农业规模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广高效农业,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科创为动力,加快农业发展向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转变,推动高效农业健康发展。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保障。完善农业科研人员流动与兼职制度,鼓励编制内的农技人员,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理领取报酬。

2.营造农技人才引育留用良好氛围。创新的根基,就是要强化农技人才的引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交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生产、质量监测等现代农业关键人才和科技顾问。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吸引留住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农技人才的培育。以稳定现有科技队伍为基础,加大对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农村乡土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着力培养一支甘于坐“冷板凳”、潜心搞科研、德才兼备的“田秀才”“土专家”,使其成为带头人。另外,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适应科技创新需求、掌握新工艺的产业技术人才。政府部门要依托农技校、农科所、农技推广机构,因时因地对农民开展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实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管理及品牌化建设方面的培训。

3.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下乡进村,对绿色增产模式、水肥药节约利用、良种繁育等进行推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优化农技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全力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破除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突出科研能力、工作业绩、实质贡献等指标,激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生产实践第一线创新创业,让更多的拔尖人才在产业开发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4.加大财政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其工资、福利待遇和办公设施配备,实现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吸引、择优录取更多高等教育院校毕业生等进入农技推广领域,补充发展力量。(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农技科技人才
人才云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