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水生态绿廊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2023-02-06程雪梅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浮岛滨水河道

程雪梅

(九江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0)

0 引言

我国经济近40 年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的大规模扩张,据统计,我国城市化率已经接近于65%[1]。但是我国城市的发展只重视GDP 的增长,忽略了城市科学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大部分城市都远超了当地生态资源能够承受的极限,多数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城市的空气、水质、交通等一系列的“城市病”[2-3],现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未来发展。

滨水区域在城市的防洪排涝、改善城市气候、提供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等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城市滨水区域相对脆弱,保护难度较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对该区域的保护,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4]。同时,由于城市大面积的无序扩张,部分地区的地表水系遭到了严重破坏,人地矛盾突出,路网的扩张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和生态,阻碍了河道正常的径流,导致河流的断流甚至消失。另外,我国在水污染治理和再利用方面起步较晚,还未建立科学全面的治理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强调经济的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有约50%的地下水有不同程度的污染,90%的城市河段中有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城市地面的硬化导致该区域内的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生态的自然循环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5-6]。

为了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滨水生态绿廊的设计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滨水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明确相应的设计原则,总结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构成和策略,为城市的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

1 城市滨水景观的组成和作用

城市滨水区是指在城市中或附近的水域及其和陆域交互相连的一定的范围,可以将滨水区划分为水域、水际线、陆域。该区域为城市中特殊的空间,通过水陆交互共生作用,形成敏感且容易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修复的难度较大。一般来讲,城市的滨水区距离市区的车程在30min 以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开放空间,提供宝贵的日常活动和休息娱乐的场所,在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城市滨水景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1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如今很多城市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城市的内涝频发、排水不畅、空气污染的情况,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健康发展应该基于一个生态比例和谐,适合宜居的载体,滨水景观可以为城市的健康和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

1.2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滨水景观的建设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科学的选址、方案的规划和景观的建设,滨水景观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休憩的空间,有利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环境。

1.3 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

自然形态的资源也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生态景观系统可以将城市中的山水、土地、动植物等资源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1.4 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滨水生态绿廊的建设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不但改变了原有河道单调的景观特性,还为城市的建设增加附加值,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2.1 可持续性

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是指项目的建设要确保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景观弹性,确保生态的整体平衡,设计要注重保护、模拟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适用于当地的物种,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生态,提升滨水生态的自我再生能力,减少人为的干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构建植被、水体、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链条,用生态的方法治理城市的污染。

2.2 亲水性

滨水生态绿廊的建设依托城市周边的水系,可以开发新形式的滨水游乐设施,促进人与水的接触,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为居民提供“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景观环境和休憩场所。

2.3 交通通达性

滨水生态绿廊的交通的通达性是指:滨水公园与外部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较为便利,滨水公园内部的各个景观节点的交通也应该十分的通畅和便利。整个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扩展的一部分,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市区的活动半径扩展到水边,将城市和滨水景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4 安全性

滨水生态绿廊的安全性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安全性包括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完成城市调洪排涝的功能、减少河流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潜在威胁、考虑游人观景和进水活动的安全性等。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依据当地的水文资料,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和结构,对于特殊的区域要采用缓坡、安装护栏等方式,保证居民亲水活动的安全。

2.5 体现当地文化特点

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依河而建,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和河道息息相关,滨水区域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缩影。在滨水区域的建设时,要注重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典故,将生态景观和当地的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建设与当地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相适应的河道景观。

3 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构成和策略

城市滨水景观是由“蓝带”“绿带”“灰带”3 个部分相结合后,综合作用下的一个系统,其主要的内容和作用如表1 所示。

表1 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构成

根据滨水区的位置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域、水际线、陆地3 个部分,通过生态建设将这几部分组成一个有机体,实现保护、模拟、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并达到景观效果化的目的。

3.1 恢复水域的自然风貌

水域是滨水区的灵魂,不仅可以增强景区的景观效果,也是生态环境的标尺,一般采用生态浮岛、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跌水曝气等措施。

3.1.1 恢复自然河道

根据国内外的工程经验,将原有河道中的行洪和排涝设施拆除,尽量恢复自然风貌后,更有利于城市的泄洪安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尊重原河道的流域位置,模拟自然、回归自然,依据河道的周边地形地貌,通过采用浅滩、洼池等汇水面,在设计理念上改变原有的将河水快速排走的思路。这样利于滨水景区的防洪排涝和开发水上的娱乐活动。

3.1.2 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是近些年在城市河道中使用的可以提升城市水域自净能力的新型生物技术,如图1 所示,生态浮岛直接浮在水体表面,水上植物采用无土种植的方式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生态浮岛具有安装便捷、造价成本较低的优点,同时可以提高水体表面的丰富度,增强水体的景观效果。

图1 生态浮岛技术

3.1.3 跌水曝气

跌水是通过人为的制造水位的高差来模拟瀑布的跌落,用于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做法,该方法可以展现水体的势能之美,也可以实现对水体的充氧。在河流内可以利用水利结构设施,如坝体、溢流坝等进行河流纵断面的高差处理,提高跌水量和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利于河流中污染物的降解。

3.2 生态驳岸

滨水区的水际线中水体和陆地交接的区域,由于水位和气候有关系,水位会分季节的涨落,所以会形成较为复杂的生态特征,是很多动植物栖息的场所。

传统的设计是将水际线以驳岸的形式体现,传统的驳岸采用混凝土斜立于河道两侧,可以满足快速泄洪的需求。但是,该设计会明显的破坏原有河道的生态结构,人为的割裂了水体和陆地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生物多样化的形成,破坏了滨水区域的亲水功能。

现在为了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驳岸通过增加护岸的可渗透性,利用人工构筑物,如石笼网、石块、植草砖等堆砌驳岸,加强水体和陆地的联系,然后种植亲水植物,构建生态系统,营造自然景观。

3.3 注重陆域的自然循环

3.3.1 渗水铺装

城市的快速扩张采用了大量的硬质铺装,其弊端也在大量使用后逐渐显现,由于破坏了原有的水体循环,排水不畅,导致城市的内涝频发。如今,由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普及,渗水铺装可以让雨水通过其自身的空隙,直接渗入土壤中以补充地下水水源,其主要组成如图2 所示。渗水铺装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城市积水和内涝的问题。

图2 渗水铺装

3.3.2 植物过滤系统

城市的污水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河流传递到水环境中,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的富氧化。在通过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错落有致的布置后,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消解,对水体净化后利于形成稳定的动植物群落和优美的带状生态空间。

3.3.3 微地形整理

景观的微地形是指在景观的设计中通过布置错落有致和高低起伏的地面,来增加地面的植物和水景承载面积,可以构件具有多层次的景观,如图3 所示。在微地中,通过利用地面高低起伏的关系,引导地面降水向低处汇集,形有利于排放地面的降水渠道,最终顺利的将雨水汇集到河道中。

图3 微地形

3.4 人文景观

城市的发展往往依托河流发展,滨水区域也是城市延续文化的载体,例如美国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象征。在建设滨水区域时,应该将滨水生态绿廊的建设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突出当地的文化特点,树立标志性的建筑,展现城市的发展面貌和活力。

4 结语

城市滨水生态绿廊的建设能够明显的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滨水景观的建设经验,详细研究了城市滨水生态绿廊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内容,以期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浮岛滨水河道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实践——以“嘉峪关生态浮岛探究”为例
150平方公里浮岛漂向澳大利亚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