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安全生产分析及对策

2023-03-05张积盛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种粮粮食农药

张积盛

(宾阳县黎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409)

0 引言

粮食安全生产事关民生福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强力支持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库存储备充盈,能够保障基本口粮的绝对安全,但粮食供求长期紧平衡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持续加大。具言之,一方面,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典型的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加剧了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破坏了粮食生产贸易的相对均衡格局,加大了我国粮食安全海外风险管控难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粮食安全的供需结构性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与种粮收益增长低缓以及科技含量不足与粗放式经营模式路径依赖等内部矛盾积累的风险也在上升。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并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是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重塑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

1 广西粮食安全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 粮食种植业基础设施薄弱

广西粮食种植业大多没有人工气候室的条件,主要是完全依靠大自然的种植条件的露天种植,由于广西特殊的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部分地区农田水利排灌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建设不完善,以至于广西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所以广西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较高,这会加大农业的生产成本,也会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1]。

1.2 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低下,加上种粮成本不断上涨,虽然安排有一定扶持政策和资金,但种粮收入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农民种粮积极性还是比较低。农村有效劳动力缺乏,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2]。

1.3 化肥农药减量化压力大

近年来,广西化肥农药使用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和农作物病虫害类型多样,以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后化肥农药使用量反弹等,化肥农药减量压力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仍然缺乏有效模式和手段。

1.4 粮食病虫害危机四伏

近年来,广西单、双季稻混合种植面积广,单季稻播种期和生育期不齐,非常适合害虫的生长,所以粮食虫害严重。广西粮食品种抗病能力参差不齐,非抗病粮食品种占比高,助长了病虫害的流行。迟施氮肥和偏施氮肥的情况在广西时有发生,这会造成水稻到了变黄成熟的时期,茎叶仍繁茂呈青绿色的不正常生长现象,这也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

1.5 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

农业生产成本主要受农资、劳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影响。近年来,农资价格高昂、劳动力价格飙升,使得种植收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本。据内部调查显示,以水稻种植为例,平均单产450kg/亩左右,按1kg 水稻2.4元计算,每亩产值仅1080 元,除去肥料、农药等支出,收入约只有500 元。以甘蔗种植为例,按糖价格5000元/t计,种植甘蔗每亩生产成本为2340 元,而产值只有2350 元,利润极为微薄。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与劳动强度上,提高机械化水平可降低生产成本。山区的耕地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地块破碎等原因,适用机械少,农业机械化困难,播种、除草、浇水、施肥、收获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大,农民宁可打杂工,花钱买粮食,也不愿种粮。此外,由于粮作经济效益低,劳动强度大,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环境不断改善,种植粮食够家庭一年吃即可,不愿多种,导致了耕地的季节性撂荒。

1.6 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逐渐取代种植收入成为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来源,农业种植规模小,收益低,外出务工的收益远高于农业生产的收益,有知识、有技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纷纷进入城市就业,“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很多农民的首选,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力荒”“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成普遍现象。这种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现象以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县份尤甚,例如,天等县每年都有13 万多人外出务工,占该县人口近30%。城市集中了教育、交通、人居环境等优质资源,很多农民为了使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举家进城打工,让子女也跟着进城学习、生活,不愿再耕种。调查显示,现广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80%以上多为60 岁以上老人,基本上不能胜任繁重的农业生产,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劳力进城后,基本由留守的老人、妇女与儿童耕作,受精力限制择优良地块耕种,稍差劣地块则任由撂荒,经营也逐渐从精细化耕作转变为粗放式管理,水田由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农村耕地撂荒现象由2000 年左右开始的个别零星现象发展至今已成为普遍现象。

2 新时期粮食安全生产风险化解的对策建议

保障粮食安全与确保农民增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统筹推进。要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让粮食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3]。

2.1 注重加大投入力度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要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让粮食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促进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粮食仓储设施、高标准农田、数字乡村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短板,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长期目标夯实基础[4]。

在防汛抗旱方面,因为广西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广西粮食生产在发展中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所以更要完善灌溉系统、采取先进的灌溉方式,保证种粮的用水标准;同时需要建设好农田排水系统,保证排水出路通畅。此外,还要加强预警防范,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联合制定防范气象灾害风险预案,根据气象部门、水文部门的信息,加强灾害走势研判,部署落实农业灾害防范措施。下发主要农作物防汛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并通过相关渠道及时发布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层层传递到农业生产一线人员。强化灾情管理,加强值班值守和灾情调度上报,对重点区域、重要灾情数据进行核查会商并及时上报,及时根据灾情向农业部门申请救灾资金。强化调研指导和技术培训,印发粮食防汛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根据灾情及时派出技术服务指导专家组深入指导。

2.2 保障种粮收入,有效提升粮农获得感

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存亡,所以要改变老旧观念,要把粮食生产发展成为一种有大好前景的崇高事业。应守住农田基本红线,稳中向好发展粮食生产。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各项补贴政策等,争取并落实中央支持广西粮食生产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种粮政策的激励作用,提高种粮补贴、财政转移性支付等,争取支持粮食高产创建资金,将资金及时下达各地并加紧项目实施,优化种粮补贴资金发放方案,避免“大锅饭”“一刀切”,做到多收多得,提高粮农收益,使其收益高于种植经济作物和进城打工的收益。首先,要适当提高粮价,提高种粮经济效益。过去20 年,社会商品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上涨2 倍,但粮食价格基本维持不变,通过适当提高粮价,粮食生产有利润农民生产才有积极性。其次,加大粮食种植补贴,粮食种植的单位面积补贴标准应高于平均生产成本,维护种粮者合理的收益,方能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建议将广西的水稻种植补贴提高到4500~6000 元/hm2水平,以补贴农民的种粮成本提升种粮农民的获得感和种粮积极性,改变老弱病残作为粮食生产主力的不合理状况,吸引进城务工村民返乡种粮,甚至吸引有技术、有能力的城市居民下乡种粮。

2.3 积极探索最佳模式,支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广西当前“各自为政”的粮食生产方式,生产要素较分散,不能形成强大合力,很难形成规模经营,无法让粮食种植业成为农业中的“香饽饽”。为了落实更多资金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不断探索提高种粮效益的最佳模式,为从根本上解决种粮积极性低问题提供依据和典型。可以借鉴日本农业协同工会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立广西种粮协会,发展智慧农业模式致力于加强农民、商场等与社区的联系,使粮食种植业成为抢手行业。

2.4 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

(1)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提升耕地质量资金投入,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统筹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改善,重点对农田灌溉的支渠、毛渠进行维修、维护,以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旱涝保收耕地面积。

(2)着力提升中低产耕地质量,优先安排资金解决成片撂荒土地的提质改造工程,对因土壤贫瘠、土壤肥力过低而弃耕撂荒田和中、低产田,通过组织发展种植绿肥、结合生态养殖等综合措施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质量。

(3)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交通和耕作条件。针对撂荒面积较为集中的偏远山区,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和加大土地平整投入,推进小块并大块,加强农机生产水、电、路网建设,以适应当前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5]。

2.5 积极落实农药化肥减量工作

加强对行业的监管。部署开展肥料、农药监督抽查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场监督检查。统一印制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单,规范抽样行为,编印广西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日常监管工作手册供基层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推进农药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分管领导带队对群众投诉的农药企业、经营门店进行实地核查,指导属地处理好农药化肥使用引起的舆情问题,并举一反三加强相关工作;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印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化肥农药零增长推进落实情况督查检查,抓实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及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举办科学安全用药等培训班,系统培训相关人员;发放频振式杀虫灯和赤眼蜂蜂卡替代农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推进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督促各地落实属地责任、经销商主体责任、使用者回收义务等,建立回收处理示范点,探索有效回收利用模式;加快广西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将全广西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单位、种植基地、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登记试验单位纳入监管平台管理。

2.6 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撑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科技支撑,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保障经济效益,提高营运效率和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和制约因素。当前,南宁市政府可着重发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机械化服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链。使生产性服务业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不足所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

3 结语

农民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主力军,亿万农户肩负着全国14 亿多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的重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也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猜你喜欢

种粮粮食农药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