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树林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建议

2023-03-05卢向阳

花卉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树林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

卢向阳

(仙游县林业局,福建 莆田 351200)

0 引言

红树林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全球海洋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扩大红树林生长面积、改善红树林生长环境、恢复红树林生态滋养功能已成为当下的第一要务。为此,近年来,国家针对沿海红树林生态资源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红树林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力求在完成红树林恢复计划目标的同时,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奠定坚实基础。

1 红树林在海洋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 防灾减灾,美化近海湿地生态环境

海洋灾害按照破坏力等级划分,包括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海啸等,风暴潮的最大振幅达到2000m 以上,主要是由于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与气压骤变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灾害海浪主要是由风产生的具有破坏性的波浪,其作用力可达到30~40t/m2。海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冰山等,在进入严冬以后,海冰现象极为普遍。赤潮属于海洋污染的一种,是由海洋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引起,一旦出现赤潮现象,海洋生物群落将受到致命性打击。而海啸则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巨大波浪。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这些灾害不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而沿海红树林在抵御这些海洋灾害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主要是由于红树植物形态各异,生长环境特殊,因此,具有固沙、防风、消浪的功能,这些防御性功能有效缓解了海洋灾害的破坏力。同时,由于红树植物花色鲜艳,根系形态多样,进而在美化近海湿地生态环境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沿海红树林面积越大,其美化效果越加明显[1]。

1.2 净化水质,吸收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海水当中含有铬、汞、铅、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如果这些元素的含量严重超标,将直接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而红树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在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离子后,将与重金属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使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快速消除。因此,沿海红树林能够有效降解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以及各种有机污染物,使海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另外,由红树林、各种藻类、细菌、海洋浮游生物构成的厌氧-需氧多级净化系统,能够对海水当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吸附与沉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海水中污染物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小,海水水质也因此得到有效改善。

1.3 改善海洋生物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多达21 万种,预计实际数量是这个数字的10 倍以上。而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海洋鱼类、贝类、鸟类、植物、微生物数量逐年减少,并且有近29%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措施,而恢复和扩大红树林的分布面积作为一项重要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初见成效。这一措施的执行,给海洋生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条件,借助于红树林湿地创造的得天独厚的生存生活场所,海洋生物拥有了一处理想的聚居地,这对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4 兼具造陆先锋与护堤卫士的美称

红树林与其他树种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形态各异,其中不乏气生根、支柱根等风格独特的根形,这种壮硕发达的根系以及致密的林冠,使得红树林抵抗大风大浪的能力显著提升,据权威数据显示,海岸线上1km 的红树林每年可以提供大约8 万元以上的台风灾害防护效益。例如,2018 年第8号台风登录了我国某沿海城市,台风登陆以后,直接冲毁近80%的海堤,经济损失无可估量。但是,通过对幸存海堤的观察发现,这些海堤以外均有长势良好的红树林。由此可以看出,红树林强大的造陆护堤功能,给沿海城市的海岸线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2]。

2 制约红树林自然生长与人工种植生长的主要因素

2.1 温度因素

外界自然环境温度与红树林的自然生长及人工种植生长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红树林生长习性的调查发现,世界各地的红树林多生长在热带海域,即便是一些耐寒树种,所能适应的最低温度也很少低于10℃。比如南美洲太平洋海岸线生长的最耐寒树种光叶白骨壤与哈氏红树,其生长温度一般在16~20℃,如果低于16℃,这两个树种的成活率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如果采取人工种植的方法来培育红树林,那么,适宜生长的边界可以继续向北移动,以我国的最耐寒红树林树种秋茄为例,该树种生长北界可以移动到北纬28°25′的浙江省乐清湾一带,而其他树种,如果采取人工种植的方法,成活率几乎为0。另外,每一种不同的红树林树种对外界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秋茄、白骨壤等耐寒树种,所能适应的最低温度为11℃左右,红茄、红榄李、水椰等树种适应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银叶树、海莲等树种所适应的最低温度在12℃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种植生长,自然环境温度在影响和促进红树林生长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2 海水盐度因素

红树林适应环境能力极强,尤其在高盐度海域,表现出了超强的适应力,据实验数据表明,红树林适应的海水盐度范围为0‰~90‰,以秋茄、桐花树这种红树林树种为例,其生长海域的海水盐度分别为17.09‰和2.16‰,并且这两种树种在该海域的长势强劲。另外,不同的树种对不同盐度的海水,也表现了不同的适应能力。例如,盐度在7.5‰~21.2‰的海水,适宜秋茄这一树种生长,如果盐度低于7.5‰或者高于21.2‰,秋茄的生长将严重受限。而海桑这一红树林树种适宜生长的海水盐度在10‰以下,如果生长的海域盐度过大,则需要采取补添淡水的方法,来促进这一树种生长。可见,如果海水盐度超出红树林的适应范围,将对红树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成活率[3]。

2.3 土壤因素

不同特性的土壤对红树林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红树林在淤泥质潮滩的长势最为旺盛,并且,在砂质、玄武岩铁盘层、巨砾潮滩上,红树林也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不同的树种对生长土壤的适应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如红树、海桑等树种适宜生长在淤泥深厚的潮滩,白骨壤、角果木等树种适宜生长在砂质土壤,海莲、银叶树等树种适宜生长在泥质土潮滩,而秋茄等树种则更适宜生长在稀松的淤泥潮滩。虽然红树林的生长的土壤特性有所不同,而一旦红树林在这些土壤当中生长、繁衍,将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反过来改善土壤特性,这主要是由于红树林借助于生物积累作用、营养循环作用、酸化作用以及生物积盐作用,使海滩的土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而这种环境也恰恰给红树林的茁壮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红树林与生长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

3 红树林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拓宽宣传渠道,增强保护意识

近年来,人为破坏红树林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就导致部分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分布面积不断缩减,针对这种情况,除了依靠于法律政策以及行政干预等措施外,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增强公众的防林护林意识。首先,可以利用微信这一社交软件建立一个保护红树林生态资源的公众号,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一些关于红树林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等作用的宣传短片,并通过公众号的互动专栏广泛征集保护红树林的相关举措,以此来调动公众力量对沿海红树林生态体系进行有效保护。其次,针对大学生以及游客群体,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来激发大学生与广大游客的保护意识。比如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知识问答竞赛、红树林科普知识竞赛、红树林生态系统相关书籍的签售活动等,通过这种集合学生与游客群体力量的方法,对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最后,由当地海洋环境保护机构牵头,与当地的社团组织、各个高校以及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保护红树林的教育、教学与科技研发基地,通过这种群策群力的方法,给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3.2 结合海洋功能区划,增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立和增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条有效路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有6 个,分别是福建漳江口、广东深圳内伶仃岛-福田、广东湛江、广西山口、广西北仑河口以及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省级及县市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已经覆盖了广东、广西、海口、福建等省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保护对象所在海域、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进行特殊保护与管理,这种性质的保护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并且将直接由国家环境主管部门对其实施统一监管,因此,自然保护区将直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基于对自然保护区这一特点的考虑,红树林生态系统所在地的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以及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价值,增设一些小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做到“区中有区、双重防护”,这样可以在原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对新划定的保护区实施针对性管理。比如对于市级区域来说,已经包含了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那么,环境保护机构可以根据这两个保护区现有的功能价值,对其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红树林带定性为小型保护区,并出台与之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法律条文,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红树林遭受破坏的概率,进而促进红树林带的正常发育[4]。

3.3 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

所谓柔性管理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渗透的方法,来增强公众对红树林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而硬性管理主要是借助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机制对破坏红树林的行为予以惩处。为了更好的保护红树林,发挥红树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各地的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树林这一特殊的树种进行重点保护。首先,针对红树林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实施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措施,全封闭是全天候禁止游客进入,半封闭管理则是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向公众开放,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概率。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沟通协作机制,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应当与各级管理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往来关系,在获取最新、最全的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能够将红树林的保护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在这些职能部门的扶持下,更好地开展红树林生态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最后,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个人行为,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相关执法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以及产生的后果,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尤其对屡教不改者,应当加大惩治力度,进而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罩上一张具有权威性与说服性的法律大网。

3.4 退养还林,引种造林

对于嗜热畏寒的红树林树种来说,想要通过引种的方式,来完成“南树北移”的目标难上加难,而近年来,我国处于红树林树种生长北界的沿海区域开始大面积引种造林,虽然引种成功率不高,但是,在引种过程中,技术人员也积累了丰富的引种种植经验,这都为引种造林成功率的提升埋下了伏笔。基于这一思想,适合引种栽种的地区应当做出表率,通过对不同红树林树种生长习性的分析,来确定最终引种的品种。比如秋茄、桐花等耐寒树种,应当作为引种造林的首选对象,这些树种不仅热带、亚热带海域能够健康茁壮生长,并且在暖温带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另外,随着海洋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大批养殖专业户占用了红树林的生长空间,使得海岸线的红树林数量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属地政府应当通过耐心说教、宣传推广、示范引导的方法,来说服广大养殖户,使其树立高度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并尽快配合当地的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完成退养还林工作,以恢复红树林的湿地生长环境。

4 结语

从红树林在海洋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恢复红树林湿地生长环境对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海洋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多措并举,一方面通过扩大宣传效应、拓宽宣传渠道来增强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成为保护当地红树林生态资源的代言人。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来强化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意识,并采取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打造一个高效的红树林生态资源保护格局,进而使红树林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红树林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岸卫士——红树林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海洋生物
走过红树林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