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E大调第三十首钢琴奏鸣曲》Op.109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2023-02-06周雅琪

戏剧之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颤音大调奏鸣曲

朱 婷,周雅琪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7)

一、作者生平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德国著名音乐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他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其中,他的32 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键盘音乐的“新约圣经”。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风格被称为“自省风格”,此时的贝多芬人生观发生转变,这一时期,他的音乐作品与内在自我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注重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他于晚期创作的最后5 首奏鸣曲是其鲜明个性的反映,这时的他不再一味追求激烈的情感,他这一时期的音乐富有深刻哲理与浪漫主义思维,结构形式更自由,大量使用复调音乐,运用了赋格、变奏等手法,乐章之间界限模糊,使用了长颤音等。

二、《E 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 的创作背景

这首奏鸣曲是献给马克西米里·安娜·布伦塔塔的,当时的贝多芬穷困潦倒,生活悲惨,布伦塔塔的父亲弗朗兹在经济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布伦塔塔的姑姑贝蒂娜曾介绍歌德与其认识并在生活上带给他许多帮助,其间贝多芬为布伦塔塔的母亲安多妮写过一首《狄亚贝里变奏曲》,这首作品也表达了他对布伦塔塔一家的感激之情。这首作品创作于1820 年到1821年间,当时的欧洲动荡不安、战争频仍,黑暗的氛围笼罩欧洲大地,病痛的折磨、侄子卡尔监护权的纠纷、亲人的纷纷离世以及经济上的窘迫,让贝多芬置身于孤独、潦倒之中,那些灰暗的日子并未将他击垮,他有着顽强的信念与对艺术的执着,于是,他将自己的诉求与精神追求都融入音乐当中。他曾致信贝蒂娜:“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在将奏鸣曲寄给布伦塔塔小姐时,他也曾在信中写下献词:“此曲是献给你的,这并不是一般常见的东西所能比拟的,这是精神,这是把地球上高贵、杰出的人联结起来的精神,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摧毁的作品”。

三、《E 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 的音乐特征

第一乐章是不过分活泼、有表情的柔板,2/4 拍,E 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整体形态自由,运用不同速度和节拍使主、副部主题形成对比。呈示部由主、副部主题构成,省略了连接部与结束部。主部主题运用附点节奏,旋律富有歌唱性,犹如波浪,令人充满幻想。八小节后副部主题以一个减七和弦琶音的出现改变了音乐语气,前三小节为宣叙调,随后一连串急速的上下琶音以及三连音音群,巧妙的节奏、力度变化,带有即兴性质且沉重的音响氛围,使乐曲有狂想曲风格。展开部回到原速,采用主部主题材料,并将其进行扩充变化发展,弱化了段落的痕迹,在高音的持续音中直接进入再现部。48 小节主部主题在高八度上再现,副部主题使用转调模仿,和声与旋律也发生变化,最后,调性回归E 大调。尾声较长,有33 个小节,使用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中间夹以如歌的和声旋律,随后,音乐材料连续上行模进,情绪达到顶峰后突强转弱,最后,在宁静的气氛中乐章结束。

第二乐章是最急板,6/8 拍,e 小调,奏鸣曲式。这一乐章运用了赋格这一巴洛克时期巴赫的音乐体裁。浓缩了所有素材,具有刚毅激动的性质,积极与消极两种情绪不停交替变换。主部主题使用一个突强音开头,打破了第一乐章的氛围与第一乐章宁静的结尾,并与之形成了戏剧性的强烈对比,第9 小节主题的第二部分转向p,构于属音的持续音上,加入两个声部,运用复调的创作手法,是一个四声部乐段。连接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副部主题是一个三声部,以主部主题材料构成,要突出高声部的旋律线条,中、低声部要均匀协调。43 小节进入结束部,一开始以43、44 小节作为动机进行模进,后半部分是一段八度和上行音阶,左右手交替将音乐推向高潮,结尾依旧采用主部主题的动机,最后自然过渡到展开部。展开部相当于结束部的发展,采用呈示部的主题材料,83 小节起使用复调手法,主题在左右手中交替出现,最后是一段四分音符的陈述,以pp 的力度安静结束。再现部第一句完全再现,第二句发生了声部移动,原来的低声部移到高声部,主导声部移至低声部。副主题在e 小调上变化再现。尾声10 小节,情绪从弱到强,双手反向进行,将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以三个断音和弦强有力、坚决地结束乐章。

第三乐章是如歌的、富有表情的行板,3/4 拍,E 大调,变奏曲式。主题1-16 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两组对比反复的乐句运用了复调的手法,呈现出弦乐四重奏之感,使用附点节奏型缓缓推动旋律层层递进,旋律优美,极具歌唱性,却又不失深邃虔诚的感觉,德语标 题“Gesangroll mit innigster Empfindung”表达的就是带着最深的感情歌唱。第一变奏为3/4 拍,E 大调,延续主题的速度与节拍,深化了主题的思想,主旋律在右手,使用装饰音拉宽了旋律线条,左手的伴奏织体让音乐带有圆舞曲风格,音乐描写具有生活气息。第二变奏为3/4 拍,E 大调,整段采用跳音体现音乐情绪,变奏二有两个主题交替进行,开头双手以十六分音符交替进行,轻巧活泼,44-47 小节使用模进的手法,情绪由轻巧变成温柔。第三变奏为2/4拍,运用二重对位法,带有二部创意曲风格,两个声部的织体前两个乐句由八分音符跳音与十六分音符跑动交替进行,后两个乐句将单音的八分音符改为八度,音乐紧凑,使情绪变得紧张起来。第四变奏为9/8 拍,变奏三结尾用一个连线直接带出第四变奏,强调了段落间的连续性。主题旋律在声部中来回转换,像是两人在对话一般。第二段以很弱的音量进入,加入柱式和弦,增加了音乐的不安感,使音乐有一丝神秘感。第五变奏为2/2 拍,是一个不同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有问有答、互相呼应的赋格段,整体篇幅不长,音乐一开始就以很重的力度强势入场,大面积的跳音跑动给人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但情绪却坚定有力,推动音乐发展。主题短小精练,使用大量模进,音乐材料不断分裂发展,各声部主体在发展中不断变化,这一乐段的写作手法十分丰富,增加了音乐整体的戏剧性。第六变奏为3/4 拍,4 小节后变为9/8 拍,以p 的力度在安静气氛中进入变奏六,回到原始初速度,运用主题材料进行发展。开头是一个递增形式,在属持续音上随着节奏、音型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四分音符发展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最后进入持续的长颤音,推动音乐情绪,184 小节将音乐推向最高潮。195 小节进入尾声,主题回到最初的状态,音乐更加纯粹,反映了作者在回忆和迷茫后仍坚定自己的信念。

谱例1:

四、《E 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 的演奏分析

(一)旋律音型

第一乐章中,主题旋律采用附点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结合(谱例1),演奏时要注意音色的处理,连奏时手指贴键,下键力度要轻,手腕力度要均匀,同时,要突出右手四分音符旋律音,左右手交替衔接时不能断开,要一气呵成,均匀流畅,注意音乐的歌唱性。展开部旋律是双手不断交替变换出现的,开头旋律线条放在左手,突出低声部的四分音符旋律音,6 小节后旋律出现在右手,练习方法与主部主题相同。

副部主题音型发生了变化,后半段出现一大串琶音跑动,在弹奏快速跑动的音型时,手指要独立有张力,并且要灵活,转指时要快速且准确,音也要清晰。手腕运用要灵活,手指移动时手腕也要移动,要把力带过去,特别要注意这里节奏的准确性(谱例2)。

(二)装饰音

第六变奏是第三乐章中难度最大的一段,音乐思想也最为深刻,富有哲理性思考。这个乐段使用了大段的长颤音,几乎贯穿整个第六变奏。这个变奏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双手颤音与旋律同时进行,在练习时可以先左右手分开练习,弹奏颤音对手指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手指要灵活、手腕要放松,1、2 指使用指尖弹奏,幅度不要大,控制住力度,在保证较弱力度的同时保持音的均匀,用指尖可尽量避免吃音、不均匀的现象,高低声部的旋律线条要清晰地勾勒出来。如171-175 小节(谱例3),在注意颤音均匀的同时,要演奏出三连音节奏型的均匀与流动特点。184-194小节,颤音与旋律都在右手上,两者跨度更大,颤音要保持均匀,高声部旋律要用手臂发力,将旋律线条勾勒出来。

谱例2:

谱例3:

五、结语

贝多芬将古典与浪漫连接起来,将理想与精神融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他晚期的音乐作品更是他灵魂的诉说。在他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将变奏曲与赋格这两种巴洛克性质的音乐形式转化为古典形式,将奏鸣曲的精神融入其中,而这首奏鸣曲就是他迸发的新情感和新思想的完美体现。此外,这首奏鸣曲的结构也打破以往模式,融入浪漫色彩,展现了贝多芬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猜你喜欢

颤音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手机上的奏鸣曲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