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消疹散对玫瑰糠疹患者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3-02-05宋永平
【摘要】 目的 探讨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消疹散在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PR)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上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R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疹散治疗,1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分析2组患者恢复情况、症状积分、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α)]、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皮疹、瘙痒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红斑、皮损数量、浸润、鳞屑、瘙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红斑、皮损数量、浸润、鳞屑、瘙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4、IL-22、IL-17、IL-12、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IL-22、IL-17、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消疹散治疗能够加快PR患者皮疹、瘙痒等症状消退,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玫瑰糠疹;依匹斯汀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消疹散;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130-04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43
玫瑰糠疹(PR)是临床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以躯干、四肢出现不同程度瘙痒、皮疹等为主。PR具有一定自限性,但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2]。依匹斯汀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是临床治疗PR常用药物。依匹斯汀胶囊属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抗组胺、抗感染之效[3]。复方甘草酸苷以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其化学结构类似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病毒、抗感染等多种作用[4]。2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效果有限,停药后易反复。消疹散属中药制剂,含有徐长卿、防风、当归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消疹化斑、祛风止痒之效。鉴于此,本研究以60例P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消疹散对患者具体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上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R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51岁,平均(34.67±6.89)岁;体质量指数19.2~27.9 kg/m2,平均(23.39±1.73)kg/m2;病程7~34 d,平均(18.09±4.26)d;躯干发病13例,躯干并累及四肢发病17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
12例;年龄19~53岁,平均(34.72±6.81)岁;体质量指数19.4~27.8 kg/m2,平均(23.34±1.77)kg/m2;病程7~36 d,平均(18.12±4.30)d;躯干发病14例,躯干并累及四肢发病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PR西医诊断符合第3版《皮肤性病學》[5]中相关标准,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瘙痒、皮疹等症状;PR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标准,皮损成批出现,颜色呈淡红或鲜红色,表面出现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呈糠状,自觉瘙痒,或伴咽喉不适、发热、尿黄等症状,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精神良好,认知及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研究;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短期内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者;孕妇;患有活动性结核、甲状腺亢进者;自身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4,规格10 mg/粒)口服,10 mg/次,3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苷+甘氨酸+蛋氨酸,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723,规格25 mg/片)口服,75 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疹散治疗,蝉蜕、赤芍、地肤子各6 g,荆芥、防风、徐长卿、白鲜皮、牛蒡子、当归、知母各10 g,生石膏20 g,牡丹皮15 g,甘草5 g,每日1剂用水煎煮,滤渣取汁,分早晚2次等量服用。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恢复情况、症状积分、炎症反应、不良反应。(1)恢复情况。记录2组皮疹、瘙痒症状缓解时间。(2)症状积分。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使用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pityriasis rosea severity score,PRSS)进行评估,包含5个方面,每个方面0~3分,包括红斑(无红斑记为0分,轻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明显红斑记为3分)、皮损数量(0个记为0分,1~9个记为1分,10~19个记为2分,≥20个记为3分)、浸润(无浸润记为0分,可见轻度浸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出现丘疹或斑块记为3分)、鳞屑(无鳞屑记为0分,轻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出现较厚鳞屑记为3分)、瘙痒(无瘙痒记为0分,轻度记为1分,中度记为2分,重度记为3分),总评分0~15分,评分低则表明症状轻。(3)炎症反应。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集患者6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速率3 000 r/min,获得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4、IL-22、IL-17、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研究组皮疹、瘙痒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症状积分 治疗前,2组红斑、皮损数量、浸润、鳞屑、瘙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红斑、皮损数量、浸润、鳞屑、瘙痒症状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炎症反应 治疗前,2组IL-4、IL-22、IL-17、IL-12、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IL-22、IL-17、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PR典型症状为躯干、四肢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PR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临床通常认为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等相关[7]。PR病程自限,轻者一般6~8周恢复,严重者皮损面积广泛,病情反复加重,迁延难愈,还会遗留色素[8-9]。PR发生后皮疹分布较广,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对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尽早控制患者病情尤为重要。
临床针对PR多采用口服依匹斯汀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治疗。依匹斯汀胶囊属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拮抗H1受体,抑制组胺释放,达到抗过敏之效,且该药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10]。复方甘草酸苷片是由甘草酸苷、甘氨酸、蛋氨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甘草酸苷化學结构类似于糖皮质激素,可非特异性产生抗感染及抗病毒、抗过敏、调节免疫的作用,有利于减轻PR相关症状。PR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单纯从西医角度展开治疗在缩短病程方面仍存有局限性,效果有限。炎症反应与PR的发生、发展相关。PR发生后会促使IL-4、IL-22、IL-17、IL-12、TNF-α等炎症因子大量释放,造成临床症状加重。临床可通过检测以上炎症因子水平,有效反映PR患者病情。IL-4由活化T细胞产生,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IL-22异常表达会加重机体炎症反应;IL-17会导致促炎症因子分泌;IL-12主要由激活的炎症细胞所产生,其水平升高表明机体有炎症反应;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分泌,在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皮疹、瘙痒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IL-22、IL-17、IL-1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及消疹散治疗能够增强PR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消退,且用药安全性高。中医学认为PR属“风热疮”范畴,其发生多因风寒湿邪入侵机体,风热之邪搏于肌肤,凝滞腠理而发丘疹、红斑,且热伤津液化燥,肌肤干燥而脱屑,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清热凉血、消疹化斑、祛风止痒[11]。消疹散方中,徐长卿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解毒消肿;蝉蜕可疏散风热、息风止痉、透疹止痒;赤芍、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荆芥地肤子能够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荆芥具有解表透疹、祛风止血之效;防风可祛风解表、胜湿止痉;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之效;牛蒡能够疏散风热、宣肺解毒、透疹消肿;知母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当归能够补血、润燥;甘草药性温和,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透疹止痒之效。现代药理学认为,PR中的蝉蜕可阻碍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起到抗变态反应之效;荆芥和生石膏均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起到抗感染、抗过敏之效;牛蒡子中的牛蒡子苷及其苷元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IL-22、IL-17、IL-12、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12]。将消疹散与依匹斯汀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内外兼顾,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起到抗过敏、抗感染、消疹化斑、祛风止痒等作用,从而增强临床疗效,加快炎症反应消失及临床症状恢复。消疹散属纯中药制剂,各药物配伍注重平衡,不良反应小,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消疹散与依匹斯汀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PR效果更佳,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消退,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VACCARO M,MARAFIOTI I,CANNAVò S P,et al.Pityriasis rosea during omalizumab treatment for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J].Dermatol Ther,2020,33(6):e14356.
[2] 陈文慧,干娜,刘乐,等.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0):1336-1338.
[3] 曹风娟,刘吉元,徐海环.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口服依巴斯汀等药物治疗玫瑰糠疹的效果[J].武警医学,2019,30(11):921-923.
[4] 张宁,梁占捧,李舒,等.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0):1832-1833.
[5]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9-210.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75-276.
[7] THOMAS M,YADAV T,KHOPKAR U.The role of dermoscopy using a triple light source in the diagnosis of pityriasis rosea:an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J].Int J Dermatol,2017,56(7):e147-e148.
[8] 何素敏,吕忠敏,刘涛峰,等.凉血解毒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16-19.
[9] 达园园,杨健康,胡珊博.阿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1例[J].人民军医,2021,64(4):367-369.
[10] 刘小银,管贺,曹满占,等.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联合心理干预对结节性痒疹患者生活质量及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2):232-235.
[11] 李雪峰.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40例[J].西部中医药,2019,32(8):116-118.
[12] 褚娜,温小美.消疹散联合紫外线光疗、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10):152- 155.
(收稿日期:2023-10-23)
作者简介:宋永平,男,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