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中开展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2023-02-05杨柳
杨柳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中开展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ritical care unit,CCU)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CCU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观察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C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 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有效心肺复苏后配合CCU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健康出院速度,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预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CU护理;干预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099-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33
心脏骤停作为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是指患者心脏突然中止射血功能,听诊未见大动脉搏动心音,促使多个脏器、系统功能血氧供应不足,临床上也称此类意外死亡事件为猝死[1-2]。心脏骤停患者以心室纤维颤动为主要表现,病发时若现场其他人员呼唤及压迫患者眼眶上下位置时未见有肢体示意或其他反应,表示患者机体已经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再快速观察患者胸腹部、触碰颈脉股动脉及心前区听取心跳声等,若未见正常机体生理反应,即可确诊患者心脏骤停[3]。心脏骤停患者病情危急,医护人员快速确诊后需当机立断进行急救,尽量为患者争取黄金急救时间。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患者主要抢救手段,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首选措施。患者病发突然、情况危急且病情多样、救治期间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的风险因素。临床指出,在患者进行急救期间配合针对性护理,充分发挥护理模式的辅助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满足患者急救后的身心护理需求[4-5]。CCU在医院各科室中占据重要地位。临床强调采取CCU护理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干预中,对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降低急救风险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6]。基于此,本次研究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作观察对象展开临床分析,分析CCU护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6.78±3.69)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5例,心肌梗死20例,器质性心脏病9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5.94±5.05)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4例,心肌梗死22例,器质性心脏病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与心脏骤停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发病后均得到心肺复苏等其他急救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认知沟通障碍、癫痫;心源性心脏骤停时间超过24 h;严重脑血管意外、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如健康宣教、卫生护理、加强体征指标监测等。
观察组应用CCU护理干预,护理小组成员包括CCU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1)急救配合。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配合气管插管、电除颤、静脉通道、呼吸机供氧等完成急救,同时遵循医嘱合理使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2)系统功能护理。呼吸系统护理。护理人员每日2次定期为患者更换器官切口敷料,注意检查其口鼻处是否堵塞有分泌物,如果有及时清除干净,以此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气管管道固定是否有松动、脱落迹象,确保管道固定良好。循环系统护理。心脏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心律失常症状在其预后中发生风险较高,甚至可能再次引发紧急事件,因此,临床需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力度,24 h实时监控其呼吸、心率指标,必要时还需配合除颤器或行中心静脉穿刺,尽可能维持患者生理指标平稳。中枢神经系统护理。24 h内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变化,当其血压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区间时,适当抬高头部(10°~30°),加快患者静脉引流,防止颅内压骤升。(3)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会因发病突然、死亡感带来的威脅性,出现心理上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协同家属安抚、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借助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病症和自身机体状态的认知水平。患者调整好心态。有利于机体恢复健康。(4)行为干预。告知患者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多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及新鲜瓜果,避免熬夜和过多进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脂类食物,反复叮嘱吸烟和饮酒对预后造成的不利影响。(5)音乐干预。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播放柔和音乐来引导其进行深呼吸,如《天空之城》《致爱丽丝》等轻缓音乐,有助于放松患者身心。(6)认知干预。患者治疗后3 d,结合其文化程度、职业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理解心脏骤停原因,告知患者心肺复苏后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和处理措施,加强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并发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
负性情绪。采取SAS和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其中,SAS包括焦虑、驚恐、害怕等选项,分值在20~80分;SDS包括郁闷、沮丧等选项,分值范围在20~80分。SAS和SD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并发症。记录患者心房颤动、胸部不适、抽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临床指标。记录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住CCU时间及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
护理满意度。临床针对患者病理特点、预后情况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其中列入护理人员干预方法、患者机体舒适度(包括心率和术后动脉压变化)、心理健康、生活状态等项目,总分100分,超过90分表示患者非常满意,75~89分表示患者一般满意,低于75分表示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护理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5),见表2。
2.3 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 观察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C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1,P<0.05),见表4。
3 讨论
心脏骤停作为一种急危重症,需及时开展有效抢救措施,避免患者多个脏器、系统功能出现无法逆转的损伤,降低其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当前,临床通常第一时间采取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手段,以挽救患者濒临死亡的心脑细胞。抢救成功后患者的预后同样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之
一[7-8]。究其原因,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期间,各种按压和器械操作会增加患者胸骨疼痛感,甚至会出现骨折,加上患者因不了解自身病症,对自身安危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情绪过多起伏波动会对患者大脑皮层造成过度刺激,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程度,促进茶酚胺大量释放,影响其预后[9-10]。因此,临床强调需重视患者急救后护理。常规护理仅限于健康宣教、卫生护理、体征监测等措施,未能重视其情绪波动,难以满足患者身心干预需求。CCU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针对心肺复苏患者治疗后的身心问题予以对症干预,通过增加其认知水平和心理疏导来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家属关心和护理人员积极沟通等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进一步增强治疗信心[11]。
本研究中,针对行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应用CCU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此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中,系统功能护理主要针对患者苏醒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等并发症反应,有预见性地采取对症防控手段,并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在提高患者机体舒适程度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认知干预能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基本掌握心肺复苏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比如心房颤动、胸部不适、抽搐等,做好心理、生理全方面的防控工作,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12-13];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能为机体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音乐干预及心理疏导,既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又能帮助患者获取家属支持和认可,增强治疗信心。临床指标中,观察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CCU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CCU护理主张全面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成功抢救患者后,心理护理和音乐干预能稳定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防止情绪波动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量,进而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有助于缩短重症室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快患者健康恢复及出院速度[14]。由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周娜等[15]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大致相符,证实此类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CCU护理措施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干预中,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又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健康出院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预后安全性,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艳菊.规范化护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5):162-164.
[2] 王亚杰.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8):1314-1315.
[3] 闫倩倩.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6):748- 750.
[4] 陈娟,樊倩,张敏霞.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1):158-159.
[5] 张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增刊1):219-220.
[6] 张园园.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41-2542.
[7] 武海棠,朱曼曼,徐元元,等.重症监护室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综合护理的效果[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5):31-33.
[8] 张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4):737-738.
[9] 关素琴.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儿抢救效果及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8):3271- 3273.
[10] 吴红艳.CCU护理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增刊1):756-757.
[11] 郑章芳.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4):498-500.
[12] 曹雪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
停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6):74-76.
[13] 陈洁青,连娟娟,郑小玲.针对性护理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2):70-72.
[14] 李毅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5):2454-2455.
[15] 周娜,马荣,郭秀平.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9):255,257.(收稿日期: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