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与生产演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2-05陈佳刘贞
陈佳 刘贞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带来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要。生产和消费作为循环经济系统中带动经济增长的部分,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动能,同时也影响着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废物产生等方面。因此,本文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去观察整个循环经济,对研究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必要。
20 世纪60 年代,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让各国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学术界也作出不少研究。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定义,包括生态学[1]、经济学[2]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学者研究了各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工业是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工业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3]。还有学者以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例,测算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4]。部分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了一些研究,认为在农业中引入循环发展理念能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也有利于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展[6]。还有学者归纳国外发展经验并分析国内现代农业规划实践[7]。不少学者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有的学者根据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现实实践进程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划分为3 个阶段[8];还有学者以工业发展的进程为依据,将循环经济发展划分为萌芽、初级、实践探索、全面推进、深化提升阶段[9]。
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少有研究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着手,探究生产与消费的演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在其变化之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4 个阶段,并阐述各个阶段生产与消费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未来循环经济发展建议,以期为不同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
2 阶段划分指标
本文依据生产与消费相关指标,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具体包括:
在生产方面,本文选取与三次产业相关的指标来说明我国生产情况。包括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可以反映该产业的发展情况;三次产业对GDP 的贡献程度,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在消费方面,本文首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进行简要分析;然后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消费能力;最后分析消费结构,用不同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在循环经济发展上,利用生态效率(即GDP 总量和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的比值)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10]。输入端用能源消费量(在报告期内能源使用企业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表示能源的利用情况;能源生产率(GDP 总量和能源消耗量的比值)表示能源生产效率;输出端用生活垃圾清运量、废水排放生产率(GDP 总量和废水排放量的比值)、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及工业一般固体废弃物总量等指标描述废弃物产生情况[11]。
以上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0—2020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 消费与生产结构演变与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1998 年“循环经济”引入我国,2002 年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正式推行。本文结合我国生产与消费情况,将循环经济发展分为4 个阶段,分析生产与消费演变之下循环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第一阶段(1978—1990 年):以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1978 年,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举国上下集中精力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并以“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为方针,农林牧渔多业并举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改革10 年间大部分人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远远高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在改革推动之下,1990 年农业对GDP 贡献率超过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40.2%。工业对GDP 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50%左右,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从消费结构上看,食品支出总额占据个人消费支出中较大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较高。国家数据显示,这段时期恩格尔系数在57%左右,属于温饱消费阶段。人们消费观念保守、从众,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所有品类的必需品,市场供小于求,生产浪费情况较少,并在原有消费结构下进行平面型数量扩张。
此阶段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在农业生产占据主流,工业生产大多数为国营企业的社会环境之下,我国生产动力不足,能源处于产出大于消耗的阶段。1978 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57 114 万t,1990 年为98 703 万t,大部分以煤炭为主。能源生产率较低,1978 年能源生产率仅为0.06(即单位能耗的GDP),1980 年为0.08,1990 年上升为0.19。废弃物主要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石油衍生物、生产使用的农具及铁具等。
第二阶段(1991—2000 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我国各地开始实行市场经济。1993 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据此,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途。
从产业结构上看,发展市场经济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释放出了巨大活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出现了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一直在上升。相比第一阶段,第二、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更大,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迅速。从消费结构上看,食品支出总额相较于上一阶段有所减少,恩格尔系数为50%左右。人们的消费分摊到对穿、住、行、教育文化等方面。居民的消费需求从必需品主导上升到汽车、家电、住宅等耐用品。购买的产品同质化强,大众消费占据主导地位。
在该阶段,我国能源使用量逐步攀升,到2000年达到了138 553 万t,其中,煤炭在其使用所占比例开始降低,电能使用相对上一阶段上升,2000 年电能在能源消耗占比为6.7%。能源生产率在这个阶段有了较大的提升,1991 年能源利用效率为0.21,2000 年提升为0.68。能源利用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废弃物的排放。2000 年,工业生产废气排放量为138 145 亿m3,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995.1 万t,烟尘排放量为1 165.4 万t。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钢铁、塑料等。除此之外,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增大,进口废纸、废塑料、非金属等固体废弃物,从中提取可使用的资源。
第三阶段(2001—2016 年):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显著加大,科技水平逐步提升,各行各业繁荣发展。2001 年,我国加入WTO,坚定实行对外开放,并降低各级关税,开放农产品市场,极大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2011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大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2013 年,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也超过农业从业人数。从各产业对GDP 的贡献度来看,第一产业仍然最低,保持在5%左右,第三产业不断追赶第二产业,并在2013 年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对GDP 贡献率最大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住宿餐饮、交通电信、金融业、旅游业等服务产业发展快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消费结构上看,2016 年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至30.1%,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已经达到40%左右,居民人均住房支出至2016年已达21.89%,交通通信支出由2000 年的7.24%增长至2016 年的13.66%。人们的消费在不断升级,汽车、手机、电脑、住宅等成为人们需求所向。在个性消费时代,异质化产品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为满足生产与消费需求,能源消耗量逐年攀升。2000 年消耗总量为146 964 万t,到2016 年达到了441 492 万t,增长率200.4%,电力在能源消耗占比越来越高,2016 年达到了13%。与上一阶段相比,能源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2001 年单位GDP 的能耗为0.71,2016 年为1.69,增长了138%。国内进口资源量逐年增加,2000 年,我国煤进口量仅为218 万t,2016 年已达25 555 万t,并且“洋垃圾”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为4 850 万t、2014 年为4 455 万t。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人民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逐渐增多。2016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已达37.1 亿t。工业产生的废气中二氧化硫量常年稳定在2 000 万t 左右,烟尘排放量也在1 000 万t 左右。2004 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 509 万t,2016 年达到20 362 万t。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凸显出来,生产消费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此时存在大量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众多企业、个体工商户进入旧货回收市场,旧货行业发展迅速。
第四阶段(2017 年至今):2017 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总结了以往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民生水平,建设美丽中国。
在此阶段,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已经远远超过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对GDP 的贡献率也遥遥领先,持续迸发强大的动力。包括餐饮、交通运输等在内的传统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房地产、金融服务、教育等行业在居民的需求之下得到较快的发展。相比上一阶段,此阶段消费结构大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居民恩格尔系数稳定在30%左右,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为43%左右,但是在消费观念上却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居民知识素质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经历过个性化追求之后逐步回到理性消费阶段,开始注重消费的合理性,倾向于消费更加简单耐用、环保绿色的产品。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长租公寓等共享消费形式兴起,人们的消费价值观从跟风、炫耀转变为简约、低调、健康低碳[12]。
从能源利用角度上看,2017 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55 827 万t 煤,2021 年消费总量为524 000 万t,增长率为14.95%。能源生产率到2021 年达到2.18。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煤炭、石油消耗占比越来越小,各类清洁绿色能源不断研发。国家也在不断深化对资源环境的管制,一方面,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加强综合管理,相比2019 年,2020 年垃圾清运量出现下降趋势。2018 年提出“无废城市”管理理念,旨在实现最小化城市固体废弃物、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目的。2021 年国务院针对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另一方面,2017年我国颁布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弃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见表1。
表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4 结论与建议
在刚刚进行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明显。因此在此情况之下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在保证农业发展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助推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生产、消费环节为循环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第二阶段,提倡的市场改革,搞活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但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大力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效率。
第三阶段,人们开始重视工业生产的末端治理问题,但是却忽略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导致大量产品剩余,给环境带来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倡导消费者秉持节约的美德,在生活中循环利用资源。
第四阶段,国民素质的提高让人们意识到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追求绿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各方面入手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量少环境恶化的难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物质资源—原材料—产成品—废弃物—物质资源”全过程循环经济体系,充分实现资源投入减少产出增加的目标。
第二,促进更加绿色有效的生产制造方式。企业作为生产环节的主体,要破除无效供给,引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消费和市场行为。
第三,倡导更加理性节约的消费购物观念。在循环经济思想之下,要求人们合理消费,以消费行为倒逼生产行为绿色化,构建循环型社会[13]。
第四,鼓励更加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废旧物拆解技术、资源替代技术、生产效率提升技术等。